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结合点提高实效性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难为易;信息素养;规范书写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因此,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下面就以我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时对多媒体的运用为例,談谈我是如何发挥多媒体的长处,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一、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
  《小动物过冬》本文叙写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存了很多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既要感知秋的凉爽,还要感受冬的寒冷。学生只能靠想象,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无从谈起。所以我在上课前就引导学生观看雪景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引起对下雪时的回忆,然后一起追寻雪地中的小动物:你发现了哪些小动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顺势鼓励学生质疑,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同学们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很快走进文本,投入情境,融入角色。
  二、 利用多媒体识记生字,化枯为趣
  识记生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传统的生字教学,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乏味,而且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如果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那么这些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我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时,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它的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它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掘多媒体的积极作用,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三、 利用生动的动画,化难为易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
  当教学到第一段时,至于小动物们是如何快乐,我首先没有过多地追问学生,而是激发学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小动物们的快乐场面好吗?”此时,我打开课件,把小动物在春夏季唱歌、跳舞,友好相处的情景通过动画一一展示在学生们面前,画面生动形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动物们之间的深厚的友谊。然后再引导学生读文,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与课文语言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理解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燕子、黄莺等动物迁徙的录像,感知鸟类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需要经过千辛万苦,意识到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做他们的朋友,将语言文字的提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有机结合。
  可见,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四、 巧用网络收集资料,丰富知识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被禁锢的课堂教学大门,冲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与生活接轨,与社会接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去实践,去积累,去感受。
  对于《小动物过冬》中的青蛙冬眠现象,我课前就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让学生对动物冬眠现象有粗略了解,这样,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同样,在学生了解了书本上备食过冬、冬眠过冬、原地过冬的动物后,向他们介绍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进而提出要求:课后在网上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看看除了青蛙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你还想知道它们冬眠时的哪些有趣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也藏在《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中,这些书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这种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操作空间,互相吸收好的东西,接受好的意见,让自己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萌发,并且激发学生探知动物世界的科学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信息素养。
  五、 运用多媒体手段,规范书写
  书写有很强的模仿性,学生书写的美观程度与教师范写的指导有很大联系。《怎样写汉字》软件中的字规范、清楚、美观,个个遒劲有力,非一般教师书写所能及。在指导学生书写这一课中的生字“第、商、暖”时,我利用电脑的重复功能,强调笔画在田字格中的起笔、收笔位置;然后在旁边出示形近字“弟、摘、爱”,让学生观察比较;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范字一起描写。同时,通过电脑演示的识字写字教学,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使用,选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高贵阳,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初中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唤醒学生沉睡的音乐种子,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生机,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要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  关键词:初中音乐;歌唱技巧;兴趣  新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开始接触、认识和了解数学的阶段,对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对学生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中的运算能力,以“小数加减法”部分的教学为例,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能够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而在教学前所进行的设计与规划。将数学核心素养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
摘要:教学情境在生物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创设情境是以激活学生思维为核心,通过形象生物的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习兴趣。本文列举以了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浅谈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问题探讨;生物实验;生活实际;生物学史;多媒体  “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境”是通过各种真实环境
摘要:小学思品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形式的生活化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生活化这三个层面提出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思品课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小学思品课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综合素质;生活化;学习兴趣;教学形式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
摘 要:有人说,学校里可以一年没有校长,但不可以一日没有班主任。这句话说出来虽然有些怕人,但充分肯定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要学校里有一个学生,就得有班主任的疲倦的身影,就得有那张和善而严肃的脸谱。  关键词:班主任的工作;管理;教学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密密麻麻的,琐琐碎碎的,大大小小的,其工作空间由班级延伸到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摘 要: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切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小学科学课程中衍生的种植技术的教学策略为例,提出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种植技术的教学策略,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课程开发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科学教学;种植技术;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当中
摘要: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当以德育人,重视班级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虽然琐碎乏味,但也不容忽视,班主任的管理对于班级而言十分重
摘 要:本文是对《故乡》这篇课文的解读,以经典台词“厚障壁”为切入点,从作品中的“我”与三种不同层面的关系来解读课文的思想寓意。  关键词:隔膜;封建思想;解读  鲁迅先生的《故乡》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摘 要:在将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用智慧火花撞击着语文课堂,他们的教学智慧常常使我羡慕不已,使得我时常在想: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教学;心得;教师  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那也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最本真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一个教师要有责任心,还得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才行。对此,我在教学中得出自己的几点小感悟: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教材中选的古文大多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形神俱佳,历久弥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阅读文言文,可以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但是,由于文言文学习困难大,初学者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常常会产生怕苦畏难情绪。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的重要。在文言文教学中,以朗读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