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找课外书等途径,让他们从以往什么都是“教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七年四班黄悦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八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強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这样,能互相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
四、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教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1.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要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找课外书等途径,让他们从以往什么都是“教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七年四班黄悦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八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強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这样,能互相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
四、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教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1.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要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