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典范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huidian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大同叫做平城。沧桑、浩瀚的长城蜿蜒在中国北方,寂寞地守护着这座不断变化的塞上古城,历朝历代,它都是边关重镇。
  公元398年,一个叫做鲜卑的少数民族越过长城,在这里建立了北魏王朝。从此,平城鲜活起来。
  现在的大同以产煤著称,飞扬的煤屑掩盖了它曾经的辉煌,没有人会无端地想起它那段百族咸聚、锦衣华饰的平城岁月。昔日的鲜卑民族也消逝在历史的烟幕中,只在这古都的一角,留下了这座沉默千年的丰碑。
  公元四世纪,当日尔曼在欧洲开始大迁移时,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发生一场规模浩大的民族大迁徙,涉及人口多达一千万人,这就是被称为“五胡”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为寻求富饶的土地而南下华北的民族大迁徙。不久,统治中原地区的汉王朝被推翻,游牧民族开始争霸中原,鲜卑族在这场激烈的民族纷争中,平熄了北方的战乱后,建立了北魏。
  从荒凉的草原入主中原后,北魏统治者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赢得汉民族的信任,而被武力征服的汉民族也需要一个宽容这个外来民族的理由。幸好佛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于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迫不及待地奉佛教为国教,在中国北方大规模建庙立寺,以此作为缓和民族矛盾的手段。拓跋珪对佛教的态度与佛教希望借助皇权在中国生根的愿望不谋而合,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北方的佛教领袖法果和尚改变了佛门不服从王权的惯例,公开宣称当今皇帝是如来佛转世,并带头匍匐在拓跋珪的脚下。当时,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十分流行,人们相信,不需要自身的修行,而只要通过向佛祖祈祷求助,便可以达到超度的目的,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佛像、壁画、石窟寺院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公元409年,北魏的政权传到第二位皇帝拓跋嗣时,平城,已不单是北魏的首都,俨然变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都,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逃避赋税而遁入空门。
  这让崇佛敬僧的拓跋嗣也开始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没有了粮草和士兵,鲜卑族的铁骑怎么可能横扫中原呢?
  公元423年,北魏第三任皇帝拓跋焘登基,道教徒利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取得皇帝的信任,采取排斥佛教“灭法”的政策。拓跋焘下令:“先尽诛天下沙门,毁诸佛像。今后再言佛者,一律满门抄斩!”。
  拓跋焘认为让“虚诞不经”的“胡人”的佛教广为流传,只会招致“礼义大坏”、“天常大乱”、“王法废而不行”的恶果。短短几个月,平城数千座寺庙被焚烧殆尽,数万僧侣或还俗、或逃往长城之外,佛教遭遇了传入中国以来的第一次灭顶之灾……
  公元452年,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浚继位,为了安定民心,这个刚刚继承皇位的少年君主大张旗鼓地重振佛教,灭法时四处逃散的僧人陆续返回了平城。
  这年冬天,一个名叫昙曜的僧人心事重重地行走在平城郊外。
  想到数以千计的庙宇寺院在刹那间毁于一旦,昙曜在感慨之余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让佛的光芒长久地留驻人间呢?当昙曜快到平城时,正值文成皇帝拓跋浚出游,两人相见于路,拓跋浚的马向前衔住昙曜的衣服,当时的人们认为“马识善人”,因此帝与昙曜“奉以师礼”。昙曜到达平城之后,即被文成皇帝任沙门统,所谓沙门统,就是管理全国出家人的最高僧官。
  昙曜上任后,即向文成帝建议在武周山开凿石窟。
  武周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虽然称不上雄伟壮丽,但它却是通向北方大草原的咽喉要道,北魏皇帝把它作为祈福的“神山”,正是从这里,鲜卑族进入平城,开启了君临中原的历史。
  公元460年底,西北风像刀子一样穿透了阴冷的天空,但武周山下却是热火朝天,在拓跋浚的支持下,昙曜统领数千名囚徒、俘虏和工匠,用最原始的工具,一斧一凿地创作着一个即将流芳千古的佛教艺术宝库,这就是后来的“昙曜五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这五尊高13.8米到15.5米的巨大佛像,依次代表着北魏建国初期的五位帝王,深入这些洞窟,仿佛穿越时空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历史博物馆!
  
  
  云冈石窟中最富标志性的露天大佛正是拓跋珪的化身。他双目细长,高髻高鼻,双肩宽厚平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表情。拓跋珪很满意自己能够与佛祖相提并论,朝堂上威严的皇帝穿上了袈裟,化身为佛祖端坐于平城的一角,静静地守护着他的臣民。
  历代以来,身着千佛袈裟的佛像并不多见,据说这是诚心悔过的意思,而左手抚胸,右手下垂也是忏悔的一种表态,是对受难者深深的抚慰。
  佛教在成为北魏国教60年后,终于能以一种不易磨灭的方式流传了,但同时,拓跋浚要求从佛像身上能看到北魏历代皇帝的影子。在如此巨大的山体上开窟造像本身已很困难,况且,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严格规定了营造佛像的法度。那么,昙曜是如何协调王权和佛道之间的这个矛盾的呢?
  昙曜认为,威严的气质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远远比英俊的面容更重要!
  昙曜和工匠们依旧沿用了印度佛像的形态,只是在表情和比例上做了微妙的改动,然而正是这眉眼间的开阔、嘴角的微翘,使印度佛展现出了中国式的帝王气派。这种改变意义重大,它巧妙地迎合了中国人含蓄、追求神似的审美取向,使佛教造像在生活化、世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伫立在大佛面前,我们看到佛像头与肩的比例几乎达到了一比三,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都不可能有这样大的比例,而当我们降低高度,以一个北魏臣民的身份去仰望时,佛像的比例完美无瑕!事实上,正是这种不真实造就了云冈大佛胸怀天下的王者之气,不但得到鲜卑皇族的认可,而且成为了中国石窟造像的标尺。
  在北魏王朝的资助下,昙曜带领工匠们把武周山掀走一半,营造出了一个神彩飞扬、气韵万千的佛国世界。
  从公元460年至494年,短短34年的时间,在这段东西绵延1公里的山崖上,矗立了252个窟龛、51000余尊精美的佛像,它们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或立或卧、或微笑或沉思,无不动人心魄!这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是石窟艺术在中国走向全国化的起点,在这里,多种造像风格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时期的佛像大都仪态淳朴,在保留古印度原型的基础上,又融入了鲜卑族的血脉,被称为“胡貌梵像”。
  为了体现皇权的崇高和威严,昙曜尽量追求窟小佛大,但也正是在迎合皇权的过程中,昙曜和工匠们无意间打破了人和神之间的界线,为以后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空间。
  山在、佛在、北魏的王权就存在!然而,鲜卑拓跋氏的统治真的能像武周山一样亘古不变吗?
  太阳落山了,云冈堡还不能休息!
  公元490年,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孝文帝拓跋宏自幼喜读汉书,对儒家文化颇为推崇。这个20岁的皇帝相信,只有彻底抛弃鲜卑族的传统,像水一样融入华夏大家庭,北魏的统治才能千秋万代。孝文帝将自己的化身雕刻成武周山最高大的佛像,佛像高达17米,双腿长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光一只脚上就能站立12个人!
  至此,拓跋宏对于帝王的偶像崇拜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第5窟的主佛正是孝文帝心目中完美帝王的形象,他渴望带领北魏王朝步入更大的辉煌。
  雄心勃勃的拓跋宏已经不满足于固守黄河以北的疆域,他要迁都洛阳,拓宽北魏的疆域。北魏迁都洛阳后,拓跋宏顺应历史潮流,放弃本民族旧俗,冲破重重阻碍,强力推行汉化政策,广兴佛窟艺术,并主持修建了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
  这时期,中国石窟艺术在造像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石窟艺术的东方风格开始形成,出现了中原化的佛教形象。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则在慢慢的迁都之路上,逐渐的冷落……
其他文献
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代,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禇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期刊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2012年即将结束,《焦点?艺术》将于2013年改版后首次粉墨登场。第一期杂志,我找到了陈丹青。自2000年从纽约回国,即执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第四工作室,2005年递交辞呈,2010年举办个展《归国十年》,到今天他归国马上要13年了。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了陈丹青?借用从年初一直备受争议的作家韩寒的小说名字——《1988我想和你谈谈》,2013年我们都想和油画谈谈,谈当代油画避
期刊
地点是在西子湖畔,美院为青年教师所提供的小画室内。王羽天与他的同事章晓明已经为一张画花了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当他“完全随着自己的性情玩命地画,按着自己的想法,用喜欢的古希腊式的衣纹与线条最后完成了它时”,王羽天发现几年来一直萦绕着自己的彷徨感终于离去,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认清了自己将要走的路。  这是在1987年,王羽天27岁。这幅画是他为第一届全国油画展所准备的参选作品,名字叫《对奕
期刊
天  一定得去玄奘故里看看。  这是内心一个很执着的念头。我这番的虔诚,是否有点像当年玄奘去印度朝圣?  整整两年3个月的810多个夜晚和白昼——酷夏,印度北部近50度的热浪考验过我们的意志;隆冬,中国西域零下近40度的寒风磨砺过我们的信念。尽管没有玄奘的九九八十一难,但我们走的路上,都曾有他的步履,我们书写的字里行间都无法离开他的影子。  尽管我们朝圣的目的是艺术,和唐玄奘不同,却同是心灵的一种
期刊
古迹散步  以龙门石窟和巩义石窟寺为代表的河南石窟群,静静地屹立在古都遗址遍布的中原大地上,除了这两处石窟外,渑池鸿庆寺石窟、安阳宝山石窟、浚县千佛洞等石窟也是河南石窟中不可缺少的佛像遗址。  龙门石窟:从郑州到洛阳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洛阳转乘市内的公车可直达城南13公里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  玄奘故里:洛阳汽车站乘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便可抵达洛阳东南40公里处偃师市缑氏镇东北的凤凰山下的陈河
期刊
山西是石窟艺术的宝库,石窟寺和摩崖石刻遍及全省达46处之多。境内规模较大的石窟有北朝时期21处,隋唐时期21处,宋代2处,元代2处,明代5处,共51处。其中著名的有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等。云冈石窟是全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
期刊
巩义石窟寺位于南河渡镇寺湾村,背依邙山,面临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古有“溪雾岸之幽栖胜地”的赞誉。与著名的黄河、洛河交汇处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距巩义市区10公里,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巩义石窟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由此证明,巩义石窟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一个石窟。初建寺称
期刊
1988年11月,浙江美院时任院长的肖峰赶赴香港,指导浙江美院展出的《中国现代壁挂展》。第三天下午,他们终于迎来了不愿参加开幕式“被别人研究”的林风眠。一个人用一个小时看完了展览,林风眠高兴地赞赏道:“既有现代意识,又有传统精神,这是我们杭州艺专的传统和特色。”当萧峰述说了“1000多校友对老校长的思念之情,希望他回母校看看”时,89岁的林风眠沉吟良久,然后感慨地说出了耳熟能详的一首词作:“江南忆
期刊
1934年7月12日  十二日晨,晴,阳光极好,大家精神倍爽,早餐后一齐出发。自别墅向西,穿入石佛古寺,先到正殿,入门就觉得冷气侵人,仰视坐佛大像高亦五六丈,在洞外登上四层高楼,又经过一条两块板的横桥,才到大佛的座下。洞中广如巨厦,四壁琳琅,都是小佛像,彩色亦新,是寺僧每日焚香处,反不如他洞之素古可爱?  出寺门向西,到西来第一山,佛籁洞、五佛洞等处。计中段诸洞石刻最完全,有庙宇掩护,不受风日之侵
期刊
珠宝是令人难以抵御的魅惑,高级定制珠宝更是其中的精粹珍品。这些极致奢华源自设计师跳跃的感悟,天马行空的想象,映射出他们灵感精华凝结的瞬间。这些昂贵的艺术品以夺目的璀璨,撩人的姿态,征服了世间的关注和仰望。出落红尘之上,隔绝平庸之外,在艺术的感召下,融合贵金属的和宝石的光芒,绽放卓绝的美丽。  2011年全球珠宝年销售总额为2000多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珠宝销售总额为600多亿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