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动”起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mantou_3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其中,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音乐欣赏是借助乐曲的旋律来诠释意境的,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特有的魅力。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往往难以安静下来,也不会仔细地倾听。所以必须采取各种生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把心“静”下来,让耳朵“动”起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案例描述
  1.跟着手鼓的节奏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入活动室。
  师:今天森林里开动物狂欢会,我们一起去参加吧!请跟着手鼓的节奏走。
  评析:让孩子们跟着手鼓的节奏走,目的在于为下面倾听音乐的节奏作铺垫。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倾听音乐的节奏是个难点。一开始,大部分孩子未能跟上节奏。教师就一边拍打手鼓,一边喊口令“一、二、一、二……”,等孩子们走整齐了,教师就减轻口令声音,逐渐以手鼓的节奏为主。从喊口令到听手鼓节奏,就是从手口一致过渡到纯倾听的过程,使听节奏这个环节化难为易。
  2.初步感知A与C段音乐,学习大狮子、小狮子有节奏地走路,能区分高低音。
  师:(出示图片)森林里住着狮子大王和它的孩子小狮子,它们长得怎么样?你能用手的动作来表现大狮子和小狮子吗?
  生:大狮子身体大大的,重重的,小狮子身体小小的,轻轻的。
  师:这里有两段音乐,听一听哪一段音乐是大狮子走路,哪一段是小狮子走路?
  生:第一段是大狮子走,第二段是小狮子走。
  师:为什么第一段音乐是大狮子在走路,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第一段音乐很重很低,好像大狮子重重地走。第二段音乐比第一段音乐高、轻,好像小狮子走路轻轻的。
  评析:图片中,大狮子和小狮子的外形区别明显,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大狮子和小狮子的特征。同时,引导孩子用动作表现大狮子和小狮子(大狮子:双手尽力张开放低,表示走起路来重重的;小狮子:双手作爪子状放在脸前,表示走起路来轻轻的)。有了手部动作作基础,当听到不同音高的两段旋律时,孩子们很快能区分高音和低音了。
  3.用故事引出音乐。
  师:今天是狮王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庆祝,它们吹起了喇叭。看!威武雄壮的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来了(哼唱:A段低音旋律)。它一边走,一边大声吼叫着。听了吼叫声,小动物们吓得发抖,喇叭也只吹了两下。小狮子也来了(哼唱:C段高音旋律),小狮子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庆祝狮王生日。
  评析: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同时把动作、音乐结合在音乐中,让孩子们沉浸在森林狂欢会的情节中。
  4.完整欣赏音乐。
  师:这个故事还有一首好听的曲子,叫《狮王进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图谱,播放整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看图谱欣赏音乐。)
  评析:结合图谱欣赏歌曲,有助于孩子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5.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并用动作表现音乐。
  A段
  师:谁出来了?你会学大狮子走吗?(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大狮子走路。)
  B段
  师:听听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大狮子是怎么叫的?大狮子一叫,小动物怎么样了?(分角色进行表演,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场景和形象。)
  C段
  师:现在又是谁来了?小狮子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小狮子走路。)小狮子和小动物在干什么?(表演小狮子走路和小动物一起跳舞。)
  评析:ABC三段欣赏的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A段:小动物吹喇叭、狮王走路的图谱都比较形象直观,重点在于让幼儿跟着节奏做大狮子走路。
  B段:欣赏之前,我有意识地问:听听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通过这个提问,提醒幼儿认真地去倾听音乐,在音乐中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乐。
  C段:区别大狮子和小狮子不同的走路方法,同时体现游戏的快乐性。
  6.做音乐游戏,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师:音乐结束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声音可能是谁发出来的?想干什么?
  生:肯定是狮王在叫,想吃小动物了。
  师:狮王突然感到肚子饿了,忍不住大吼一声,要去抓小动物。所有的小动物都吓得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再也不敢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参加森林里的舞会啊?狮王邀请所有的小动物一起来听音乐游戏吧!
  (集体表演音乐游戏,最后,教师扮演大狮子大吼一声,小动物们都吓得躲到椅子背后去了。)
  评析:最后大狮子一声大吼,吓跑了小动物,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这个游戏表演既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孩子领会乐曲的一种升华。
  三、活动反思
  1.以情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情境中。
  一开始,带领孩子学做小动物走,引导他们进入到森林狂欢会这样的情景中。随后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使他们对接下去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急着想听听故事里的音乐到底是怎样的。同时,生动的故事也为孩子理解音乐打下基础。
  2.“音、形、义”结合,帮助孩子区分高低音。
  这首曲子A段和C段有着相同的8小节旋律,但是音高不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抽象的音乐元素,是难以感受的,必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更轻松有趣地理解。首先,我选取了大狮子和小狮子两个形象,来表现音高的不同,这是“形”。其次,借助手势的高低来表现音的高低,是为“义”。最后,我在说“大狮子走路重重的”这句话时故意把声音放低放粗,来表现低音;在说“小狮子走路轻轻的”这句话把声音放轻提高来表现高音,这就是“音”。通过“音、形、义”三方结合,使抽象的音高一下子变得具体生动起来,孩子在欣赏中轻松地区别了音的高低,对音乐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视听一体,运用图谱教学法,变抽象为具体。
  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能使音乐教学活动由难变易。在这个图谱中,小动物吹喇叭、狮王走路、小狮子走路等都比较形象直观,一看就知道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音乐内容,感受到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
  4.恰当的引导语,让孩子们“静”下来听。
  每次欣赏前,我都会有意识地问:哪一段音乐是大狮子走路,哪一段是小狮子走路?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小动物吹了几声喇叭?音乐结束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引导提问,提醒幼儿带着目的认真地去倾听音乐,同时在音乐中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乐,最终促进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提高。
  附:《狮王进行曲》图谱
其他文献
周末,带女儿去广场玩,本想好好度过快乐的亲子时光,没想到却生了一肚子气,最后以老公抱着哭闹不止的女儿强行回家而落幕!  事情是这样的!  当我们一家三口出现在广场时,女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一会儿,她提出想去荡秋千,我欣然应允。当我们到秋千旁时,发现上面已经有小朋友在玩了,不能马上玩,女儿便不时拉拉我的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秋千,了解到她的心意,我蹲下来对她说:“茜茜,等小朋友下来,你再玩,好吗
期刊
在幼师政治教学中,幼师生普遍感到哲学课难于理解,咎其原因,主要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传导,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当作说教的材料,照本宣科,而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生硬的概念和抽象的知识点,无法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一、为幼师生未来的职业作准备:呼唤“幽默”  幼师生的学习应以对今后的职业和生活有用的知
期刊
“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可以使家长充分感受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熟悉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增加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践中,我发现由于家长参与活动时的不适宜行为致使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中的情景。  一、不适宜行为  1.情景回放。  情景之一:直接替代  中四班的一节数学活动开始了,当张老师将
期刊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一定范围内用刷子按弧度刷色。  2.能够用转的方法在刷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着色。  3.体验玩色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刷子、浴球若干。  2.每组各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含水的)、两块湿抹布。  3.每组正色颜料:大红、大绿、土黄、桔色、蓝色……(干的)。  4.自制幼儿作画纸每人一份、音乐两段、操作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刷子“跳舞”的方式引导幼儿在一定
期刊
幼儿园的观摩课是展示、交流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的重要平台,它反映了一个时期先进幼儿教学的整体导向。现在,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育目标更加明确的前提下,观摩课的形式、内容的选择、师生互动以及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何能够兼容并蓄,传承与创新和谐一体?本文试图通过一节观摩课谈谈自己对综合主题教学的几点想法。  教案的呈现  
期刊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用彩色橡皮泥塑造形象,从圆形的苹果、长长的香蕉到方方的汽车和形态各异的蛋糕。每到区角活动时,美工区里总是坐满了小小的“泥塑大师”。孩子们用完一大卷卫生纸后,总会留下干净的纸筒,我把它们收集在美工区里,有的孩子就用彩泥在上面塑造东西,感觉很有立体感。而中班孩子的自我意识又在进一步加强,平时活动中孩子们总是:“我来,老师,我来!”因此我产生了设计这节艺术活动的想法:让
期刊
一、问题的发现  实例一:  小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当老师请家长陆续离开后,许多宝宝都产生了焦虑情绪,开始哭闹,而大多数宝宝哭喊着要的亲人不是“爸爸和妈妈”,而是“爷爷和奶奶”。放学时,小鹏的妈妈因为不放心孩子,特地请假来接小鹏,而小鹏看到妈妈不是开心地奔向她,而是躲避妈妈的拥抱,大声哭喊:“我不要你,我要奶奶。”  实例二:  小睿和小乐在一起搭积木,小乐的脸上被小睿不小心用积木划了一道红印。放
期刊
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性、自由性、个性化和间接指导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区域是幼儿可以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这种自由不是无限度的绝对自由,而是在一定规则之内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适宜的规则之上的。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自由;也有利于整个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这就决定了适宜的区域活动规则具有隐性、内在、动态和多样等特点,而隐性规则又具有不易察觉和易被人接受的特性,不仅符合幼儿
期刊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较熟练地分辨出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区分单双数的基础上,能初步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一套1-10数字卡片(红黄两种颜色)、大灰狼胸卡、音乐《捉小鱼》。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做一做,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1.听数做动作,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教师:小朋友们,瞧,我是
期刊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然而在现实情境中,幼儿游戏活动能真正做到满足幼儿内在需求、带给幼儿愉悦感么?  一、幼儿游戏中的“紧箍咒”  在一次小班户外活动中,带班教师特例允许幼儿随意玩拖拉玩具,一些孩子无拘无束地跑来跑去,脸上是开心与幸福的笑容。但丁丁却坐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