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堂乐歌与白话新诗之间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的提出基于对现代文明“中心意识”和传统“地域文学”的反思,需要对文本背后“地”与“人”的互动关系进行再认识。1920年代初成都的“草堂—孤吟”诗群提供了生动的研究例证:首先,诗群代表人物叶伯和及其《诗歌集》,在音乐的关照下见出和以《尝试集》为代表的中国主流白话诗集不一样的诗美质素,背后则凝结着作者出入蜀地的别样人生体验;其次,《草堂》上白话诗的丰富样态蕴含了从显到隐的多重地方因素;第三,《孤吟》上儿童诗歌的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成都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塑造的白话语感。总体而言,“草堂—孤吟”诗群在“学堂乐歌”和“白话新诗”的出入中,在成都新旧“在地性”因素的交汇下,呈现出中国新诗别样的发展面貌。
  关键词:学堂乐歌;白话新诗;“草堂—孤吟”诗群;在地性
  近来,以李怡先生为首的一批学者重提“区域文学”概念,旨在通过对地方文学经验的清理,以自下而上但着眼于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地方路径”之于现代中国的凝聚和建构①。这一研究路数基于对两个问题的认识和反思:一是现代文明的“中心意识”对地方独特经验的遮蔽。这会让人过于强调先进的“影响者”所带来的引导力量,也容易忽视“被影响者”所具备的能动性和独立性;二是传统的“地域文学”的研究理路:清理作家的生平、作品与地方文化的关联固然清晰勾勒出一系列地方性知识群体的面貌,但也容易陷入一种预设性的“套路”,辨析的结果通常止于对作家地方性的再三确认,最终呈现出的也只能是整体文学景观中单独的拼图一块。“地方路径”则试图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同时也将对具体的研究思路带来考验。其中最需要回应的问题在于:如何既“去中心化”又能摆脱地域文学研究“套路”的影响?
  这需要对文本背后“地”与“人”的互动关系进行再认识。从“地”的层面来看,学者李永东试图以文学的“在地性”为解决方案,即“‘地方’不应狭隘地理解为作家出生、成长的那片土地,而应看作是与生活经验、文学活动相关的一切地域空间”,同时他还强调历史新因素所引发的“地方”调整②,前者从横向空间的视野,后者从纵向时间的角度,分别对“地方路径”进行了理路的更新。从“人”的层面来看,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的思路则可资借鉴,其认为事情发生的“经过”也有地方特性渗透其中,以其映照文学作品,可将静态、平面的文本立体化、动态化为诗人通过一系列“在地性体验”所层层累积的最终以文字样貌呈现的结晶体。在“地”与“人”的交互中,挖掘文本背后流动的意识和因素。
  本文试图以1920年代初成都的“草堂—孤吟”诗群,尤其是叶伯和及其《诗歌集》,以及《草堂》《孤吟》两刊上的诗歌文本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其中,如何在“学堂乐歌”和“白话新诗”的出入和交汇中呈现中国新诗别样的发展面貌是阐释主线。UJ在《孤吟以前的作风的轮廓》中,将“蜀人的新诗界”分为三个时期③,“草堂—孤吟”以强烈的抒情性自成第三阶段,并有同人群体间的交叉和重叠,具备整体考察的内在理路。其中,三份文本还具备文学史料层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诗歌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二本白话诗集,《草堂》为四川首份综合性新文学刊物,《孤吟》则是四川第一本新诗专刊。从新诗“发生”的角度,以诗人和作品“在地性”的丰富细节来呈现“中心文明”之外中国新文学实际存在的复杂图式,并以此说明新文学理念固然对地方性文学产生一定同质化的影响,但其“落地”不会只遵循一种方式,而有诸种可能性。
  一
其他文献
我喜欢阅读,就像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因为希望留住每一个令人动容的瞬间,所以挥着笔杆记下了那些与我萍水相逢的一切。优雅的唱念做打,诗意的平平仄仄,确实令我“心向往之”。轻执笔、着墨色,渲染开一片良辰锦绣,这是我擅长也热爱的事儿。  有时我会想,这些爱好会不会一直陪伴我在今后的路上走下去,哪怕有一天白发苍苍,我也仍然像现在一样被它们感动?我想会的,如同凯鲁亚克所说:“我
学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争创文明校园,从学生中选出了四名校园文明标兵,让他们抽时间在校园中心发一些有关校园文明的宣传单。这四位同学分别是东阳、南苑、西琴和北航。  四位同學商量后,决定背靠背站在校园中心,分别面朝一个方向,给来往的师生发宣传单。巧合的是,这四位同学的名字里都有朝向,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在和自己名字里的朝向相同的方向。  等这四位同学站定后,我们得知,体育特长生面朝东站着,和东
【摘 要】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不应简单地模仿与训练,而要追求理解,理解是变机械模仿为有意义操作的杠杆。本文从反思一次失败的教学经历入手,探寻数学操作技能教学的本质,将技能教学的过程看成深刻理解概念的过程,促学生主动建构,从而让数学操作技能教学充满探索情趣,在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发展心智技能。  【关键词】数学操作技能 理解 建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知识技能”是学生发展的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语文教学重构了技术支持学习的课堂教学新形式,对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名著《艾青诗选》中的阅读教学,着重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阶思维;现代教育技术;名著阅读教学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包括记忆、理解、应用、
福建省从2006年秋季开始加入新课改的行列。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福建省除泉州、莆田两地市采用岳麓版历史教材外,其他地市都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  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资源非常重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和相应的补充或指导材料在目前课改中应受到极大
来自美国底特律的老人家Angelo Fracassa在同一家公司足足工作了60年。近日,86岁的他,迎来了最后一个工作日,也迎来了一场最感人的退休仪式。  他几十年来上班都搭乘同一班公交车。在最后一个工作日,他和往常一样上车,没想到一场巨大的惊喜在车上等着他。车上挂满了气球彩带,等他回过神来,发现乘客都是同事和朋友。每个人上车都会拥抱和祝福老人家。更可爱的是,每到一个站点,他的家人都分批上车,大家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包含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的能力。要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就应搞好作文教学。但是由于作文教学花费的时间、精力多,但收获的效果与付出不成正比,它往往成了令教师和学生都比较苦恼的事情,尤其农村中小学这个问题更是普遍存在。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呢?  一、诱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当前农村的情况和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改变了。由于独生子
我和母亲的距离,是千千万万个花开花败、星移斗转的距离,在日月无声的交替里愈发遥远。这命运不可追溯的缘由让我感伤,却终究不可挽回。  曾几何时,小时候的多少个傍晚,我们行走在江畔,从阳光明媚的清晨走到日薄西山的黄昏,从流光溢彩的街灯走到空山石语的深夜,听蝉鸣蛙叫,望老翁垂钓,嗅四溢芳华,赏蝶舞鱼戏。时光在我们的欢笑玩耍中肆意流走,并不是需要争分夺秒的奢侈品。甚至可以花三四个小时,边走边数着夜空中的繁
2010年5月,我参加耶路撒冷国际文学节期间,去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纪念馆在一座山上,由不同的建筑组成,分成不同的部分。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六百多万犹太人,已收集到姓名和身份的有四百多万,还有一百多万死难者没有确认。有一个巨大的圆锥状建筑的墙上贴满了死难者的遗像,令人震撼。死难儿童纪念馆也是圆形建筑,里面的墙是死难儿童的照片交替出现组成的,里面的光也是由这些交替出现的照片带来的,一个沉痛的母亲的声
一位父亲和儿子在雪地里走,他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跑到那棵树,但不是比谁先达到,而是看谁在雪地上跑出来的线最直。”  儿子听了非常高兴。因为比速度,父亲一定赢的,所以他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走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很吃惊。  父亲告诉他,要走成一条线,最有效的方法是不要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