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天:《对弈》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点是在西子湖畔,美院为青年教师所提供的小画室内。王羽天与他的同事章晓明已经为一张画花了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当他“完全随着自己的性情玩命地画,按着自己的想法,用喜欢的古希腊式的衣纹与线条最后完成了它时”,王羽天发现几年来一直萦绕着自己的彷徨感终于离去,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认清了自己将要走的路。
  这是在1987年,王羽天27岁。这幅画是他为第一届全国油画展所准备的参选作品,名字叫《对奕》。
  “不管外面如何天翻地覆,你却总是悠然自得,这样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追问道。
  “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面对我们的追问,王羽天的回答显得平静,放在桌上的食指偶尔地敲动着。然而,在1980年,当他经历过三次高考最终来到了西子湖畔拿起了画笔时,他的心境并不像现在这样的静谧与安稳。


  恨不得别人多看几眼
  1977年,王羽天17岁。在他的家乡沈阳已经初中毕业,“书没怎么念,却挖了四年的防空洞。”当战争的阴影远去,他们四年的劳作成了一堆垃圾,“完全是白弄了!”
  当时他所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成为建筑工人,要么便拎着一个木牌去看管自行车。当然还有第三种,其实也是他内心唯一的选择:那便是继续考学。那时刚刚恢复高考,不过对于从10岁起便跟着画家父亲画透视、画速写的王羽天而言,他唯一的选择只能继续画画。


  连续考了三年,他终于被浙江美术学院录取,同时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的还有鲁迅美术学院,但他最终还是选择选了远离家乡的西子湖畔。
  “事实上我对浙美并不十分了解,只知道是全国重点院校,想碰碰运气。报名的最后一天,不到2个小时,偶然在一个朋友家发现了简章。就这样参加了考试,并幸运的被录取。现在想来,我们那一代人的考学经历都有相似之处。”王羽天说。


  他同届的同学中,王广义做过铁路工人,孙劲刚是知青,陈海燕在菜市场卖大饼。而一同考学的朋友中,有两个没有考上的。一个成了精神病;还有一个真的成了工人,之后是下岗,到了现在则完全没有办法生活了,惨淡无比。几个人人生境遇的差别简直天壤之别。
  所以当他来到西子湖畔时,王羽天说:“他会将带着校徽的胸脯挺得高高的,恨不得别人多看两眼。”
  事实上,他的这种自豪并非没有由来。1980年,浙江美院油画系只录取了十个学生,“还是隔年招的。”在当时的教学大纲中,“培养艺术家”的字样赫然在列。在全山石所主持的第三画室中,他所得到的依然是那种手把手的“严苛”训练。


  在许多年后的今天,王羽天对当初“全老师那时画人体确实厉害”和全老师走进来时同学们“心中的那个敬畏”,还是记忆犹新。
  当然,他也会经常去胡善馀所主持的第一画室看他们画画。他还记得当时“已入古稀的胡老师做完油画布不会马上画,都要放上几年,等底子完全变黄了再画。这样,颜色就再也不会变了。”
  “他们画的是印象派那种,当时我还理解不了。现在想来,他们都很可爱,也是很纯粹的画家。”王羽天如是回忆着几位与林风眠同时期的老画家们。
  在全山石的印象中,“羽天是个性格内向、温顺、有些腼腆的人。但爽直、真诚、柔中有刚、话语不多、却颇有主见。尤其在艺术上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班上的佼佼者。”
  许多年后,在雅昌的论坛中还经常有人讨论,当年自己学习画画时,王羽天的素描便是他的范本。而在当时仍在川美附中就读的小学弟常青的眼中,王羽天则是个“纯种”的但却有几分“洁癖”的画家。
  常青说:“这种‘纯种’与‘洁癖’得益于他的固执。而这,也是许多伟大画家所共同具备的高贵品质。”


  “当代”与“商业”
  “羽天对自己的艺术探索是认真的,负责的。他察觉到当代艺术在形式语言的绝对追求无疑成了现代艺术的主流,为此他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2009年10月28日,全山石在王羽天画册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这部画册集中了他十几年来的绘画探索,作为曾经的恩师,全山石在序言的结尾中写道:“我们大家渴望温暖的宁静与和谐,王羽天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宁静、和谐的美的享受,还启示对艺术创造的冷静思索。”
  很明显,全山石不但认同了王羽天绘画风格的独特性,也认可了王对油画本体语言所做出的新尝试。然而在此之前,也就自1984年王羽天毕业,直到他画出《对奕》之前的数年间,王羽天却突然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没了头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正是在这期间,他的同学王广义参与了“85新潮”运动,加入了“北方艺术群体”;他的另一个同学张培力则参与筹建了重要的“85新空间”展和“池社”等团体。从那时起,中国新潮美术运动开始发端,并一路急行到现在,仍然看不到个头。
  “这一切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同届的学生不多,大家都会经常聚在一起,策划着展览,讨论着活动应该怎么做。”王羽天回忆说:“直到现在,我还是很佩服当初这些人的勇气,去做中国的当代艺术。”
  但是事实上,王羽天却并没有参与过他们任何一次的活动,而只是孤身一人去了广州美院工作。再之后的一年,他又回到了西子湖畔。   如果说他还保留着那个时代激进的记忆的话,那便是他与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也开始留起了长发,在杭州龙翔桥买来喇叭裤,回到家时,我那个邻居都不敢正眼看我。”而1985年广州美院短暂的工作经历所留给他的记忆则是:“我发现这里的老师们天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同事会跑来与他研究怎么设计磁带,点心面包盒,怎么打入市场。”


  那里的设计全国闻名,但作为纯绘画而言,则显得艺术空气稀薄。“就觉得这个地方的人天天想钱,不画画,这让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
  与那边的商业气息相比,王羽天也发现他呆了四年的杭州其实更像是一个小县城。“在南山路,除了一个叫作‘巨浪’的小商店外,什么也没有。”但对于一个纯粹热爱画画的人来说,王羽天最终还是回到了杭州。
  王羽天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我对其它的东西不感兴趣,我只喜欢画画。”


  禅意与绘画
  许多与王羽天相熟的朋友们,还有欣赏熟知他作品的人都很吃惊:从《对奕》他的绘画风格成型开始直到现在,20多年来他的绘画风格几乎没有大的改变。
  时过迁境,就在他的身边,西子湖畔的这所学府更改过了名字,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造:“从最初的两幢苏式老楼,到后来加上了两幢宿舍。再然后是2002年,将它们全部都推倒重建,便再也没有了那个年代的记忆。”而他的朋友王广义与张培力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9年,他完成了浙江重大历史绘画作品《心学宗师》的绘制。在2米乘以2.2米的大画布上,他用小笔一遍一遍的点染,然后寻找到他想要的效果。依然是他一惯的“以东西方经典传统为背景支撑的现代简约式的风格。”事实上不唯这幅,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他的画笔下,无论是人物,静物,还是风景都是如此。
  他说:“实际上,作为我个人来讲,重要的是想要表达一种静的东西。包括静物也好,风景也好,就是怎么能够给人一种情绪,给人带来一种感受,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而这个静,往大了说,其实跟中国的禅有很大的关系。”
  1988年,当王羽天的艺术风格初露端倪时,杨劲松就了解了王所坚持的“情感内容远胜过形式技巧上的花样翻新”的理念。他撰文说,“这是他能在85’、86’新潮美术更迭不穷的氛围中始终如一地钻研其艺术的佐证;也是他能如此专注地、不厌其烦地删减自然繁琐的表征,以求取情感内容本质含义的佐证……”
  面对王羽天天才般早熟的绘画风格,常青则认为这与他完美主义者的情结有关:“他反对说教式的假、大、空的绘画,喜欢朴素的真、善、美的绘画。这使得他的绘画理念具备了济世的高尚情怀……具体体现在他从一开始就敏锐而谨慎地与‘传统和当代’、‘经典和流行’、‘东方和西方’都保持了恰当的距离。这样的距离所形成的清晰与判断至今仍极大地成就着王羽天的艺术,使王羽天成为当今时代少数具备真正意义上独立见解的画家。”


  最近两年来,他也开始做一些新技法上的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画面中比较平,缺乏变化的部分。不过,还是在一个范畴内。也许以后还会回到原来,与之前的东西做一个综合。”王羽天说。
  他总是画得很慢,以至于要为他办展的画廊总是将展期一推再推。而原因很简单,因为数量不够。他说:“我是一个比较中庸的画家,不会走极端。其实很多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绘画的纯粹性。”
  我们应该要怎样的当代艺术?
  2006年5月21日,“中国艺术品投资暨雅昌指数论坛”上,《艺术的阴谋》的作者,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河清在演讲中说:“今天所说的‘中国当代艺术’,我觉得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他认为应该在这个提法上打上一个引号,并说它的生产,销售全都指向了国外。随后,他又提问道:“我们应该要怎样的当代艺术?”
  在他自己所给出的作答中,黄河清认为我们应该坚持中国内销的艺术,并总结了三点:首先,从中国文化意义上,要“雅”。其次,反映当代中国的文化社会现实。第三,摒弃“怪力乱神”。在他后来的举例当中,他提及王羽天,并说“他追求唯美,很优雅,十几年来始终是这种风格,画的题材很多,甚至带有装饰性。我也非常喜欢他这种不那么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情调,那一份优雅。”
  上个世纪末的一天,他写下了一篇叫《艺术家的责任》的文章:“西方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如何借鉴?艺术史层层叠叠,好比一张满是痕迹的纸,空白越来越少,这就迫使我们来关注这个问题,当下我们还能做什么?艺术发展固然不能‘宏观调控’,但艺术家却负有直接责任,对个人,对社会。”
  就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说:“我们已经跑不出这个时代了,我们也是现代人,不会说对当代的东西一概不闻不问的,不会的,肯定受影响的。但是我们怎么回到传统当中,如何从传统绘画当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然后激活,产生一种新的东西出来。不要专门靠破坏。现在这几年当代搞破坏性的绘画太多,他可以破坏,但是他往往不知道重建。”


  而从浙江油画的这个视角上来看,从林风眠开始,这里一直就远离中心,“这里与北京不一样,它有一些东西可能相对滞后,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觉得它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沉得住的。它不会那么激进,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那么激进,但是它会很稳。”
  王羽天说:“然后你还不能急,无论画家也好,一个流派也好。它在当时不见得很出挑,但只要东西保存得下来,在多少年以后,你在梳理他的时候才会发现他的价值。有一些流行的东西很快就过去了,而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就像佛洛依德,还有很多画家,当时都不行的。只是到后来有人发现了,都八九十岁了,还有一个这样的人在画画……”
  当然,王羽天至今还会记得,自己1993年第一次跨出国门,刚下飞机,顾不上倒时差,便飞奔到卢浮宫,“先去过过瘾”的情形。但是他说现在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除了中国的发展,这些经典作品在中国也经常可以见到外,还有的,似乎是在世界范围内,架上绘画已经变得不那么主流了。
  对此,王羽天说:“中国的发展跟西方是不同步的。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同步,中国现在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有油画协会,油画系,还有各个美术学院,这在世界上是没有的,绝对是任何一个国家找不到的。但是我觉得可能恰恰是因为这个,说不定将来在中国在绘画上能出来一批有价值的东西,出来一批有价值的画家。这个可能西方人都不一定想得到。”

其他文献
十二月艺术研究会,是一个湖北地区有名的艺术团体。  2012年11月25日,十二月艺术研究会第四回作品展在湖北佳和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现场人头攒动,各界人士纷纷捧场。  共有20几位艺术家参加了展览,包括:刘意、王尊、沈祥胜、熊天祥、熊胜强、王用家、王忆桦、祁存华、叶建华、张人杰、刘群、潘宁、盛晔、王予嘉、谢傥、杨永生、肖智生、曾辉、吕东波、钟鼎;以及特邀画家:冷军、郭润文、薛吉生、刘春冰、江
期刊
如果你到过北京,如果你站在北京城的中心——景山的万春亭向南望去,紫禁城宫殿一片金碧辉煌。可在这片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中间,唯有一座宫殿瓦顶却是黑绿色的,格外引入注目。它的墙壁和柱子也不是朱红色,而是青冷色。别的宫殿多为9间、7间、5间成单数,而它却是6间。还有的传说紫禁城的宫殿有9999间半,比天上玉帝的天宫要少半间。这半间就在此楼西侧。为什么它有这么多独特之处呢?原因就在于它是皇家藏书楼——文渊
期刊
(1)  时间,总是很残酷地将生命画上句号。  瞬间,西行印度续缘到今天已一年余。陆陆续续,去印度的各个圣地都写了,唯独祗园精舍迟迟未提笔。回忆这天我们赶了好几个圣地,那是我们行走的第10天,上午离开涅槃庙后,中间经过毗舍离,下午赶到祗园精舍。  这里是我们为寻觅释迦牟尼佛生前所在地的最后一站。  原计划是27日离开菩提伽耶到祗园精舍,因前边的道路被当地罢工的人堵了整整两天两夜,两个无辜的过路人活
期刊
1 既然到了比利时,到了布鲁塞尔的国家美术馆,就不能不去拜访住在附近的“第一公民”小于连。  小于连,就是著名的“撒尿小童”。那天从美术馆起步,经过市中心广场那16世纪壮丽的歌德式建筑群,我们向正坐在地上撒玉米喂鸽子的妇人问路,她热情指路“不远,沿西边的老街小巷直行,十分钟就到。”然后就又再三告诫,“他很小喔,不容易找到,别漏过了”。  哦,找不到的担心可是多余了。还未走百余步,远远便看见前方的十
期刊
上海  朱屺瞻艺术馆  《架上·写意——海上油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12月22日 – 2013年1月20日  作为跨年大展,朱屺瞻艺术馆推出《架上·写意——海上油画名家邀请展》,汇集了朱屺瞻、陈抱一、潘玉良、刘海粟、关良、周碧初等海派先辈写意油画作品。  12月22日-1月20日  广州  广州越秀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大唐三彩——洛阳唐三彩文物精品展  2012年11月27日 – 2013
期刊
荧幕上传出周星驰标志性的怪笑,在空间狭小、空气污浊的“镭射录像厅”中,19岁的任志忠已经坐在屏幕前,将这部香港电影看过三遍了。在《逃学威龙》中,周星驰所在的学校传出的牢狱般的压抑之境,而在任志忠的记忆中,它代表的却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焦灼气味与躁动的氛围。  回到国美附中,他所在的学校,任志忠发现他的同学们正在“拼命的学习着专业课、文化课,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考试。”与此同时,院墙之外,全国各地的最拔尖的
期刊
美国 纽约  古根海姆博物馆  毕加索黑与白  2012年10月5日- 2013年1月23日  呈现1904年至1971年毕加索于职业生涯长期探索的黑白作品。约110件,包括绘画和雕塑以及一些纸面作品。  10月5日-1月23日  法国 巴黎  Paris Pinacothèque de Paris  日本之梦——梵高Rêves de Japon - VAN GOGH  2012年10月18日 –
期刊
在东方世界,中国和印度,无论从文化传统、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等诸多方面来讲,都可以说得上是并肩的大国。尤其是两国之间以佛教为纽带的文化交流,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惊人之举。中国和印度,都是佛国。佛教虽在印度产生,却可以毫不迟疑地说,佛教在中国获大了巨大的发展,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脉。印度佛教艺术考察团顺利完成了为期16天的考察,拍摄了3000余张幅文物照片,购置了相关的图书资料,切身体验了佛祖释迦牟尼当年
期刊
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代,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禇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期刊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2012年即将结束,《焦点?艺术》将于2013年改版后首次粉墨登场。第一期杂志,我找到了陈丹青。自2000年从纽约回国,即执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第四工作室,2005年递交辞呈,2010年举办个展《归国十年》,到今天他归国马上要13年了。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了陈丹青?借用从年初一直备受争议的作家韩寒的小说名字——《1988我想和你谈谈》,2013年我们都想和油画谈谈,谈当代油画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