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下的精彩人生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6岁的曹学春曾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果树站站长,1998年退休后,他谢绝企业高薪聘请,投身于全县果树栽培试验中,在大山深处的7400多个果园间一干就是16年,成功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了“燕红桃”“寒富苹果”等耐寒品种,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品种果树“落地开花”
  宽甸地处山区,过去水果种植品种单一,只有零星的老品种苹果、桃子,难以形成规模。上世纪90年代,宽甸把开发山区资源、发展鲜果生产作为重点项目,引进和推广果树新品种成了重中之重。这让一直从事开发“燕红桃”,并且拥有丰富经验和技术的曹学春感到非常振奋。他拿出退休前工作的劲头儿,多次往返奔波在鸭绿江沿岸三个乡镇之间,大力推广栽种“燕红桃”,使全县“燕红桃”种植规模从1.8万亩猛增至4万亩。
  1995年,寒富苹果刚被引进宽甸,但由于当地气候寒冷,果农担心苹果卖不出去,果树会被冻死,谁也不愿意栽种。为给大家“打个样儿”,曹学春自掏腰包建立科技示范点,经过10年的寒来暑往,共建起了24个收益较好的果园,果农的生产积极性被“点燃”了,发展寒富苹果也被宽甸县政府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到2013年年底,宽甸县种植寒富苹果树规模达2.2万亩,果农由最初的24户发展到现在的1863户,曹学春也被当地果农们亲切地称为“寒富苹果之父”。与此同时,曹学春试验成功的银白桃,也成为宽甸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项目,目前已有7个专业种植村,种植面积2万亩,创产值4320万元。如今,在曹学春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下,寒富苹果、燕红桃、银白桃成为宽甸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精心传授种植经验
  多年来,曹学春把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往返奔波于山区百余个果园之间,决心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果农和农林技术人员。他还亲自抓了24户重点科技示范户,每年每户巡回指导4次以上,并无偿为全县的重点户和示范户举办专题培训班25期,培训果农3万多人次,培养有技术职称的果树技术人员245人,为果树种植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曹学春的精心传授下,宽甸果树种植规模日渐扩大。目前,全县各种果树栽种总面积达到8.4萬亩,年产值达5.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我要活到老干到老”
  在果农眼中,曹学春是热心淳朴、点石成金的“曹老师”,而他在家人眼中,却是一年见不到几次面的“家庭编外人员”。16年来,曹学春废寝忘食,一年中有近300天在乡下果园里,经常几个月才回家一次。好几次,当脸晒得黑红黑红、须发花白且凌乱不堪的曹学春出现在家门口时,就连老伴儿都差点没认出来。尽管如此,老伴儿和儿女们仍一如既往地理解他,支持他,因为他从事的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崇高事业。
  自1998年到2007年这10年间,曹学春虽满怀造福百姓的热忱,却一直与资金困难相伴,每年下乡4000多元的差旅费和引进新品种实验育苗的钱都是自掏腰包。曾有多家农业产业公司争相聘请曹学春,承诺提供住房和高薪,但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了。“我得留在家乡,一门心思抓好果树发展。这是我的任务和使命!”曹学春的话让听者无不动容。
  2007年,曹学春先后荣获“全国先进老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普带头人”等称号。2010年,他所在的果树产业协会被评为“辽宁省农技协示范先进单位”。2011年7月,73岁的曹学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人故意问他:“这把年纪还入党,图个啥?”曹学春回答:“加入党组织是我人生之路的新起点。70多岁还不算老,我要活到老干到老。这就是我的追求、我的中国梦!”
其他文献
今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公益广告《筷子篇》《中国年,让世界相连》《感谢不平凡的自己》以及几家企业的广告大片,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我没想到这段公益广告拍得这么好!它以筷子作为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文化传承、血脉亲情。”让央视主持人董卿感动和赞叹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央视发布的公益广告《筷子篇》。  《筷子篇》描述了一种我们经常会忽略掉的生活中的美好。
期刊
刘国保,1915年11月生于江西兴国,1931年参加红军,先后参加湘江保卫战、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战役,抢渡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等战役战斗。部队与陕北红军会师后,参加东渡、西渡(黄河)。日本投降后,来东北协助接收敌伪物资,后在丹东参加工业建设。1961年任辽宁省轻工厅副厅长,后当选辽宁省政协委员。1982年离休。  入党70多年来,我听过无数次党课,也讲过无数次党课。可是最让我难忘的一次党
期刊
美国《赫芬顿邮报》近日刊文指出,冬季锻炼前一定要热身,可以有效避免肌肉及关节受伤。  运动生理学家波莉·德米勒说,大家想象去捏一团温度很低的黏土,很容易就裂开了,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在手心温暖一下再捏,就会变得柔软。人体的肌肉、结缔组织(包括肌腱、关节韧带等)也是如此,低温能让它们弹性下降。并且天气寒冷时,大部分血液会集中在内脏,当活动身体时,血液会逐渐流向工作的肌肉。突然、猛烈的活动会让肌肉承受不了
期刊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如果人们能减少静坐的时间,就能降低他们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即使是站着工作(而不是动辄坐上几个小时),也能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研究人员选取了约20万名年龄在45~106岁之间的澳大利亚人作为样本,希望考察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特别是年轻人)少坐多动,对于忙于工作的白领,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尽量站着办公。  研
期刊
1.饭后立即刷牙。德国研究发现,饭后立即刷牙容易造成食物中的酸性物质被“揉进”牙釉质内,损伤牙齿。专家建议,吃完东西或喝完饮料后至少等30分钟再刷牙。  2.每次洗脸都用清洁用品。美国纽约皮肤病学专家莎莉·李普纳博士表示,对皮肤干燥和皮肤衰老快的人群而言,每次洗脸都用清洁用品会加重症状。建议最好晚上用清洁用品洗脸,早上只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毛巾拍干,抹上防晒保湿霜即可。  3.总买“全天然”食物。“
期刊
出门坐汽车,上班在空调房里看电脑,下班玩手机……现代人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健康隐患。  电脑颈  电脑改变了生活,但“电脑病”也尾随而来。有调查表明,每天使用电脑超过4小时者,81.6%的人脊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侧弯。  脊柱各段间均有一定的生理曲度,起缓冲作用。对着电脑,颈部长时间不活动,会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刺激椎管内神经或血管,更易发展成颈椎病。专家建议,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
期刊
时近年关,有各式各样的检查组来我们公司检查,弄得我们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我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刚上任不久,接待经验不丰富,只知道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尤其是招待检查组吃饭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我们公司明文规定,检查组一律在公司食堂就餐,就那馒头炖菜人家肯定不乐意,可去酒店动辄花费上千,检查组又多如牛毛,公司哪里承受得起呀!这事还真让我发了愁。  于是,我去请教公司原办公室主任老黄。起初老黄
期刊
“太不像话了!”他用拳头猛砸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伸出巴掌拍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敲一下桌子。  五天前,胡县长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念头:要对下属发一下火,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表示。曹秘书经过反复筛选,最后选定集河镇的黄镇长。黄镇长的父母是农民,妻子是普通教师,姐姐是理发的,岳父岳母是普通工人,姑父姑妈是个体户,表兄表妹中也没有一个从政的。此外,他不属于刘书记的人
期刊
沈阳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反“四风”,转作风,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历练党员干部硬作风  沈阳市各级党组织着眼于让党员在基层一线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铁西区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以搜集、解决、反馈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台账”工程,通过设立民情信箱、民情日
期刊
王成明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一名离休干部。今年88岁的他,从1973年开始,就背着自己购置的理发工具,翻山越岭为群众义务理发,一干就是41年,义务理发7万余人次。趁着理发的间隙,他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老百姓亲切地送他一个绰号——“雷锋剪”。  义务理发40年  1973年春,在雅河地区税务所工作的王成明到附近村里蹲点调研,发现当地不少村民的头发都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