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其在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胆尝试合理渗透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品读优美篇章,切身感受正能量
  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指出:若能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后获得全面、透彻的理解,则学生不仅能理解文字的含义,其思想感情一定会受到影响。可见,寓德育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品读文质兼美的文章,从理解文章的内容到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思想上得到启迪。譬如,我在执教鲁迅的《藤野先生》一课时,就积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感受作者弃医从文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当时一个弱国国民深受歧视的心理,学生们义愤填膺,油然而生振兴中华的情感。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吟咏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品味“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等佳句,感受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而且海峡两岸人民对和平统一的渴盼,叩击着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爱国情。类似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深受感染,渗透德育合理自然。
  二、结合学生实际,渗透人生观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黄金时期,但受生理、心理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雏形阶段,对此,语文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譬如,我在执教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课后,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畅谈生命的真谛,许多学生被保尔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的革命人生观所震撼,纷纷表示要以保尔为榜样,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发奋读书。
  三、灌输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要求自觉遵守法律,这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巧妙结合相关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新教材中不少文本适合渗透法制教育,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学生明白用法的深远意义;在教学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教师在肯定鲁提辖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义举时,也要对鲁提辖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假如主人公生活在当今的法制社会,那他是否可以“该出手就出手”呢?如果“出手”了,会产生什么后果并承担什么责任?当学生的法制观念得以巩固后,其道德素质也会同步提高,从而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坚持因材施教,培养爱国情操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是学校德育乃至全民教育的永恒主题。初中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熏陶,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务必根据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譬如,我在执教歌德的《最后一课》时,引导学生首先体会小弗郎士在面对国家沦陷时,还能把自己的爱国热情体现在一丝不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上;其次,联系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寇的铁蹄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八年的罪行,激起学生勿忘国耻的爱国情操;最后,请几个学生上讲台“演讲”如何勤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五、挖掘教材资源,懂得知恩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不仅能让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而且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蕴含着健康的思想教育内容。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我们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又要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懂得知恩图报。不管是父母之恩还是老师之恩,不管是自然之恩还是社会之恩,都是当代青少年必须感知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自主独立性虽然逐渐形成,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感到厌烦,甚至和他们发生冲突,这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让学生感悟父母之恩非常有必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就着重要求学生感悟作者笔下的“父亲”形象:遭遇双重灾祸,母亲不幸逝世,自己又丢了差使,生存危机加上丧母的悲痛,可谓雪上加霜,生活陷入了困境,但他仍然强忍悲痛宽慰儿子,特别是在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的片段,可见其爱子之情是多么强烈,伟大的父爱催人泪下。学生在鉴赏作品的无尽魅力的同时,自然地感悟到父爱的伟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是全面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的需要,我们必须注重合理渗透德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众所周知,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和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使得课堂气氛凝重严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疲劳而厌烦甚至放弃学习。另外,传统的词汇教学主张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劲头不足,导致英语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这也是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新的词汇教学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它融活动于其中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教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师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探析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此问题阐述了几个简单的思路。  英语写作水平的考察目的是获知学生是否利用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完成句篇信息输出的水平,进而探究学生的语言操作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初中英语的写作要求不是很高,能根据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句子或短
期刊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中往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单词,以跟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熟悉单词的读音。然而学生表面上虽然单词会读了,但是很难做到发音标准。不正确的口型和舌位可能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养成了不良的发音习惯,在往后的学习中将很难被纠正。单纯的模仿也很难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发音规律,更遑论举一反三。实际上,英语音标教学对于降低英语学习入门难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
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有着其鲜明的特点,一方面是社会活动能力强、动手反应快;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又坐不住、心思多不在读书上.所以,对于新闻传播院系来说,如何抓好学风建设就
摘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一次次极端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乍一看这些极端事件产生的背后原因,似乎和当前选考要求分数,追求高分有关,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关键词:极端事件满足物质需要家庭环境磨砺体验  今年初,郑州一所知名学校的一名年仅17岁的“优秀”高中生用哑铃砸死自己母亲,以求解脱母亲对自己学习的施压,而且事发后表示并不后悔。类似的极端事件已经不止发生一起了,在此不想赘述
英语写作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一定的写作提示引导建构符合主题表达大意和写作要求的文章,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法思维合乎逻辑。打破受母语束缚的思维限制,注重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思维感知,提高整体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观察和细致诊断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更好进行分析探究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一、细读写作信息
2012年6月,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在北京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朱昌耀就二胡发展脱离民族、民间的倾向,呼吁二胡人接触一些江南丝竹及民间精粹;在二胡的教学机制上,倡导南京艺术学院前期
从现今的英语教学来看,虽然师生们都在竭力地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但毋庸置疑的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些“疾症”期待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业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病症”  (一)教师方面  1. 课堂缺乏活力  现今90%的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没有形成见效快、系统性强的教学方式体系,基本都是“学生试读——教师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