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制度“瘦身”:以改革实现教育公平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背景
  高考加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很多家长为了能够占领赢得高考的“高地”,纷纷驰骋在高考加分项的战场进行“厮杀”。存在即合理,高考加分项对于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设置,的确形成了一定的弥补效应,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但是,当高考加分项成为学子们决胜高考的“利器”,高考加分丑闻也随之而来,如何根治诸多加分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在对31个省份进行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年12月17日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对高考加分进行大幅“瘦身”,加强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
  政策解读
  项目和分值做“减法”,鼓励特长做“加法”
  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和地方性加分,是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问题。如何破解?《意见》明确,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与此同时,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鼓励类加分项目,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为有序衔接,《意见》指出,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中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但加分分值不能超过5分,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
  《意见》规定,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为鼓励考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育部门将继续通过其他方式,为考生设计升学通道。如鼓励考生报考相关高校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对有突出表现的,有的可以作为自主招生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对有突出事迹的,高校可以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
  保留和完善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
  《意见》指出,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各省(区、市)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但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适用范围。
  对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意见》指出,一是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二是地方性加分项目的适用范围与全国性加分项目不同,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有关地方要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由各省市制定调整加分政策的实施方案。
  建立加分资格审核责任制,实行倒查追责
  为便于考生和社会监督,《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按照“谁主管、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明确各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工作流程、审核规则和违规处理办法,确保职责明确、办法清晰。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意见》对加强加分考生资格信息公示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各省(区、市)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信息公示的内容、办法、程序、时间安排等相关要求。公示信息须包括考生姓名、性别、所在中学、加分项目、相关佐证材料,以及审核单位、审核人员名单(包括评委、裁判)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学要严格按照要求翔实、准确、及时公示考生资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加分考生资格信息公示专项检查。
  为畅通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意见》要求,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电话、信函等多位一体的举报申诉工作平台,依照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受理加分造假举报和考生信访申诉案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回应考生和社会关切。
  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此外,各省(区、市)要完善高考加分资格审核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倒查追责。一经查实,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后,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
  网友热评
  为高考加分“瘦身”点个赞
  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新政终于“揭开面纱”,可以说,加分政策的改变,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享受加分的人数明显减少。对加分项目的清理,对“裸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为避免“注水”的加分给录取带来的干扰,一些高校在录取中只看“裸分”。在各校公布的招生章程中,都有对加分的专门说明。例如,清华大学在调档时,原则上承认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加明确表示,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高考成绩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有政策加分考生。
  除了招生考试的公平,近年来围绕各项学科竞赛、体育和艺术特长进行的辅导、培训也是令学生和家长深感负担的原因。作为具有指挥棒效力的高考加分政策,能否起到“减负”、“降温”作用呢?实际情况得到了证实。目前,不少课外辅导机构已经见不到竞赛的宣传内容了。
  与加分脱钩后的体育、艺术、学科特长,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功利色彩。继续选择参加竞赛的学生,发展兴趣和提高能力的因素开始增加。(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 势在必行
  教育部此番表态无不传达一个信号:“绑架”高考动辄加分的土政策已近寿终正寝。事实上,由于近年来曝光的各种加分乱象,老百姓对此早已深恶痛绝。名目繁多的地方性高考加分,甚至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成为危害教育公平的一大社会公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鼓励各地全部取消高考加分,既是对公众期待招考公平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以往高考加分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手段而导致过多过滥现象的一种纠偏。伴随依法行政、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地方政府教育公共治理从管理走向服务,以高考加分牟地方之利的土政策越来越没有存续的空间。
  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教育部今年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天津等6省市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而地方性加分项目合计由往年124项,调减至2014年的86项,减少近1/3。近年来全国每年享受地方性加分的考生约3万名,2014年减少1/3。
  那么,高考加分项目全部取消之后,会不会影响有特长、有专才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呢?毕竟,高考加分政策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校正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对少数考生带来的不公平。而教育改革也不应该在增加一部分人公平的同时,却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平等权益。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探索对体优生、三好生等另外的录取机制,这实际上和当前的高考综合改革不谋而合。不久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据此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与此同时,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也在深化中纠偏,在取消当前的加分制度后,可同时探索能实现素质教育初衷的录取机制。例如,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所获奖项,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具备艺术、体育、学科特长的考生,其综合素质评价中将对他们的特长做如实记录,供高校录取时参考等。总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招考制度的日趋完善,弊端百出的高考加分制度实已走到末路,取消自然势在必行。(线教平)
  高考加分做“减法” 应减掉的是特权
  实行高考加分政策,本质上是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目的是鼓励学生弘扬个性、发展特长,引导学校和学生从单纯注重文化育成绩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然 而,招生领域的教育腐败频发,高考加分也日渐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让原本为实现公平而生的高考加分政策,成了吞噬公平的力量,沦为“买卖分数”的灰 色地带。
  高考加分自推行以来,衍生出大量作弊造假事件。比如2014年辽宁270名体优生因查处放弃加分资格,游泳池都没有的辽宁省本溪中学培养出25名游 泳二级运动员…… “特长生”“竞赛获奖”已异化为加分“工具”。这些加分乱象背后的腐败,既损害了国家考试制度公信力,也践踏了社会公平的底线,实在是教育之耻。
  高考加分做“减法”,应减掉的是特权,而不是特长。取消加分项目后,考生的一些特长和取得的荣誉在高招过程中并非毫无作用。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 新潜质,将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而且,教育部表示将配套制定鼓励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相关 政策。未来,“不拘一格降人才”,权力会更多交给学校。而对于“夺刀少年”这类品德高尚的学生,也可留给高校更多破格录取的空间。
  事实上,单一维度的选拔方式,确实不够科学而多元。加分政策恰恰是为了弥合一刀切“文考”的非理性。高考加分项目的初衷没错,加分政策退场,不是加 分政策有原罪,而是掌控加分的权力与规则出了问题。这份《意见》的出台,并不是对高考加分初衷的否定。取消6项鼓励类加分项目,并不是说它们不重要,也不 是否定学生特长,而是为了避免有人在此类加分上弄虚作假,把特长加分变成“权力加分”“金钱加分”“关系加分”。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光做减法还不够”,还需整顿加分流程、清除各环节徇私舞弊的可能。根据此次出台的《意见》,《意见》给地方留有部分加分的“权 力”,需要更进一步的审视。让所有的高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而不是比赛还没开始,有些人就已经在前面等你了,那样的比赛,注定是饱受质疑的。
  我们希望,高考的每一分,都要加得明明白白;每一个考生,都能得到公平对待。还高考加分政策一个干净、公平的形象,对不该保留的项目果断铲除土壤,对应继续保留的项目,加大公开透明力度。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阶段
长期以来,画图模块教学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初始阶段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它帮助学生从纸笔、颜料的传统绘画形式过渡到数字化的加工、处理与创作,实现从平面纸质媒介
期刊
休学创业,只是看起来很美?  “大学生创业”这个词汇组合,几乎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进入公众视野。这次教育部发文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也是立足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率语境下的机制创新。倘若创业成功,既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又免去千军万马挤“就业桥”的场面,何乐而不为?退一步说,即使创业失败,通过休学创业,大学生也可以获得弥足珍贵的社会经验。再回到学校,学习会有的放矢。在日后的职场竞争中,也能赢得先机。休学
今年4月1日,是成绩斐然的《焦点访谈》节目的第四个生日。当人们继续收看一段时间后,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个节目发生了若干细微的却又使人印象颇深的变化。在强化演播室包装的同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初探稿出自哪个行业记者之手”?由此改革,“行业界限”不打自破,“财贸行业”报道也从原先大多拘泥于消费品市场中走了出来,从人才、旧物交易、信息产业、农村、
2019年10月,笔者主持并参与了浙江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小学信息技术衢江专场)活动,有幸与多位信息技术界大咖面对面交流,大咖们的观点让笔者感想颇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期刊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中“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拍摄好领导人的形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专门从事拍摄领导人活动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展示好领导人的形象,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任务,是讲政治、讲党性的具体体现。我从1993年《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口咽局部截面积与多导睡眠监测(PSG)观察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是否可以作为判断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推测指标,是否可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2014年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