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独辟蹊径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朝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时代,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过可喜的贡献。从顺治到乾隆,随着社会政治的逐步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皇帝的爱好与关注,画业出现了一朝的鼎盛时期。但至嘉庆以后的内乱、外患,导致政治、经济出现衰退,社会不稳,最高统治集团的代表皇帝,也无暇注目绘画之事,绘画事业亦随之呈现衰败之势。所以,嘉庆、道光、咸丰三朝,虽然画家的数目殊多,但在绘画艺术上有特殊造诣、对绘画事业能贡献于一时的画学者,却是殊少。而钱杜即是此“殊少”中的一位,堪称为清代画界的后起之秀。
  钱杜,清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名钱榆,后更名钱杜,字叔枚、叔美,号松壶,又号壶公,一号居士。因其是钱家的第七子,故又俗称为钱七。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卒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享年八十有二,可谓是古代画坛中的一位高龄画家。嘉庆五年(1800年)三十七岁,乡试考中举人,步入仕途,只做过六品的主事官。生于殷实人家,一生不善理财,屡掷千金,不为家计,随手辄尽。由于受良好的文化家风熏陶,少年时即工诗文。时人评其一生的诗作,曰:“海内诗人众矣,而超妙清旷,鲜有能及(钱)叔美者。”随之又工书法,后深通画法,擅山水、花卉、人物,尤以山水和墨梅为最精。其山水宗法明“吴门四家”中的文徵明和文徵明之子文嘉,花卉则师“清初六大家”之一、“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寿平。他的山水画,能连山蔓岭,层累不差,书卷之气盎然,间有金碧云山,妍雅绝俗。画坛当时有人评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庶几近之,此真文氏(文徵明)而能变也。”评中可见其山水画在画界的影响。他的梅画,则是幽冷雅逸,疏简散香。清人蒋宝龄《墨林今话》评其墨梅之作:“香气从十指尖出,可与冬心、两峰并驱。”历史上,墨梅最工者是金俊民,此后金农(冬心)的梅画,乃是古秀特绝、独辟蹊径的大家,而罗聘(两峰)更是海内独绝的“罗家梅派”的缔结者。能与他们“并驱”的比肩人物,足见钱杜的墨梅画的功力之深。就其一生而言,尤喜旅游揽胜,步履几遍天下,每遇风景名胜,即写诗作画。大自然的魅力,大大丰富了他的画意画境,开阔了胸怀,旷远了眼界。他在政事上没留下什么大的作为,可在艺术上却成了嘉、道年间拔萃的名画家,绘画史上称其是开创了“松壶画派”。
  大概受他的影响,官职不高的长兄钱树(字梅),亦是位诗、书、画的能手,其画师法大痴(黄公望),爱仿黄鹤山樵(王蒙)的画,从兄钱东(字袖海),书、画俱得南田(恽寿平)之法,仿起南田之作,以致到让人难辨真伪的地步;其五兄钱谢庵、其妹钱林,均工诗善画;随其畅游天下的儿子钱生及女儿钱佩、侄儿钱廷熙,都是书画的行家里手,可以说整个钱氏家族,几乎是“松壶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七十五岁收之为门徒的画家蒋宝龄,以及蒋之子,也可称之为“松壶画派”的后继者。
  钱杜还有《松壶画赞》《画忆》《诗赞》《诗存》等著作传世。
  下面,我们就来赏读这位“松壶派”创始人的画作。
  先赏钱杜的山水画《仿云林山水图》(图1)。这是帧纸本墨笔画,画面纵49.5厘米,横28.5厘米,呈现的是一派湖山平远之景。远山隐于云水之中,江水占去画面的绝大部分,显示出水域的辽阔无极。水域之中,洲渚诸现,各临水之处,奇石垒叠。近景则是几乎相连的两处渚洲,洲渚之上,低坡圆岭,疏林杂于其间。石坪之上,筑有四柱支撑的茅亭,可茅亭之中,竟无一人,又何止亭内无人呢。整个画面上,是水上无渔、山上无樵、屋中无人,一切沉浸于古淡出奇的境界之中。此画在画法上,水墨多用枯笔干擦,布局上章法简洁,萧散疏淡,加之此无人境界,实在是令人深思,让人遐想。
  画面的右上方,有画家的七言四句题画诗:
  妙谛真如百级登,清于仙雀澹于僧。何因梦见倪高士,江上青山画一层。
  题画诗为我们赏读者指点了迷径。诗中的“倪高士”,即“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因倪瓒号云林,故此画原名为《云林山景图》。“因梦见倪高士”,才有这幅“江上青山”的“妙谛”、“清澹”的画境,其实是用“倪高士”的山水画笔法绘出此图,是“倪高士”简中寓繁、似嫩实苍、天真幽冷文人水墨山水画意韵的大体现。作于平淡中见真奇,画里的平淡之中,出奇无穷。在偌大的山水画中不置一个点景人物,这正是“倪高士”画作的一大特色。对于倪云林的山水笔法,诚如潘天寿《中国绘画史》所说:“元人犹可学,独(倪)云林不可学。”可钱杜学了,而且学得很地道,正说明钱杜对倪云林山水画画法的巧思力索。
  题画诗后的款识为:“甲子仲春为月舟茂才临云林小景,简澹自是云林本色,其另有一种秀逸之致,更得画理之深也。”可见这幅画,不仅临出了倪云林山水画的“简澹”本色,又仿出倪氏的“秀逸”风采。署名:“叔美杜作”,下钤“钱”、“杜”两方印,左下角又钤“老壶”两字印。画的左、右两角分别有“四味书屋”、“曾在武林钱氏家”鉴藏印。钱杜人生中的“甲子”年,即嘉庆九年(1804年),“仲春”,乃农历二月。可知,此时钱杜四十二岁上,为“月舟”这个人所作之画。“四味书屋”,是原国家地矿部部长、安徽寿县人孙大光先生的书斋之号。“武林”,即浙江杭州市的古称。由两方鉴藏印可以推测出:钱杜是画,先是由钱杜故乡杭州的“钱氏家”收藏,后流入市场,建国后由孙大光先生购藏。1987年,孙大光先生将其收藏的书画珍品,捐赠给了家乡的安徽省博物馆,钱杜的这幅《仿云林山水图》,也在捐赠之中。
  自然界的梅花,因其具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敢傲霜雪的独特精神,又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崇高品德,故古今文坛将梅与松、竹,视为“三清”之物,把它与竹、菊、兰赞之为“四君子”,古今画家均将梅看作是画中的主题物,表现和高歌它的精神、品德以育人,或是寓作自己的胸怀。钱杜亦是这样,他的墨梅均臻超妙,古趣盎然,于嘉道年间名著于一时。下面我们就来读他的墨梅珍品《梅花图》册。
  《梅花图》册(图2,含1-12幅),绢本,墨笔画,共12页,每页1幅,共12幅,每幅画面均等,都是纵10厘米,横13厘米。从每幅所展现的形象来看,大可分为不同阶段的梅树之体:青少年时期和中老年时期两阶段,大致第1幅至第6幅为前一阶段,第7幅至第12幅,属后一阶段。除第11、12两幅是丛枝争艳之外,其余各幅均是一枝或两枝,去展现一花独秀的风采。用墨不多,可各幅却显示出梅花的“清品”和“君子”特色。稍微用心总揽此图册,即会体悟妍雅绝俗、独辟蹊径的感受,认识到钱杜梅花图的高超笔法。与冬心(金农)“古秀特绝”风格和两峰(罗聘)“罗家梅派”的“古趣盎然”面貌,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墨林今话》将钱杜的梅画,评之为“可与冬心、两峰并驱”的说法,是完全可信的。《梅花图》册的每幅,均在画面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题画诗或题画语,既是对读者赏此梅花画时的拨点迷径,更反映出画家在各时各刻的心绪与情趣。下面,我们按次序,对第1幅至第12幅的各题画诗或题画语以及落款等文字一一予以赏读:
  第1幅(图2-1)画面左上方,有七言四句题画诗:
  近日邻园雪倍寒,尽无人处独开残。此是应自伤寥寂,透过东墙与我看。
  “邻”家“园”内的雪梅,竟然自觉地“透过东墙与我看”,妙趣横生的诗句,大大感染着读者,引起对这枝“与我看”梅画的凝目、关注,足显钱杜题画诗的魅力。诗后钤“美”朱文印。
  第2幅(图2-2)画面正下方,是两句题画诗句:
  雪花著树白於玉,风吹明珠缀枯木。
  画家画的是梅花,诗句说的则是缀在枯梅树上的雪花,此“白於玉”的“明珠”,比喻的是雪花还是梅花呢?令人顿生揣摩、猜测之意。钱杜的画与诗,均具有浓厚的吸引力。钤有“泉”字朱文印。
  第3幅(图2-3)画面的左上侧,有题画语:
  见赵天泽本,喜其古拙,特临之。
  可知此幅梅画,是临“赵天泽本”。“喜其古拙,特临之”之语,足见钱杜的谦虚和善学他人笔技的特点。署名:“松壶”。下钤“钱杜”白文印。
  第4幅(图2-4)画面的右下方同样是题画诗两句:
  东风吹到隔墙月,分得邻家一角春。
  诗句告诉读者,此梅花同第1幅一样,依然是“邻园”中的梅花,第1幅说梅花“透过东墙与我看”,这一幅则是“分得邻家一角春”了。不用说,春的信使是“邻园”的梅花了。从“与我看”至“分得春”,此中变化的韵味,也使人觉得传奇式的进化。随后款识曰:“学青藤本,颇得其疏逸之致,然用笔则全乎不类。”可知此幅梅画,是“学青藤本”所得。“青藤”,乃明代后期文学家兼书画大家徐渭。徐渭的画以气势奔放、不拘绳墨、笔简意浓、形象生动为特色,他开启了明清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影响很大。钱杜此画,是学了青藤“疏逸之致”的意韵,但在用笔上,则不雷同,说明在传承上又有创新,形成自家特色。青藤的画几乎每幅均有题画诗或题画句,此《梅花图》册中的每幅题诗题句的做法,大抵也是青藤这一特色的传承。署名:“叔美”。钤“美”朱文印。
  第5幅(图2-5)在画面的左侧有两句题画诗:
  残雪消时风定后,一枝独向晓晴开。
  从诗句揣摩,此画乃是绘“晓晴”时梅花姿态。款落:“拟巢林”。署名:“叔美”。钤“美”朱文印。此幅所拟的“巢林”,乃“扬州八怪”中的著名画家汪士慎。汪士慎,清徽州歙县(今安徽黄山市辖县)人,寓居扬州(今江苏扬州)。他所作梅花,密蕊繁枝,清淡秀雅,冬心(金农)为之评论:“巢林画(梅)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时人还说他的作品是“雅韵欲流”。钱杜此幅中的“枝”、“花”、“蕊”的展示,大有巢林的“清淡秀雅”、“管领冷香”和“雅韵欲流”的意境和笔法。
  第6幅(图2-6)画面的右上方,有画家的七言四句题画诗:
  枝硬不因风力转,花繁独冒雪霜开。空山别有凌云志,莫说官胜野梅。
  署名:“钱杜”。钤“松壶诗画”白文印。细观此幅画,大有一种“千花万蕊”之貌,可测出也运用了巢林的笔意。题画诗中“不因风力转”、“独冒雪霜开”、“别有凌云志”等语,既是赞梅花的“君子”品德,又为“官胜野梅”的不平论调鸣不平,其实是为他的内心世界而倾吐。他的人生中当过六品主事,目睹过“官”形象,内涵之中,大有一种“野梅”胜“官”的感叹。
  第7幅(图2-7)于画面的右上侧,有题语:
  西半树有卧之势。
  此与画面所展示的面目完全相吻合。古老的树干,在风雨或人为地摧残之下已呈卧势,但梅花的“君子”之志仍然展现,仍在开放。说明此“西”野梅的“独冒雪霜”的凌云志向。署名:“叔美”。下钤“松壶诗画”白文印。可以说这幅画完成了一幅“野梅胜官”的舆论任务,也是对画家布衣的“野梅”志向:即使被摧残的“半树有卧”,依然是鲜花怒放的高贵品德之颂赞。
  第8幅(图2-8)画面的右上侧有题画语:
  仿吴莹之不难于密而难于乱。
  无署名,只有“美”两字朱文印。这也是幅仿作梅花图,所仿的是画家吴莹。“不难于密而难于乱”,这是画家绘梅的关键之言。第5幅是钱杜仿巢林之作,巢林之梅画即是密蕊繁枝,千花万蕊,可以说此语是其学过巢林梅作之后的真知灼见。钱杜的梅画中不署名,是少见的,此在《梅花图》册里,也仅此一幅。
  第9幅(图2-9)画面左下部,有画家题语:
  枯枝劲干,是画正格。
  署名:“松壶”。钤“松壶诗画”白文印。此幅梅画,是“枯枝劲干”的写照,认识、感悟到此“画正格”,正是他对多年梅画经验中做出的总结。
  第10幅(图2-10)的画家题画语在画面左上方,语云:
  梅之古者,身与铁石同坚,花与冰雪竞秀。若仅以支离偃蹇,此世俗之所谓古,姿态全失亦何所取。
  此可谓钱杜梅画几十年的经验浓缩,揭示出梅画的真谛:画梅得体现出“身与铁石同坚,花与冰雪竞秀”的风格、精神,这才是古梅的精髓,否则,“仅以支离偃蹇”来画古梅,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在指导后来的画梅者。此幅的枯干、新枝、鲜活的梅花俊秀,体现的正是梅的这种风格与精神。署名:“叔美钱杜”。钤“泉”字朱文印。
  第11幅(图2-11)画面的右上侧,题画诗句是:
  缟衣非世外,香国是江南。
  随后是“仿冬心画梅法”。署名:“松壶”。下钤“钱杜”白文印。“缟衣”,纯白色的素服,寓意为梅花。“香国是江南”诗句告知人们:此幅绘的是江南的梅花,是“仿冬心画梅法”而成。冬心(金农)是墨梅大家,杨仁恺《中国书画》说,冬心“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往往以淡墨画干,浓墨点枝,圈花点蕊,黑白分明。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形成质朴、苍老的风格。”细观此幅“江南”梅花,从中可见到金农笔法和风格:浓淡墨色交融,布局繁而不乱,疏简而又不散,造境别具神态,不失为冬心风采的再现。
  第12幅(图2-12)画面的右上侧,也是画家的两句题画诗句:
  满地月明怜昨夜,一天风雪在前山。
  署名:“叔美杜”。下钤“松壶诗画”白文印。诗句中无一“梅”字,却是意中写梅,寓报春的梅花还将遭受更大的“风雪”中,展现出独傲风雪的崇高气节,较前一幅更加展现出枝多花繁,繁而不乱,黑白分明,浓淡交融的神态。
  纵观《梅花图》册的每幅墨梅,细读各画面的题画诗、题语、题句,对钱杜的诗、书、画全能之才和画的艺术造诣,大致都有了认识和了解。12幅梅画中,竟仿、拟、临,用了赵天泽、徐渭、汪士慎、吴莹、金农等多位墨梅名家的笔法或笔意,又融汇于自己的画迹之中,独成一家风度,足以说明这位“松壶派”创始人的博大胸襟和艺术上的超妙之才。赏读了这12幅墨梅之作,令人想起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诗来:“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钱杜《梅花图》册,无不充分展示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清品“君子”气节。同时,观赏之中也令人产生“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的心绪与滋味。
  观赏钱杜上述的山水和墨梅之作,即可明白这位“松壶画派”创始人艺术造诣之深、之精。(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木匠,一位艺术的全才,一位长寿的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齐白石先生是一位各方面艺术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词、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近代画坛的泰斗。  齐白石先生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他曾立志“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他的花鸟鱼虫题材极
期刊
如斯八月,一个炎炎的盛夏时节。火热的春拍已经结束,《收藏界》的路在脚下延伸。这一夏,无暇眷顾绿树浓荫、山涧清泉,还是柳岸翠绿,只想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你及时送上一本《收藏界》杂志。  本期的看点很多,首先是“藏界视点”,一开篇就告诉你:“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中国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但也有人认为“亿元”已快过时,准5亿时代已经开启,而距离10亿时代只需读秒……”看到这里,不禁令人血脉膨胀。作者也参
期刊
民国时期,广东画坛是“传统派”和“折衷派”争胜的局面,后来变为“岭南派”独盛的天下,诸多有影响的传统画家被遗忘和忽略。新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派”有他们的价值所在,知道了广东还有“国画研究会”,慢慢地开始熟悉温幼菊、赵浩公、潘致中、邓芬、卢子枢、黄般若、佃介眉、王兰若、刘昌潮这些名字。近年来,广东年轻画家开始超越地域与派别,重新认知中国画传统,在艺术上开拓出新的境界,李照东即突出之一例。  李
期刊
对于古玉收藏家和许多爱玉的人来说,周南泉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玉器研究、鉴定的权威专家,周南泉先生以其全面深厚的学识、大量的著述和多年的鉴定实践,成为古玉收藏家和爱玉人的良师益友。  1964年的初秋时节,紫禁城护城河畔的柳树上,喧闹了一夏的蝉声渐渐稀落了。刚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周先生走进了故宫,得到了一份他喜爱的工作:研究中国古代玉器。从此,与玉相伴的生涯开始了
期刊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的温度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钴料在釉下呈现出蓝色,习惯上被称为“青花”。  我们荥经县前年在河边修建公园,挖出了大量青花瓷残片,放学时,我收集了不少精美的残瓷,又花去了整个暑假,冒着烈日,苦苦搜寻,避免了这些瓷片被再次埋入地底。通过这些残瓷,我了解了古人巧妙的构思以及精湛的技艺。  明代民窑青花瓷的画风比较随意,图案也画得比较抽象,属
期刊
“大定”是金朝第五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时的年号。完颜雍是太祖阿骨打的孙子,公元1161年当海陵王南下攻打南宋之时,在金东京(今辽宁辽阳)发动政变,即位称帝。当时面临着北方契丹人起义、统治者内部派系矛盾、南宋抗金三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威胁着他的统治地位。完颜雍即位就改元“大定”,表示要使金朝安定下来。  据史书记载,完颜雍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他博览经史,崇尚儒学,熟悉汉族帝王的统治思想和
期刊
《红楼梦》中屡次提到“通灵宝玉”,说它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力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入世,幻化成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这块宝玉的失与得也伴随着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些故事听起来荒诞离奇,但并不是曹雪芹空穴来风的。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山川之精”,可通灵天地,除邪晦、知祸福。因此,自古中国人就有很浓厚的崇玉传统,古人给玉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了中国人的气节。玉文化也构成了中国
期刊
据《金史·本纪》和《金史·食货志》记载,金章宗完颜在泰和年间(1201-1208年)铸“泰和通宝”、“泰和重宝”钱,这也是他在位近二十年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第一个年号钱是“明昌元宝”,其后是“承安宝货”)。“泰和重宝”是当十型大钱,铸制情况比较复杂,这里暂且不论,而主要介绍篆书小平“泰和通宝”,它在古今众钱币图谱中前所未有。  笔者持有两枚篆书小平“泰和通宝”钱(见图示),一为铜质,直径24.4毫
期刊
六月的重庆,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坐在开着空调的汽车内,仍然感到阵阵热浪袭人。我和朋友高先生一行四人开着车前往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采访。    踏破铁鞋无觅处    前往匾额博物馆之前,我们就详细询问了博物馆的地址,因为重庆的路是出名的难找。刘馆长的女儿发来的短信上显示:博物馆在渝中区李子坝加油站附近,过加油站向前走几十米,右拐下一个小坡就是。朋友高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又有19年的驾龄,他
期刊
宋文京艺术简介   1964年生,河南博爱人,生于西安,曾客居北京,现居青岛。曾任郑州大学教师和《中国图书商报》主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美学学会副会长、青岛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民建中央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民建山东省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政协委员。  1987年书学论文入选全国书法新十年论辩会;1988年论文入选全国第三届书学讨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