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花了大力气在作文教学上,但是效果有时收效甚微,不尽如人意。学生害怕作文,教师也常常力不从心,于是,“教与不教一个样”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讲究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已迫在眉睫。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真正让“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分明”,让每堂作文课都有收获。
  一、有效目标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才是有效的呢?对教师来说,首要的是应确立教学目标,弄明白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长进或收获。有了正确的目标导航,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具体行为才有可能有效果。那么,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目标必须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当前的教学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太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引起反感,致使学生更加害怕写作;太低的目标对学生又毫无提升作用,也会使他们失去求知的欲望。因此,定一个适应学情发展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2)一堂课的有效目标不能太宽泛,“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反而常常一无所获。所以,在给每堂课制定目标时,教师应尽量把目光放“狭窄”些,把焦点集中琐定在某个点上,让整堂课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围绕这一点展开。
  (3)教师在作文课前应十分清晰地知道本堂作文课的课堂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确定更合适学生发展的目标,从而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有效指导
  1.提前告知学生教学目标
  把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前告知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找到一些模仿的对象,这就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生集中注意去获取所要求的行为结果。如在教学《莫比乌斯圈》一课前,我让学生大量收集一些描写活动过程中表示动作、神态的词句,然后在班级作全面的交流,并让学生熟记一些特别传神的词句。这样,在课堂的行进过程中,学生脑海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自然就浮现出来。
  2.做到课堂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现在的作文课,有许多都呈现“两截”形式:前半段是热火朝天的活动,后半段是冷冷静静的写作。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致被暂时激发了,写作的素材也有了,可是如果每次活动结束了都写作文,久而久之,学生的活动热情就会减退,写作的兴趣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那么,如何最佳地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呢?下面,通过特级教师金剑辉的教学案例(片段)加以说明。
  (金老师的“秘密”)示秘片段(一)
  师:猜一猜,白纸与黄纸摩擦会有什么现象?
  (生各自猜)
  师:那么,黄色的湿纸巾与白纸进行摩擦又会产生什么现象?
  (两生上讲台与教师一起演示)
  师:讲台上的同学看着纸的变化,用自己的表情告诉大家你的心理,其他同学关注讲台上同学的神态。
  正当学生们为这个新奇的变化而津津乐道之时,金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心理与刚才观察到的同学的神态。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流露出来的是真实而鲜活的东西,心中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金老师的“秘密”)揭秘片段(二)
  师:四人小组共同做实验。
  (生实验)
  师:请其中一个小组说说自己实验的过程,其他小组补充。
  (生补充)
  师:四人小组都用自己的话把刚才的实验过程说一说。
  师:请用一句比较简洁的话来揭示科学道理。(特别指出:简洁而准确)
  (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说一说,任意抽一生回答这个科学道理,并板书)
  在这里,金老师不惜花更多的时间在阐明科学道理上,他反复地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实验的过程,小组说、个人说、抽查说,而且特别要求学生把话说简洁准确。这整个过程不仅给了学生一次大胆说的机会,而且也让他们明白了说话时哪些地方该简洁明了,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
  (金老师的“秘密”)试秘片段(三)
  师:“蘸”淀粉要轻;小组内任务安排要明确,可以一个人写,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也可以一人写两个字;书写不超过八个字,可以是上课的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等。
  (生四人小组开始“试秘”)
  师:写了哪几个字?怎么写的?有何感受?(重点落在“怎么写”这一问上,要求抓住写时的动作来说一说)
  在这一过程中,很明显地让我们感觉到金老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动作描写。因为每个学生都尝试了“写”或“看”的过程,有了真正的体验,所以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这一任务。
  综合上面的三个片段,让我们感觉到学生是在“玩”,而当开开心心玩到最后时,作文也就跃然纸上。这样的作文课,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真正意义上区分了我们普遍的流程:前半段实验,后半段作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语言训练的意识,敏锐地去捕捉一些能够落实的点,积极地关注学生的语言。
  3.做到自由发挥与语言规则和谐统一
  写作是儿童最具个性的学习。 赞可夫曾说:“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小学作文是每一个学生生命个体的自主行为,这决定习作教学是个性化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作文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大胆驰骋于文字王国而不需要习作、语言的指导了?当然不是。学生习作虽然是个性化的,但是同时又必定是讲究语言规则的,不然这种沟通就无法进行。而这种沟通,不是规则,学完再沟通,而是在沟通和表达中学习、学会。语言规则是学生个性化表达与他人沟通的扶手和阶梯,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沟通的障碍。在充分肯定和扶持每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应当适时适度、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规范的示范、引导和训练。
  三、有效反馈
  (1)反馈必须及时。包括作文的讲评和修改,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拖欠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反馈的形式必须灵活多样。作文的反馈不宜精雕细琢,也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形式,而应当更开放,更多样,并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别人的文章。
  在这里,我罗列了自己在平时经常使用又比较有效果的几种方法:①把自己的作文大声地读给自己听。“让自己的耳朵当小老师”。②学生上讲台读自己的作品,教师适时地简单点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或学生互评。③小组内互相阅读作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篇全班交流。④开辟张贴专栏,张贴学生的优秀文章。⑤学生间互相书面批改。把你批改到的好词好句大声地念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⑥为学生提供同类范文,让他们尽情欣赏,然后再大胆修改。⑦推荐发表。
  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引语文教师一个正确的方向;有效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观察生活的细致性及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而有效的反馈则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作文的冲动与欲望。因此,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材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凭借和支架,教师可以从“文”入手,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文本,积极探寻促进“这一个”文本教学化的最佳切入点,使文本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文题点化    文题点化即审视文本题目,感悟题目的内蕴及其与文本的内在联系。
开发出了适合含尘热气净化用的多孔陶瓷滤件.并给出了滤件的技术性能。采用这种滤件实施含尘热气净化,除了具有保护环境的社会效益外,还废除了含尘热气的预冷却工序。
通常认为,添加含有高活性木聚糖酶的一类酶制剂仅仅会在小麦为主的日粮中起作用。然而,艾威生物化学(Aveve Biochem)发现,在玉米为主的日粮里面,添加同时含有高活性的木聚糖酶
妊娠期母体营养的改变可能使血液与组织中的营养成分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等一些生长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猪生长激素(porcine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采取什么方法对学生进行巩固识字效果?学生识字量不足,怎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检验语文教学水平,特举办广西首届小学生“课堂同步作文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脂肪细胞分化与糖和脂肪代谢、机体能量平衡、肉品品质等密切相关,由分化转录因子调控。本文对脂肪细胞分化的3类转录因子PPARγ、C/EBPs和ADDl及其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