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藏的不是宝贝,而是寂寞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c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得收藏点什么。
  你也一定能收藏点什么。
  比如,北京奥运期间的可乐出有七种不同图案的彩罐,代表七个主办城市,你大可以搜集一套摆在家中,过不了几年,这些易拉罐就成了难得一见的宝贝。
  比如,某新华书店的旧库房里,遇然发现还存着一批当年没买出去的发黄的小儿书,被你知道了,你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那些东西现在已经价值不菲……
   当然,如果你很富有,又恰好有非常可靠并且懂行的朋友,收藏对你来说就会容易得多,可以请内行朋友来作你的“高参”,你选择的范围会很广,很多,不过,你的“高参”得非常乐意为朋友“舍己”才行,因为据我所知,大多数内行藏家并不喜欢与别人一起逛古玩市场或拍卖会,因为,一旦有可遇不可求的宝贝出现时,让你得到了,心有不甘,自己抢先得到了,又显得不仗义,这一点你也怪不得你的朋友,因为人本质上还是自私的。
  ……
  我见过在豪宅里堆满贵重藏品的藏家,也见过身居斗室,却在居室的每一个角落里都井然有序收藏体积不大但却很有情趣的小玩意儿的藏家;见过在一个富裕藏家的巨大的卫生间,正中央竟然挂着一幅“郑板桥”!也见过一个藏家用一只乾隆款的小花器当作烟灰缸招待客人……
   因为在《收藏界》作主编,我成了所谓的“收藏行家”了。于是,经常有人问我自己收不收藏东西,收藏些什么,如何收藏,为什么要收藏等等。其实我不是一个对收藏特别执着的人,也不喜欢收藏太值钱的东西,我喜欢收藏一些好玩,好保存又实用的东西,例如花器,例如茶具,但与真正爱好收藏的人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与我的收藏观念有关,在我看来,收藏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收藏,其实才重要。亲爱的读者朋友,您为什么而收藏呢?
  作家梁晓声认为阅读的习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而我认为:收藏也能帮助人摆脱或者缓解寂寞。
  梁晓声在一篇题为《论寂寞》的文章认为,寂寞首先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他通过对大学生的观察,看出: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他把后者称之为“人群中的寂寞”,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作家对于寂寞的定义与观察,我深有同感。
   梁晓声认为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极容易生锈的金属。如果一个人,心灵中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里面。
  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心的伤害,都需要一种巨大的力量。
  胡风先生在所有当年的“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三十余年。他的心经受过双重的寂寞的伤害。胡风先生逝世后,梁晓声曾见过他的夫人一面,惴惴地问: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与世隔绝的寂寞?她回答说:“还能靠什么呢?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
  梁晓声觉得幸亏胡风是大知识分子,故有值得一再回忆之事,值得一再梳理之思想。若换了别人,说不定在漫长的寂寞伤害之下疯了。
  因此梁晓声觉得,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抵抗寂寞与孤独对人的伤害。我算不上一个知识份子,因此,对作家的这个结论没有切身体会,但我却从中得到启发: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的现代社会里,收藏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寂寞与孤独的,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空巢”老人在退休后全身心的投入到收藏活动中,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的确,收藏是一种交流,人与物的交流,通过人与物的交流有时还会引出收藏者与宝贝曾经的主人的交流,那些看似默默无闻的宝贝,却常常成了我们一个交谈伙伴,反复把玩某件藏品,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如果藏家恰好懂专业又有文彩,这种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很多“藏文”便是这种寂寞结出的花朵。
  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收藏吧!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朝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时代,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过可喜的贡献。从顺治到乾隆,随着社会政治的逐步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皇帝的爱好与关注,画业出现了一朝的鼎盛时期。但至嘉庆以后的内乱、外患,导致政治、经济出现衰退,社会不稳,最高统治集团的代表皇帝,也无暇注目绘画之事,绘画事业亦随之呈现衰败之势。所以,嘉庆、道光、咸丰三朝,虽然画家的数目殊多,但在绘画艺术上有特殊造诣、对绘画事业能贡
期刊
江苏万达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于5月29日在无锡落下帷幕。近千件拍品拍出了7.8亿元总成交额,其中海外回流瓷器精品专场中一件“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拍出2.24亿元,创造了南方拍场瓷器拍卖的新纪录。备受关注的“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以8000万元起拍,随后引发了藏家的激烈竞价,经过几十轮的争夺,最终以2.24亿元成交。此瓶为明代宣德青花精品,宣德时期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
期刊
清代花卉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组成部分,在西安博物院书画藏品中占有相当数量,它是绘画艺术的珍宝,现选其中五幅作以赏析:    洪范《竹石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28厘米横29厘米    《竹石图》画两竿修竹,一竿由石伸向左上方,另一竿由石向左弯曲向下,各自独立,形态不同。墨竹用笔遒劲有力,疏爽飞动;有微风吹拂,修竹徐徐摇曳,直竿挺立;弯曲的竹竿长叶被风略略吹向右边,但是本能的弹力,在向左上方用力反弹。竹
期刊
“其画若冰雪,其髯独森严,横笔行天下,奇哉张大千。”这是1932年张大千三十四岁生日之际,著名画家徐悲鸿为张大千自画像题的诗,对而立之年的张大千赞誉有加。如今塞上名家孟喜元先生积数十年之功力,绘制而成十余幅近现代艺术大师画像。这幅张大千画像,就是一幅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的佳作。  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张大千无疑是一个彪炳画史的画家,他擅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俱佳。画风多变,取众家之长,而自
期刊
宇宙茫茫,大野苍苍。  玉显人间,源远流长。  近乎万年,文明肇创。  华夏礼玉,举世无双。  美玉文化,古今颂扬。    奉玉神圣,起于三皇:  轩辕氏列圭玉于兰蒲,始开权玉之张;  尧帝得天地之形玉板,方行圣德之昌;  夏禹得羲皇传授玉简,以奏奇功之煌。①  孔夫子诞生之时,传以麟吐玉书;  《道德经》问世之际,编以玉牒成章。  和氏璧易十五城,兴兵伐夺,斗智争抢。  传国玺自秦始皇,“受命于
期刊
记得从小就听说过,在伟大的天安门广场上有一座革命博物馆,后来终于有机会随大人去参观,看到了那里很多有纪念意义的藏品:夺去李大钊烈士生命的绞架,黄继光烈士的冲锋枪,开国大典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尽管那时候年龄还小,但在这座别开生面的大课堂里,我流连忘返,仿佛听到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在呐喊着奋进!  成年以后,心里更是常常挂念着天安门广场上的博物馆,于是它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天安门前有两个博物馆,
期刊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它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国的狮子是从外国进贡来的。据史书记载,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王献狮子,从此,狮子便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于佛经对狮子的推崇,在人们的心目中,狮子便成了高贵的“灵兽”。历史上,福建德化窑也制作生产了各类神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瓷狮子,这些瓷狮子大多不拘于物象表面的摹拟塑造,而是在有意或无意中追求一种立意传神,形神兼备的效果。  德
期刊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它以历史悠乆,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飾俏丽而享誉海内外。其实真正讲起来我国的瓷器最早创焼的还是青瓷,追溯其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就是青瓷的初级阶段,至汉代瓷器的青釉较为纯正,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到了六朝(三国吳,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浙江以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青瓷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由于
期刊
孩子他妈单位组织台湾环岛游,我知道她因公已去过两次,这次恐怕不会再去。当她问我去不去时,我回答得很干脆:不去!她楞了一下,说:对孩子蛮有好处的。我说那就去吧。  她说去。其实最想去的当然是我喽,这叫欲擒故纵。    我们兴致勃勃地品尝马英九推崇的高雄六合夜市的木瓜奶茶和被评为台湾第一好茶的林玫美阿里山高山茶,尽情享受著名的台东知本的源头温泉浴,饱览了日月潭的湖光山水美景。然而,我本次出游最在意的是
期刊
“一刀平五千”也称为“金错刀”,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历代文人雅士如张衡、韩愈、钱昭度等,留下了“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诗词。  “一刀平五千”铸造于西汉末居摄二年(公元7年),是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的产物,一枚值五铢钱五千枚,两枚换黄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