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布泊到天安门城楼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的一名专业技术少将,2005年退休后还一直做着科研工作,兼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做科研工作40多年,国家给我的荣誉很多,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1994年作为英模代表参加国庆观礼。
  当时,我们研究所在新疆罗布泊做科研项目。9月中旬,我接到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通知。9月25日,我乘飞机抵达北京。国防科工委组织部的同志安排我住在总政治部西直门招待所,邻近房间住的是老作家高玉宝、电影导演谢铁骊和作曲家施光南等人。几天的相处,我们从陌生到相识,最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高玉宝是个很健谈的人,我们经常被他张口就来的段子逗得开怀大笑。施光南曾多次到过我们基地,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然的人民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其中《十五的月亮》在1985年春节晚会上演唱后,更是红遍全国。作为曲作者,施光南得到的报酬很少,从而还流传了一个冷幽默式的调侃——“十五的月亮十六元”。对此,施光南很淡定。他说,一个艺术家把名利看得重了,就不会创作出什么好作品了。
  在国庆节前夕,我们参加了三总部召开的英模报告会,我在会上作了题为“勇攀国防科技高峰”的汇报。在京期间,我们还游览了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9月29日,江泽民同志邀请大家到中南海参观做客,并与我们合影留念。晚上,我与部分代表参加了国庆招待会。由于我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此前我家鄉甘肃甘谷的乡亲,包括我的亲友,都不知道我是做什么工作的,直到参加这次国庆观礼,他们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看到了我,才知道我从事的可以说是关乎着国家命运的神圣事业。
  10月1日,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上午,军队英模代表被安排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与首都各界文化团体联欢。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华国锋同志,当时他身患癌症刚出院不久,身体极度虚弱。我们上前与他握手问候,他和蔼的面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8点钟,我们有秩序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城楼上有东西两个平台,我们英模代表坐在东平台,西边是来自各界的代表,中间是中央领导,整个观礼台大约有500多人。
  放烟花礼炮那一刻,我似乎又看到了盛开的蘑菇云,那是代表着中华民族强大起来的“云”。毛泽东主席说过:“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说这话时,到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没有用上十年时间。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
  10月5日,活动结束。恰逢国防科工委主任朱光亚院士到新疆执行任务,我搭乘他的专机回到罗布泊,继续为国防事业埋头苦干。
其他文献
“太不像话了!”他用拳头猛砸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伸出巴掌拍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敲一下桌子。  五天前,胡县长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念头:要对下属发一下火,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表示。曹秘书经过反复筛选,最后选定集河镇的黄镇长。黄镇长的父母是农民,妻子是普通教师,姐姐是理发的,岳父岳母是普通工人,姑父姑妈是个体户,表兄表妹中也没有一个从政的。此外,他不属于刘书记的人
期刊
沈阳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反“四风”,转作风,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历练党员干部硬作风  沈阳市各级党组织着眼于让党员在基层一线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铁西区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以搜集、解决、反馈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台账”工程,通过设立民情信箱、民情日
期刊
王成明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一名离休干部。今年88岁的他,从1973年开始,就背着自己购置的理发工具,翻山越岭为群众义务理发,一干就是41年,义务理发7万余人次。趁着理发的间隙,他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老百姓亲切地送他一个绰号——“雷锋剪”。  义务理发40年  1973年春,在雅河地区税务所工作的王成明到附近村里蹲点调研,发现当地不少村民的头发都很
期刊
今年76岁的曹学春曾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果树站站长,1998年退休后,他谢绝企业高薪聘请,投身于全县果树栽培试验中,在大山深处的7400多个果园间一干就是16年,成功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了“燕红桃”“寒富苹果”等耐寒品种,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品种果树“落地开花”  宽甸地处山区,过去水果种植品种单一,只有零星的老品种苹果、桃子,难以形成规模。上世纪90年代,宽甸把开发山区资源、发展鲜果生产作为
期刊
编者按:按照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要进一步挖掘、树立、宣传老干部典型”的要求,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了“寻找最美老党员”活动,各地各单位共上报老干部典型106个。这些老同志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挚情怀。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本刊选取了6位老同志的感人事迹,予以刊发。  有这么一个人,她总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
期刊
走进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柏油路宽敞平坦,标准化民宅鳞次栉比,果菜大棚集中连片……一提起村党总支书记黄日国,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这个相貌普通的庄稼汉子,却荣获了“全国十大合作社模范”“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丹东市劳动模范”和“丹东市‘五带头’农村优秀党员干部”等称号。  “村里得奖了”  1991年,当时的黄城村集体砖厂亏损严重,外债近百万元,干群关系异常紧张。困窘之际,年仅26岁的黄日国挑起了
期刊
在营口市老边区,有一位名叫姜成学的老人,19年如一日奉献余热,义务担任社区宣传员、社会治安员、人民陪审员,竭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退休前, 姜成学是营口市老边区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退休至今,奉献不息的他先后受到省、市、区表彰31次,3次荣获“营口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营口市委授予“有特殊贡献的老党员”称号。  “宝刀不老锋犹在”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是我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姜
期刊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赵永利就是这样一个人。  2009年5月,在辽阳市纪委机关工作了40余年的赵永利退休了。退休以后本应轻松一下,悠闲地安度晚年,但他坚持为群众做好事,每天从早忙到晚,在社区当义工,积极主动为街坊邻里做好事,向社会献爱心……退休后的5个春秋,人们常常看到赵永利做好事的身影,处处留下了他奉献爱心的足迹。  “咱身边的活雷锋”  赵永利做好事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
期刊
每个清晨,一位瘦弱老人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广场和街路上,义务清扫垃圾,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也不论春节假期,他一日也没有耽搁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编外清洁工”。这位挥动扫帚、义务清扫街路的老人,就是年过80岁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乡退休干部曹瑞礼。面对大家的夸赞,作为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曹瑞礼经常这样回应对方:“如今家乡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多亏了党的领导,我是一名党员,吃点苦受点累不算
期刊
我梦回的地方,经幡四处在飘扬,太阳的光芒把你照亮,雪山和草原把你守望……”每当听到这首《梦回西藏》,我就激动难抑,就像自己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雪域高原……  重重困难,是雪域高原送给我的“见面礼”  1995年6月29日,时任中国纺织总会经济贸易部助理巡视员的我,作为第一批援藏干部,飞赴雪域高原。刚刚到达目的地——西藏自治区工业电力厅,高原反应跟着就来了。我先是呼吸急促,头疼耳鸣,继而头重脚轻,眼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