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程改革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要求实、求活,讲求效益。求活,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弊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灵活、开放,要加强与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求实,在活的形式下要学的扎实,有高的效益。
  (1)阅读教学主要用于学习阅读
  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在学习阅读、学习语文上所得甚少,不是好的阅读课。要讲求教学效率。今后,课文多,课时少,还要引进相关课程资源,更要提高教学效率。要尽量减少课上的非语文活动,加强读书和其他语文实践活动。“一篇带多篇”,以读好课文为主兼读相关段篇的做法,值得提倡。
  (2)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
  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写景的文章,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读的指导,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如问学生:该用什么感情读?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一句一句地指导。仅就只言片语让学生读出感情,有些强人所难。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还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
  (3)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讲求实效,百花齐放,与时俱进
  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阅读教学规律,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课改中好的阅读课,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有明确的、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全体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人人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读后有感受、会质疑;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对话和教师指导,在学习阅读、学习语文上有新的收获。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时候,以下两点要特别注意。
  一是强化“语文本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要瞄准“语文本体”这个靶子。自读自悟要充分,要读有所得。合作、探究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要有价值。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有目的地动,人人动,主动地动,应是在自读自悟基础上学习层次的提升,做到师与生、生与生互相启发,学有“新”得。探究要围绕“语文本体”,应是多层面、多角度,甚至是有创意的,不仅探究文章写了什么,探究其人文价值,而且探究是怎样写的——欣赏、评析好词佳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是阅读教学要因文、因生、因时、因地制宜,教学过程、方法策略应灵活多样,与时俱进,教学设计应多姿多彩,讲求实效。成熟的教学还应不雕琢,去粉饰,返朴归真,简约实用。要把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人全身心投入,要尽可能地把教师的身份隐蔽起来,用自己的学习行为引导和影响学生,而不是展示自己。只要我们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就一定能甩掉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微”的帽子,使我国的阅读教学“旧貌换新颜”。
  (4)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教师的份内之责
  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其中让学生尽早、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是加强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低年级,要鼓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以便尽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待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就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包括指导阅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经常推荐课外读物(主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名家选本和名著);指导读书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提倡亲子阅读(闲暇时父母与子女共同阅读与交流);组织读书交流、评比活动等等。在不断地指导与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尝到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语文素养上、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的筛查阳性率明显增高。由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与预后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术前对甲状腺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视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
随着本世纪初《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为了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发掘语文课程资源作了不懈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但在少数地方或个别教学工作者中依然存在一些教学偏差,眼睛向内,只重视教材,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笔者现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掘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飧读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
你开怀大笑了吗?你放声歌唱了吗?  在新的一年里,《喜剧学院》将继续娱乐搞笑风格。  在“爆笑课堂”不断增加的课程里,看古板的武大郎怎样和大猩猩李鑫、木头张敏健、溪鼻子马启光、胆小鬼王亚飞、笑面虎龚毅等捣蛋大军斗智斗勇。看美丽的女生王京京、田晓蕾、李彤彤、朱李思、朱倩倩、陈美涵等怎样乖巧可爱。  ‘学院外传”记录了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搞笑片段,魔镜、考试、拔牙、魔幻玻璃、等电话、追求女生等让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加强生生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文本知识,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进,在新课改理念倡导下,语文教材更生活化、人文化、科学化。作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新型语文课堂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这就给我们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任何捷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大胆创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构建一个新型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 语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目的】肺炎支原体(MP)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十分简单,丧失了编码细胞壁及一些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基因。这些特征决定了MP特有的寄生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语文课程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语文教育、教学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一、对课改的基本估计  (一)成绩与进步  1.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实验区的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远的不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来没有看到老师们这样自觉投入、全身心投入;从来没有看到广大教师焕发出如此之高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