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问题设计激起涟漪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往往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文本,去体验、感悟、想象、探究,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因此,我认为有效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设置有效问题,让语文问题设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我个人认为:
  一、以问促读,激起思维的导向
  一堂课,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一定离不开问题。好的问题是引导激发学生有效思维的关键因素,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又总是朝着尚未理解的问题前进。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根据题目设计的整体问题是:“将和相各指谁?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又是怎样和好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解决了;后两个问题只有经过认真阅读教材,学生们才能解决,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带着后两个问题自由读文,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读促交,牵动思维的灵活
  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为使阅读者能带着个人的思考、情感和价值取向主动融入文本,读出问题,读出自我,读出智慧,而个人的思维方式、经验积淀、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学生已有经验,结合他们的独特体验,通过师生间的互问互论,发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自己去探求、比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以交促学,提升思维的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的确,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创造的可能。师生、生生对话的思维撞击,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只是手段,启发调动学生思维才是目的。我们要把文本作为导向,把思维作为引领,把问题设计作为激趣的手段,让学生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我想,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小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了学习习惯与人格养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格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短期看是一个隐性的因素,容易为大家所忽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重视这个隐性的因素
期刊
一、教师成为促进者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做的是“授人以渔”的工作。特别重视引导幼儿通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自主、有效地探索周围世界,获得有用的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地有效教育行为。教师能够根据教育要求、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认知类型、认知风格和学习进度等,进行“对症下药”,做到真正意义上地“因童施
期刊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他父亲和妹妹眼里是个音乐白痴的小伙子,因拉小提琴像是在锯床腿而感到沮丧,不敢在家里练琴,便跑到楼区后面小山上的林子里拉,可拉了一曲后又懊恼得流泪,诅咒自己“我真是个白痴,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看到静坐木椅上的一位老妇人时,更是抱歉,觉得难听的声音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来人独享的幽静。可老人却说:“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期刊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教育基本原理”之中的“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中谈到: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
期刊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成语,先让老师测试一下你们是不是已经能熟练地认读这些成语了。(幻灯出示12个成语)开火车读成语。  同学们掌握的很好,那么成语所表达的意思你能正确理解么?让我们做一下练习。(幻灯出示连线和填空)  二、进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幽默这一版块《书痴》一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趣,同学们痴是什么意思?那什么样的人叫书痴呢?  这节课和我们
期刊
导语,也就是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教师在没有上课之前,事先设计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言,课文开头开的好,对一节课能否上好非常关键。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在上语文课上主要采用的几种导语。  一、幽默故事导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天性就是爱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课上就会对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但是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确是他们的天
期刊
演示型电子教案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教学设计,集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与文本教案的整体性、具体性、简明性于一身,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好的演示型电子教案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演示型电子教案制作中,我的一个深刻体会就是制作演示部分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因此,除了要懂得问题设计的艺术外,还要把功夫下到引导学生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恰当而巧妙地设计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教学诸要素中一大要素,语文教师只有透彻解读文本,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问点,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到提问为解决教材重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秩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趣”激学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  1用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的情感渲染是讲授的素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