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海燕》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征手法是通过渲染具体的事物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以牵连个人情感经历来理解作者的深刻寓意。象征手法多见于散文作品中,因此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较为多见,最著名的要数高尔基的名篇《海燕》。
  一、精妙布局,彰显思想高度
  象征寓意是这首散文诗的主题,从题目开始,作者就运用了象征意义的写作手法。“海燕”在俄语中被誉为“暴风雨的预言者”,高尔基充分运用了这个象征寓意,给“海燕”赋予更多的人格化内涵,使其成为俄国黑暗时期照亮人们希望的明灯,提高了文章的思想高度。
  全诗共呈现出三个激荡人心的画面,以“海燕”抵抗暴风雨为主线,描写暴风雨在“将来”、“逼近”和“即临”三个场景里,“海燕”在性格、形象上的变化,营造层层递进的紧张氛围以调动读者的情绪至最高点,于自然中勾勒出“海燕”作为“暴风雨精灵”的艺术形象。
  第一幅画面写暴风雨将来时,“苍茫”的海面,映衬出“海燕”娇小的身姿,正在迎着风“高傲地飞翔”,如同“黑色的闪电”一般迅捷。第二幅画面写暴风雨逼近时,“海燕”乘风破浪、敢于与暴风雨正面迎战。即使狂风怒吼也无法阻挡它的意志,狂风的疯狂反扑没有吓倒它,像“敏感的精灵”洞察击碎狂风的机会。第三幅画面写暴风雨即临时,尽管狂风肆虐,仿佛要置“海燕”于死地,却无法阻止它冲破牢笼的信心。“海燕”用两次疾呼表达了迎战暴风雨的决心与积极乐观的信心。
  从诗篇布局的角度来看,作者通过象征的视角去看待所描写的世界,真正实现了虚实结合的象征意境,使文章呈现出超越现实的真实感。
  二、顾此言彼,突出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的写作手法塑造出了同一事物“象征体”与“本体”的两个方面。在《海燕》中,作为一个勇斗暴风雨的经典形象,“海燕”是极富形象性的象征体;而它的本体正是成千上万为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甘愿奉献生命的革命先驱。当然,革命队伍中偶尔也混进诸如“海鸥”、“海鸭”和“企鹅”这样贪图安逸的假革命者——在暴风雨面前退缩、呻吟、逃命。
  从象征意义来讲,全文构思顾此言彼。虽然“海燕”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但并非仅仅描写它,而是通过环境氛围的塑造,通过对“海鸥”、“海鸭”和“企鹅”这些怯懦者的描述,运用这样的象征意义手法,再现了作者所生存的混乱时代,将无法言说的“愤怒”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这正是象征意义表现手法的作用。在写作中,学生亦可借鉴这种象征写作手法,用寓指来表述内心的情感,给读者留出遐想的空间,提高作文的思想内涵。
  三、对比烘托,渲染经典形象
  对比烘托是象征手法中常见的表现方式,对比有助于使事物的形象更具真实感,便于树立经典的艺术形象;而烘托则使渲染的气氛有所加强,在本文中便于营造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与“海燕”这一形象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为衬托“海燕”的积极乐观、勇斗暴风雨的特质,文中运用了外部环境来烘托其形象,三幅画面,从暴风雨的“将来”到“逼近”,再到“即临”,一层一层地制造紧张气氛,加剧了外部环境的烘托;再如写“海燕”在壮阔的海面上与狂风缠斗,也是在渲染外部环境。最为直接的背景烘托还是最后一幅画面中出现的“风”、“云”、“雷”、“电”四大恶劣天气,如同当时社会中强大的反动势力,给“海燕”一般的革命者以最猛烈的、最沉重的打击,表现“善”与“恶”的较量,烘托“海燕”的光辉形象。
  四、感性修辞,酝酿情感迸发
  《海燕》这首散文诗中既有散文的抒情特质,又有诗的“比”、“兴”特质,其独特之处即在于“无韵脚却富有节奏美感,不分行仍不乏精炼笔触”,是其他表现手法所不具备的。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感性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等方式,激发读者不断酝酿情感。
  比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一句,即用“闪电”来比喻“海燕”动作的敏捷,刻画传神;赋予“海燕”“高傲”的性格,这是人性化的写法,达到强化“海燕”象征意义的效果。再如用“敏感的精灵”来形容“海燕”的聪颖,用“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来比喻“海燕”的勇敢机智,在重复使用“遮不住”这一词时,颇具感性的语气加剧了文章紧张情绪的渲染。
  而随着文章结尾处那一句壮烈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最终使情绪渲染达到高潮,使读者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将“海燕”的象征形象发挥了极致。这篇课文选用的修辞方法虽然不多,但用法恰到好处,使修辞发挥到了最大的功用,给文章增色不少。学生不但要借鉴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勤加练习,掌握几种惯用的修辞手法,以提高作文的艺术性。
  《海燕》充分运用了象征体“海燕”与本体“革命者”的内在联系,从“海燕”坚毅的品质激发读者联想到“革命者”不畏艰险的品质,是从“象征体”的具象联想到“本体”的情感激荡。在这首散文诗中,抒情是第一位的,但抒情的更深层次探究,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给了读者“海阔鱼跃、天高鸟飞”的遐想空间。作者用跳跃的音符谱写了一曲荡人心魄的交响乐,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225700)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何为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
通过加入造孔剂进行聚合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系列降解染料废水的碱活化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ASSMM)。XRD和BET结果表明:加入造孔剂的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主要生成了水化硅酸钙fCS
目的: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方法:掌握该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估并实施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康复训练及正确姿势的指导.结果:在医务人员、家属的协
总结了3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经PICC管联合使用微电脑注药泵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5-FU)化疗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注药泵的护理、PICC管的护理、化疗的护理,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化
近来,观摩了一节题为《白杨礼赞》的校内示范课,颇有感触,现述评如下。  一、完善的构思夺走了学生自主的领悟  在这节课里,教师设置的问题可谓由浅入深,遵循了事物认识规律,却有违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体感觉,这位教师是在引导学生完成三道练习题,题型为填空。表面上讲,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权利,让学生围绕精心设置的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实际上,这种自主变成了“资助”与“馈赠”,学生的合作与探究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知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病区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通过分析现状,针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疾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后,如能得到及时、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愉快的心境,并使其向更高层次目标追求做出积极的努力。即时评价有评价勤、反馈快的特点,能极大的满足初中生渴望得到教师认可的心理,从而让其更加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具体来说,怎样使课堂中的即时评价策略发挥有效性呢?  一、 评价内容的详细化  笔者在平时的听课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即时评价时,他们的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和学生主动的学习,在教学环境中,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获得有效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自班级授课形式创建以来,许多有志于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及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为之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如此,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如何去应用这些成果,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以“道”执教是
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含蓄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无穷的魅力。正是因为诗词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须要对其予以重点讲
文学鉴赏是读者同文学作品之间感情的对话与交流,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主体的综合活动。文学鉴赏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境界。文学鉴赏不仅能够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使人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激发人的生活热情,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文学鉴赏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纯洁而高尚,而且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增强人认识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文学鉴赏活动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