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运用如何真正体现“生本”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创生本教育模式日益成为当下教改的重点,而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是实施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和方法。笔者经过一年的尝试,发现有的导学案的编制只是为了教师好教而不是为了学生好学;有的导学案内容繁杂,与师本教育模式下的分析式教学没有根本的区别;有的导学案编制得很好,但缺少实施的人为环境。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很有可能流于形式,只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运用真正体现“生本”呢?笔者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一课为例,结合自已的学习和实践,谈谈自已的浅见,以抛砖引玉。
  一、导学案的编制要体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首先根据课标和学情编制导学案。导学案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构建。根据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课程观,基础知识部分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类知识——人类规范的、作为学生后继学习的工具性知识。在本课中,教师主要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内容以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从而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领悟,为下一步“大作功夫”(自主或合作探究)作好铺垫。
  导学案的第二部分,是“问题与探究”,问题又分为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两部分。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在这一课里,教师可以预设这样几组问题:1.布雷顿森林体系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美国在这一体系居于主导地位?2.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逐步瓦解,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3.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欧洲一些国家主张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主张能否实现?为什么?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主要是理解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这应该是郭思乐教授所说的第二类知识。“这类知识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不仅是事实性的,也带有程序性;不仅是一种确定的结论,还带有精神、态度方法的意义。”他还认为,这些知识应该借助学生自身的活动获得知识,而不是靠教师一点点地给学生分析出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获得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大作功夫”。我认为这恰恰是师本教育模式下做得最不够的,是生本教育模式下最重要的环节。那么,高中学生可以“大作哪些功夫”来获得这些历史知识呢?查阅课本对高中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不仅是因为课本上的内容过于简略,甚至找不到相关问题的答案,而且因为课本上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比如第二、第三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课本上根本没有。因此,学习历史至少还要会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影音资料、参观历史遗存、采访专家学者、上网查询等。当然比较常用、快捷的方式是上网查询。对于高中生,不仅要会查询史料,还要会正确对待史料,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导学案第二部分还有一块留白,是留给学生自己写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以便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这也是教师课堂上“精讲”的主要依据。
  导学案的第三部分,为“自主检测”,要遵循“先练后评”的原则。这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后完成,有疑难的问题也放在讨论、交流和教师点评的环节中解决。编制的时候,要注意导学案质和量的适度。
  二、在导学案的运用上要打破常规,给学生“大作功夫”留有充分的时间
  导学案编制好以后,在上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发给学生。教师通过激趣导入以后,让学生先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任务,即基础知识的构建,同时,对第二部分学习任务即问题与探究进行小组分工,全班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四到五人。五组问题,由学生在课后先自主探究,然后由两小组重点负责一组问题。其中第二、第三组问题比较难,可以让实力较强又相当的四个小组负责。
  第二部分任务的完成分两阶段: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其中自主探究活动放在学生自学或自修时间来完成,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没有高效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活动主要放在课堂上。因此,在下一节课一开始,先用五分钟时间检查一下基础知识的构建情况,主要检查不太认真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然后用十分钟讨论、交流重点负责的问题、小组成员生成的问题和自主检测中的疑难问题。再用二十分钟时间在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同时将小组无法解决生成的问题提出来,再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点评,除了纠正错误的观点以外,包括点评讨论同一组问题的两小组的合作水平。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对本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这节课最后十分钟又完成下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的任务,如此循环下去。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真正可以做到少讲,有些内容甚至不讲,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凸显出来了。当然,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不仅增加很多,而且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设计导学案,还要对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新问题进行预设,不能经常对学生说“抱歉”。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在生本教育下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还应当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
  三、学校要为导学案的运用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在师本教育的模式下,高考可以说是指导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的唯一的指挥棒,学校领导和教师眼里只有分数,学校的管理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多是急功近利的,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聪明才智,其人文素养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比如要真正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自主研修时间却都暗地里分给了语数外等主科,实质上是“穿新鞋走老路”。学生除了要有阳光体育,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应该留有时间让学生看新闻,了解国事天下事,还要真正开放图书馆、电脑房,以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位的,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也许,在改革之初,会有些阵痛和不适,但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来看,这是必然的趋势。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学校对体育课堂教学历来存在“以三基为主”、“以技能学习为主”等等的讨论,并一直乐此不疲,毛振明教授等人的一系列文章带来了国外新的思路与他们自己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线的实践者开始理清思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就是好体育与健康课的标准。    一、让学生能够“玩”得开心    “玩”与作为课程之一的体育与健康课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玩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教学功能,通常把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
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  在课堂讨论式的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讨论问题,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要承担者和最终受益者,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思考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因此,要使课堂讨论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问题时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美术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
在教育心理学里,学习被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种。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成功的、有效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者在心理机制和条件上有本质的不同。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其产生的条件是刺激与反应接近、重复和强化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其产生的条件有两点:第一,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的相应知识;第
案例描述  最近,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女生跳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这一教学内容并不陌生,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此次教学我采取了小组长负责制,将全班女生分成五个小组,各组由小组长组织练习,而我进行巡回指导。当我来到第三小组了解训练情况时,学生们悄悄地告诉我张珊同学一直不敢跳。我看到她紧张不安地站在一旁,怯生生地看着我,眼圈都红了。  我看到此景,先把高度降低到70厘米,重新详细讲了跨越式跳高的动
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中,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思想层出不穷。尽管我们已经从“满堂闹”中走了出来,可课堂上的读书声似乎还是太少了,就连让学生读书也被冠以“整体感知课文”的美名,而“整体感知”的目的却是为“讲”服务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诵读中的体验和感知。“书读
现 状  现在,许多教师已经真切地意识到了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懂得了表现甚至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那种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喧宾夺主,甚至是越俎代庖的做法已经有所改观。但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专权”或“散沙”的现状,教师往往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启发式的教学,甚至是开放式的教学。这看起来形式多样,其实绝大部分还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几乎不让或者不许学生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或者就是另一个极端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或许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对你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它可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我曾在一篇小说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到家母亲却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原来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宝宝进步了。”儿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不仅能够巩固课内所学,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拓展教学逐渐普遍化的今天,在对拓展教学的理解上,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走进了误区:或滥用迁移,舍本而逐末;或贪多求全,没有突出重点;或只在乎形式,忽略了拓展的实效性。不恰当地使用拓展,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呢?  笔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