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空间评价与空间机制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40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公共文化的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政府重要的民生建设工程。从学校、艺术场馆的建设到文化生活的全覆盖,整个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既是国家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也是国民对于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的主要表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公共服务仍然供给不足。为了缓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的矛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各地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空间评价与空间机制入手,发掘潜在动力,拓宽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手段,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逐渐将国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上升到国家层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也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等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数量和質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能满足日常文化的需要,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人们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有”升级到“好”,单一的、小规模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日趋落后。文化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精神食粮,物质生活的提高要同精神境界的提高相配,人们应该全面、有效地评价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立体化全方位测评,把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第一关。本文将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现状入手,论述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评价手段,分析空间评价与空间研究机制的有效性,找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机制。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机制的发展现状
  新时代赋予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更高的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服务面更广,服务质量更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重要检验标准。过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要体现在兴建文化场馆、组织文艺活动,通过群体性的活动把丰富的文化生活引入日常生活,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到国民的日常生活中。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空间评价方法
  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已经形成了空间范围内的立体评价机制,积极实践出了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公共文化评价体系。下面将从公共文化服务中受益者的各个主体出发,简述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空间评价手段和机制。
  (一)社会结构保障空间正义
  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各不相同,这与各个主体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对差异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关。因此,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因人而异、分门别类地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公平性。一方面,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地域宽广,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大,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在提供文化服务时,需要深入探究地区文化底蕴,找出适合各地区文化生活发展的方式。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习俗较为突出,在开展文化项目时应当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以传统文化节日为载体,注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贯彻落实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宣传主线,促进民族大融合。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不均衡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中西部地区发达,中心城市较偏远城市发达,城市较农村发达。近几年来,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逐年加大,但仍然十分紧张,想要精细化发展就不得不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就没有有效性可言。
  (二)个体特征满足分异需求
  文化发展有别于经济、政治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它既受到经济文化的控制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和政治。文化发展的个性化十分明显。纵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每个人对文化的内涵都有自己的理解,能够接受外来文化,也希望自身的文化得到认同,个体特征十分明显。年轻人追逐时尚和潮流,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也得以发展,从文化收益的体验来看,文化服务能够得到认可;中年人也不再是脱离网络和科技的那一代人,时下流行的短视频app、户外运动等文化休闲方式也被广大中年人接受;老年人开始走出家门,跳起广场舞。政府相关部门近几年也在加紧建设娱乐广场,提高住宅周边配套设施,让老有所乐成为现实。
  (三)文化消费实现空间认同
  文化生活的消费方式是近几年发生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人们在观看电影演出、参加文化培训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可选择的方面越来越多,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已经到达方方面面。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文化消费的意识,也是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实现空间认同。公共资源的配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初期阶段主要在硬件设施的搭建,文化项目的硬性投入,收效甚微;中期阶段开始人为地组织文化活动,鼓励参与文化活动,增长迅猛;成熟阶段开始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最终实现文化消费的空间认同,提高文化消费比例,丰富精神世界。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空间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硬性的指标来衡量,例如,每年计划在多少地市兴建多少文化场馆,场馆的类型涵盖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和公共健身场地,在这些建成的场馆中,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次和涵盖的内容,参与人群的种类和数量。可以看出,通用的评价手段主要集中在数字方面,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初期,很难找到更加合适的指标来调查参与群众的满意度。随着空间评价机制的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才有了新的评价思路。
  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水平方面,首先应当明确评价目标,确定一切评价活动旨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不断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努力融合多民族文化,为实现民族大融合、发扬优秀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服务。其次要倾听群众心声,把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做强做好,不以硬性的指标衡量文化的实质,均衡发展资本,巩固发展成果,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实现公共服务的最高价值。最后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一定要做到物尽其用,把公共资本花在重要的地方,实现公共服务的共性价值,以实现供给和需求对目标价值的体现为衡量标准,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四、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建设,在整个文化供给机制建立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要打破文化共享之间的壁垒,增强文化内生动力。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的统一评估标准,以需求为导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域化、大众化、体验化展开评估,发挥空间评价的优势,以互动式服务重塑空间构成,将评价体系的人性化和高效化充分发挥出来,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把握核心内容,在空间评价与空间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充分实践、充分研讨,指明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提高文化评价内涵,增强评价有效性,为新形势的公共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严歌苓和张爱玲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严歌苓的代表作《陆犯焉识》和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某些相同处。本文将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中的恩娘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婚姻、人性、人物形象塑造三个角度来分析她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  从婚姻来看,二者都有不幸的婚姻。《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
期刊
诗意是儿童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切入角度,在提升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家三三的儿童小说作品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表达,都如同她本人如水般纯净、柔美的气质一般,富有诗意之美,并且体现出她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坚守与改变。  三三,本名王丽莹,70后儿童文学作家,其儿童小说创作至今虽说数量不算丰富,却不乏良作,譬如长篇小说《舞蹈课》《骑单车的少女》、中短篇小说集《三十三只黑山羊》等。三三儿童
期刊
《长物志》作为我国晚明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百科全书,以花木、服饰、器具等“物”为视角,建构了一个融微观叙事和审美情趣为一体的特殊书写范式,其具有系统化、完整性以及生活化等特点,堪称古代的“百科全书”。细细品味下来,《长物志》中对物的表达,反映了文人们对“物”特有的关心和重视,并以此为视角抒情达意,蕴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长物志》不单单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范式,融情、融心于“物”,还
期刊
人生礼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族作家和晓梅的小说中,有关于本民族完整的人生礼俗书写,其中母性崇拜下的生育礼、摩梭人的成年礼、纳西族多元的婚姻习俗以及东巴文化下的超度仪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本文从民俗学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探索纳西族古老的民俗文化,分析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关于礼仪习俗的书写是少数民族作家写作中常见的母题之一,将风俗礼仪迁移到文学创作中,既是民俗文化的诗意描述
期刊
在《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家对“雪”这一景象的描写,与林冲的人物特征、情绪状态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作为情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凄凉悲壮的气氛;作为意象,暗示了社会环境;作为媒介,表现了人物性格。  以景写情是汉语言文学中一种常用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中意象往往与故事、情感、人物性格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理想状态是“情景交融”。《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期刊
归有光作为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而他主张散文秉承“自然本色”论和“言生于情”论。他的重道不轻文的“文道合一”观,使得他的散文具有平淡中求真,在細节中抒情的特点。归有光用疏淡的笔墨叙述生活中的小事,平淡自然、叙事简洁、情深意切,同时有的散文将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和夹叙夹议的抒情手法巧妙结合。本文即从细节抒情、叙述语言和叙事技巧三方面分析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  日本
期刊
21世纪之初,我国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猛,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我国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仍需要继续努力。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本文将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入手,结合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提出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自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出
期刊
传统民间玩具除了民间性、实用性等外,更多吸引人的是玩具的趣味性。现如今,许多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趣味性的基础之上,特别是高科技玩具吸引的玩家越来越多。说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人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都是一些会响、会动、会飞、会发光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玩具,如各种各样的刀刀枪枪、飞机、赛车,而经典的布娃娃、过家家这类玩具则有可能不太受小朋友待见,传统的民间玩具拨浪鼓、布老虎、鲁班锁等就变得更加萧条。这就意味着现
期刊
有人说微笑是散发着魔力的天使,它会给你内心的烦恼插上翅膀,飞向遥远的天边;有人说微笑是灿烂的陽光,它会给瑟瑟的凄风一抹香吻,消融它狂躁的怒气。至今,我还记得他那瞬间的微笑,曾是那样地震撼着我的心灵,点燃起我熄灭已久的激情。  大学四年级是理想之花处处绽放的时候,莘莘学子过着绚丽多姿的生活,他们为了自己的浪漫与洒脱而奔走呼号。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铺展在广袤的大地,我匆匆吃罢了早餐,又给自己装点了一番,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人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注重艺术文化的需求。但是,艺术文化的发展通常受到社会发展、已有文化等的影响,所以我国当代公共艺术作品的品质参差不齐,本文就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公共艺术发展进行研究,希望使人更好地了解公共艺术现状和对应的改进措施。  结构功能理论的提出让人们对很多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了新的理解,它为人们剖析事物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多方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因为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