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汉代官制的尚左与尚右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姚国旺同志《西汉官制尊右尊左考》一文,对西汉官制尚右这一成说提出不同意见.文章说:"从惠帝六年到文帝二年这段时间内,官秩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这主要表现在丞相分设左右二职上,时间仅十二年左右.从武帝元朔六年起,到平帝元始年间,官秩则以左为上,以右为下,达主要反映在将军这一职官同时设有左右前后等不同的称号上,时间约一百二十多年."西汉尚右,前人多有论列,不赘举;姚文所列举的将军之职以左为尊亦属实际情况,那么,汉代官制究竟是尚左还是尚右呢?依笔者管见,汉代军、政礼制有别,行政官制尚右,军队官制尚左.左将军职尊并不能证明官制尚左.
其他文献
历史研究必须从历史事实出发,而不能从理论、原则或概念出发,这是我们久已习惯的说法.从哲学的认识论角度来说,这种说法当然不错.但是在实际的历史研究过程中,从历史事实出发,和从理论、原则或概念出发,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历史研究的一定阶段,对于多数研究者来说,他们首先要以一定的理论、原则或概念,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依据,才能够开始具体的研究工作.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事迹的真相至今不清楚.论者多数因其寄希望于当权的政治人物,认为是倾向改良的表现,并由此判断孙中山思想的发展是从改良到革命.此说与孙中山早年自命"洪秀全第二"的造反思想不合.孙中山自称"余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遗嘱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从来没有说他
编辑同志:拙作《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几点思考》一文,有句云:"道光皇帝因战争失败、丧权辱国,深感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不愿归葬东陵而另辟西陵."(《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54页)乃为游览西陵时耳食之言,实属无稽之谈.
《魏书》、《隋书》、《北史》的《高昌传》均称高昌"俗事天神,兼信佛法".此处"天神",古代学者已认为是火袄教.如明方以智《通雅》卷一一云:"祆神,即逢称天神也."陈垣撰《火祅教入中国考》,对"天神"作了系统的研究,也认为是火袄教.几十年来,"天神"即火祆教在中外已成定论,从未有人怀疑过.最近,林悟殊同志发表大作《论高昌"俗事天神"》,对此定论提出了怀疑.林作的主要证据是:(1)史籍没有关于
张謇(1853-1926年),江苏通州海门县常乐镇入,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赐进士及第,第一甲一名.中式后,授翰林院修选.他未循一般士大夫的老路,追逐高官厚禄,而是提倡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探索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途径,从封建士大夫行列中游离出来,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期代表、立宪运动的首领,致力于推进中国工农业的近代化.本文仅就张謇兴办近代化盐垦公司及其性质略作论述.
辽朝统治集团的主体是契丹贵族,他们没有象北魏王朝的鲜卑贵族那样迅速、全面地汉化,这就决定了辽朝的政治体制始终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某些特殊性.但是,深入剖析辽朝政治体制,我们将会看到在它纷繁复杂的特殊性当中包含着许多中国历代封建政治体制所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正是这些共同点决定了包括辽朝在内的全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在为《诺顿世界文学选》第三版工作了数年之后,我把世界文学首先看作是对失落的世界遗迹的收集①。事实上,许多已经遗失的著作只是偶然之间才被重新发现的,这些著作的幸存几乎是个奇迹。如果不是抱着将来有一天,那些消失的著作可能会被重新发现的期望的话,
近年来,城市、城市国家或城邦问题已成为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论者普遍承认,古代希腊、罗马有过城市和城邦的发展阶段,但是所谓古代东方,尤其是古代埃及的早期阶段,是否存在过城市和城市国家,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些同志对此持否定观点,他们认为,"古代东方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有一段时间
"如果不借助前辈们的力量与威望,人类怎么能向上攀登呢?"这一原则的倡导者当然是有所指的.因为费正清(J·K·Fairbank)的力量与威望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关于中国对外关系的研究.我们这些借助于他们力量的人在继续推进这方面研究上做得如何呢?我们面对的问题与前景又是什么呢?
近几十年来,社会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已成为一股重要的国际学术潮流.在我国,传统史学历来都很重视地区性史料的搜集与编纂.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已有学者把区域社会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近十年来,随着宏观的、综合的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区域性的探讨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学者的重视.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