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杰克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s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年了,只好说点闲话。
  四月里,一位渔翁朋友在湖边草丛里捡到一只小小的野鸭子。朋友是走失儿童寻母会的会员,马上就带它到湖边去找老鸭子。老野鸭正带着其它子女在湖岸草坡上练摇摆舞,可它不认这小鸭子了。
  没辙,养着吧。朋友叫它杰克,喂它小鱼。
  杰克特别喜欢出游,每次我们钓芦鱼它也去,船抛锚的时候它就跳下水,用它的扁嘴匆匆忙忙地吃一些天知道的东西。我是从小就爱观察动物,所以总是边钓鱼边研究它。这一天我看它正吃得起劲,突然停住了,它把脖子贴着水面长长地伸出去,对着一个地点,很得小朋友掂起脚尖趴墙偷看的神韵。朋友招呼几声,平常很听话的它竟然不理。这实在太奇特了,也许水下有甚么令这小鸭子好奇的东西吧?我这样想着,不经意地把钓丝甩了过去。
  接下来的事谁也没想到,我觉得鱼竿猛地一沉,就见一条巨大的芦鱼直愣愣地窜出水面,又炸弹般轰然一声落到水里去,这件事突如其来,有一瞬我简直呆住了。
  经过一番猛烈的搏斗,终于使这条鱼就范了。这是一条重得可怕的鱼,一般的鱼秤称不出来,我只好为它照了一张照片,然后把照片秤了一下——指针赫然指向三两,围观的人都把脖子伸过去,瞪大眼睛,有一位眼镜掉下来也浑然不知。
  那时我在脚下的秤盘里发现了杰克,它正仰着头,吃惊地看着众人呢。许多事可遇不可求,我想,也许它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么多瞪着眼睛的傻瓜了吧。
其他文献
1946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接受《地平线》杂志的采访,其中有两个问题提得很到位:一是“你认为严肃作家能靠写作维持生活吗?”二是“如果不能,你认为什么职业可以作为最适合他的第二职业?”  对于第一个问题,奥威尔的回答十分干脆:“不。在英国只有少数几百个写侦探小说之类的作家,能够完全靠写书谋生。在某种意义上,像伊瑟尔·M·台尔那样的畅销书作家比任何一个严肃作家都更容易避免卖淫。”奥威尔绝对不是在哭
期刊
最近一直没有读什么书,除了上网瞎逛、翻翻每天报纸的花边消息,空暇的时间无所事事。  书还是有的,只要打开电脑,上线,随便搜索一下,在5分钟内你就可以把一部长篇小说下到硬盘上。事实上我的硬盘里已经安静地躺着数10部武侠小说和漫画,如同一个守财奴的钞票,一旦被他牢牢攥住,就再也无法重见天日,说起来网上读书的乐趣似乎只是在下载完毕屏幕上跳出那个小小的确认键的时候。  不读书的日子可以靠上网,看电视,听C
期刊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八百四十四页,读了整整半年。在喜欢波伏娃的同时,顺带也喜欢了一下翻译陶铁柱。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读的外国书籍中最流畅的一本。  懵懵懂懂的半年,恍恍惚惚的半年,合上书本,伸个懒腰,突然就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男人了。我现在划分男人的标准不再关乎年龄、阅历、婚否,而是有没读《第二性》。我认为,凡是没
期刊
腊 日    晴朗的腊日是美好的。清早出门,田野里有霜,像细细的面粉一样,撒在翠绿的冬小麦上。红日挂在东边的堤树上。大路已被严寒冻住,棉鞋踏在上面,吱吱作响。  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三九四九,冻掉屁股。乡下人讲道。池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媳妇们来洗衣服和青菜,都得将冰层敲开,老头子们来饮牛也是。那些女人们蹲在水边,手与脸都被严寒的空气咬得通红。  小孩们放了早学,回到家里,与兄弟姐妹们挤在门廊下面
期刊
网络泡沫正在澎胀之际,在网络公司工作的人被称之为金领,经常上网聊天的人被称之为网虫。如果你以为网虫是个贬义词,那就大大的错了,它包含着的优越感多着呢。据我理解,它至少包含了这么几层意思:1、精英阶层;2、有闲阶层;3、小资阶层;4、知识阶层;5、领潮流的阶层……可能还有很多言之不尽的东西,但优越感是其中的主旋律。   当网络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它基本上是一个公害,需要国家法律来约束其经
期刊
和,都知道是中庸之道的精髓。多少年以来都认为中庸之道的和,就是和事老,就是不要斗争,要委曲求全;就是和稀泥,就是不要是非分明,要一团和气。  中庸之道,这是儒家教义,属四书五经之一的《中庸》里有着十分精确的解释。中庸之道的精髓在于不偏不倚,而不偏不倚的关键又落实在一个“和”字上。到底什么是和?《中庸》上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恰如其分,恰于其时才叫和。这又叫人犯难了,假
期刊
1995年7月,我与韩国几位大学教授作长江之游,踏访长江文化艺术古迹。在酆都鬼城,我与汉城大学李炳汉教授见到白色的墙壁上涂抹着“唯善呈和”四个字组成的圆形图案,四个字以“口”字为中心,右为“唯”,上为“善”,下为“呈”,左为“和”,皆为篆书。  解读这个圆形图案,我们都认为内涵丰富,义蕴深刻,道出了中华民族注重“和”文化的一大经典之义。为此我特地口占七言绝句一首云:  天下名山此最幽,众生也入鬼城
期刊
英国作家格林有一次谈到朋友邀他和博尔赫斯吃饭,让他带着已经失明了的博尔赫斯一块去。博尔赫斯是阿根廷人,但精通英语文学。当门在他们身后关上,博尔赫斯就对格林谈起英国作家切斯特顿对自己的影响,同时提到了写过《金银岛》的史蒂文森。格林对博尔赫斯说史蒂文森至少写过一首好诗,但他只背了个开头就背不下去了。博尔赫斯停在人行道上,把整首诗背给他听,一个字也不差。  博尔赫斯写诗,也和格林一样,写过极为出色的小说
期刊
一天,一个秀才见桥下有位正在洗衣的妙龄女子,长得如花似玉,心想调戏她一番。秀才故意问道:“请问大姐,此桥何名?”女子道:“此桥名和。”秀才道:  和,和,和,  有口也是和  无口还是禾。  去掉和边口,  加斗变成科。  科场人人爱,  乌纱头上戴。  有朝一日做高官,  要娶桥下女子做太太。  那女子知道是在调戏自己,便指着桥说:“此桥名为和桥,当以和为贵,我不发火。刚才你只说了个和字,让我以
期刊
儒家注重礼仪,礼仪之乐注重一个“和”字。所以先秦时代的所谓“和”,主要是指礼乐而言。《论语》中“和”字出现八次,其中4次涉及到礼仪之乐,如其《学而》篇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为。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个“和”,是指礼乐之和谐,适当,恰到好处。意思是说,礼乐的使用,以和谐为可贵。先前圣君的治国用事之道,就是以和为美,大小事情都用礼乐处理,以礼乐来节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