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单双数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w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较熟练地分辨出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区分单双数的基础上,能初步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一套1-10数字卡片(红黄两种颜色)、大灰狼胸卡、音乐《捉小鱼》。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做一做,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1.听数做动作,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
  教师:小朋友们,瞧,我是谁呀?(老狼)我们来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好吗?当老狼说到“天黑啦”的时候,小朋友们要赶快找座位坐下来,会吗?好,开始。
  教师:这个游戏好玩吗?还想玩吗?这次注意了,当老狼说单数时,它会回头寻找猎物,你们一定要赶快站好变成“木头人”一动都不能动,注意危险;说到双数时,老狼不回头,你们可以自由走动。“天黑啦”,小朋友们回座位。来,起立,开始。
  2.看数做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教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一个也没有抓到,老狼有点不服气,它想增加难度考你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好,听好了,这次,老狼不说话,只出示数字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赶快找一个同伴拥抱,“天黑啦”就回位。准备好了吗?
  评析:活动一开始,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导入,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又巧妙地复习了单双数,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
  二、排一排、找一找,归纳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教师: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老狼还是不服气,这次,它拿出了它的“秘密武器”,你们怕不怕?好样的!
  1.通过操作,归纳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瞧!这是1-10的数字宝宝,谁能把这10个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排队呢?我把1排在这儿,谁能接着往下排呢?(请2个幼儿上来合作排)
  教师:在他们排队的时候,大家要看仔细,也许你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举手告诉大家。
  (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按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的顺序排列的)
  教师:红的都是什么数?10以内有几个单数?(5个)哪5个?最大的单数是几?最小的呢?
  教师:黄的都是什么数?10以内有几个双数?(5个)哪5个?最大的双数是几?最小的呢?
  教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灵,原来它们是按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这样的间隔顺序排列的。
  2.复习相邻数,归纳出单数的相邻数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单数。
  教师:任意指一张数字卡,问幼儿:“它的相邻数是几和几?它们是单数还是双数?连续说几个让幼儿判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单数的相邻数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是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3.寻找、迁移生活中的单双数,归纳出单数加上1就变成了双数。
  教师:其实,单双数和我们也是好朋友,它就在我们身边,找找看,你身上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
  教师:你们还可以在朋友身上找一找,并告诉他找到了什么数。
  (幼儿互相找找、说说。)
  教师: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单双数,我也找到了几个。现在请所有女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来了多少个女孩子?1、2、3……8个女孩,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那今天来了多少个男孩子呢?9个男孩,是单数还是双数?
  教师:那今天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呢?17是单数还是双数?
  (幼儿说单数、双数的都有。)
  教师:怎样验证?(两个两个数,刚好是双数,多一个是单数。)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两个、两个……还有一个没朋友,17是什么数?
  教师(站到队伍最后):老师和她做朋友,加上一个老师,现在有几个人了?(18个)
  教师:现在大家都有朋友了,变成什么数了?(双数)
  教师小结:原来单数加上一个就变成了双数。
  评析:通过排一排、找一找、数一数,运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几个小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很巧妙地突破了难点,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
  三、想一想、辨一辨,巩固10以内的单双数
  教师:单双数真神奇,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奥秘呢,小朋友们真棒!老狼彻底认输了,为感谢大家,它还带来了一个游戏《捉小鱼》,请小朋友们拿出椅子底下的数卡来,看一看,是数字几?是单数还是双数?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上来搭桥,其它的单数宝宝上来排好队,(听音乐做游戏)不好!这位数字宝宝被捉住了,请它的相邻数朋友快来救救他。
  教师:好,请单数宝宝们回位,下面呢,我要请所有的双数宝宝上来做游戏,请最大的双数和最小的双数宝宝上来搭桥,其他的双数宝宝快速排好队,(听音乐做游戏),这位数字宝宝被捉住了,请它的大相邻数朋友快来救救他……
  评析:在游戏中结尾,既自然地将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做到了前后呼应、动静交替,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四、结束语
  教师:老狼还想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去玩呢,来,我们一起坐火车去吧。
其他文献
数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数学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游戏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游戏是数学人才发现的有效途径。《纲要》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往传统的数学偏重于教师的传授知识,幼儿只是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形成了以教师、教材
期刊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写道:“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
期刊
周末,带女儿去广场玩,本想好好度过快乐的亲子时光,没想到却生了一肚子气,最后以老公抱着哭闹不止的女儿强行回家而落幕!  事情是这样的!  当我们一家三口出现在广场时,女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一会儿,她提出想去荡秋千,我欣然应允。当我们到秋千旁时,发现上面已经有小朋友在玩了,不能马上玩,女儿便不时拉拉我的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秋千,了解到她的心意,我蹲下来对她说:“茜茜,等小朋友下来,你再玩,好吗
期刊
在幼师政治教学中,幼师生普遍感到哲学课难于理解,咎其原因,主要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传导,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当作说教的材料,照本宣科,而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未来职业联系起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生硬的概念和抽象的知识点,无法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一、为幼师生未来的职业作准备:呼唤“幽默”  幼师生的学习应以对今后的职业和生活有用的知
期刊
“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可以使家长充分感受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熟悉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增加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践中,我发现由于家长参与活动时的不适宜行为致使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中的情景。  一、不适宜行为  1.情景回放。  情景之一:直接替代  中四班的一节数学活动开始了,当张老师将
期刊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一定范围内用刷子按弧度刷色。  2.能够用转的方法在刷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着色。  3.体验玩色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刷子、浴球若干。  2.每组各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含水的)、两块湿抹布。  3.每组正色颜料:大红、大绿、土黄、桔色、蓝色……(干的)。  4.自制幼儿作画纸每人一份、音乐两段、操作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刷子“跳舞”的方式引导幼儿在一定
期刊
幼儿园的观摩课是展示、交流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的重要平台,它反映了一个时期先进幼儿教学的整体导向。现在,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育目标更加明确的前提下,观摩课的形式、内容的选择、师生互动以及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何能够兼容并蓄,传承与创新和谐一体?本文试图通过一节观摩课谈谈自己对综合主题教学的几点想法。  教案的呈现  
期刊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用彩色橡皮泥塑造形象,从圆形的苹果、长长的香蕉到方方的汽车和形态各异的蛋糕。每到区角活动时,美工区里总是坐满了小小的“泥塑大师”。孩子们用完一大卷卫生纸后,总会留下干净的纸筒,我把它们收集在美工区里,有的孩子就用彩泥在上面塑造东西,感觉很有立体感。而中班孩子的自我意识又在进一步加强,平时活动中孩子们总是:“我来,老师,我来!”因此我产生了设计这节艺术活动的想法:让
期刊
一、问题的发现  实例一:  小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当老师请家长陆续离开后,许多宝宝都产生了焦虑情绪,开始哭闹,而大多数宝宝哭喊着要的亲人不是“爸爸和妈妈”,而是“爷爷和奶奶”。放学时,小鹏的妈妈因为不放心孩子,特地请假来接小鹏,而小鹏看到妈妈不是开心地奔向她,而是躲避妈妈的拥抱,大声哭喊:“我不要你,我要奶奶。”  实例二:  小睿和小乐在一起搭积木,小乐的脸上被小睿不小心用积木划了一道红印。放
期刊
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性、自由性、个性化和间接指导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区域是幼儿可以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这种自由不是无限度的绝对自由,而是在一定规则之内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适宜的规则之上的。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自由;也有利于整个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这就决定了适宜的区域活动规则具有隐性、内在、动态和多样等特点,而隐性规则又具有不易察觉和易被人接受的特性,不仅符合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