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老的“编外清洁工”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meng611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清晨,一位瘦弱老人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广场和街路上,义务清扫垃圾,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也不论春节假期,他一日也没有耽搁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编外清洁工”。这位挥动扫帚、义务清扫街路的老人,就是年过80岁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乡退休干部曹瑞礼。面对大家的夸赞,作为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曹瑞礼经常这样回应对方:“如今家乡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多亏了党的领导,我是一名党员,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
  退休干部乐当“编外清洁工”
  曹瑞礼原是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乡政府的一名机关干部,从入党那天起,他就暗暗告诫自己:“我是一名党员,必须牢记党员的义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曹瑞礼退休前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刚一退休,他就开始琢磨:“决不能退休了就无所事事,要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
  2003年,哨子河乡对小镇主干道進行拓宽改造,铺上了笔直平坦的柏油路,并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然而没过多久,由于没有环卫人员,生活垃圾、集市垃圾和建筑废料等就出现在道路两旁,而且愈演愈烈。看到这种状况,当时已70岁高龄的曹瑞礼便自愿当起了一名“编外清洁工”。起初,他只是捡捡雪糕棍、饮料瓶和塑料袋,路过的行人向他投来的赞许目光使他更坚定了美化环境的信念。于是,曹瑞礼自己动手拼装了一辆手推车,自掏腰包买来扫帚、铁锹,从此踏上了义务清扫之路。
  一开始,家人和朋友们都以为曹瑞礼只是一时兴起,干几天累了,自然就不再“瞎折腾”了,所以就没有阻拦他。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曹瑞礼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反而越干越起劲儿。家人和朋友们便开始反复劝他:“这哪是老爷子您该干的事儿呀?都是退休的人了,一大把年纪何必还去受这份苦?您快别干了,还是在家享享清福吧!”可曹瑞礼却说:“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作为一名党员,为社会作贡献也是应该的,这跟年龄没关系。”
  起初,曹瑞礼每天清扫一两个小时,后来随着区域经济的活跃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垃圾越来越多,为了维护1000多米道路和广场的清洁,他每天早早就要带着工具出去清扫。他用扫帚扫、铁锹撮、推车拉,从来不怕累、不怕脏。曹瑞礼不仅把路面清扫干净,还将遍布街路的垃圾箱里的垃圾也清理出去,每天运出去的垃圾至少有3车,一天下来相当于走10多公里的路,有时中午都不休息,饿了就买点零食,坐在路旁吃,吃完继续干,吃晚饭时才收工回家。
  “扫大街也是为党工作”
  清扫街路可不是个轻快活儿,高龄老人的身体一般难以承受,曹瑞礼每天都感到腰酸腿痛,感冒等小病不断,还先后三次得了较重的病。最严重的是在一年冬天,雪大路滑,曹瑞礼在清扫时不慎摔倒,造成脚踝骨骨裂,住院治疗20多天。家人以为他从此就该知难而退了,不会再“傻”干了,可脚踝骨痊愈后他又“上岗”了,无论儿子怎样劝说,不管老伴儿如何吵闹,就是拦不住曹瑞礼上街清扫的脚步。
  在78岁生日宴上,曹瑞礼向家人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共产党员是要奋斗终生的,退休只不过是工作地点的变换,扫大街也是为党做工作。只要干得动,我就会坚持干下去,决不放弃,更不后悔!”如今,在“榜样老人”的带动下,乱扔杂物的人少了,而曹老依然乐此不疲地当着“编外清洁工”,他还向乡党委、政府提出保护水资源等合理化建议,并荣获了“关心家乡发展好公民”称号。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曹瑞礼朴实的话语——“矢志不渝当好编外清洁工,小车不倒只管推”,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县委、县政府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曹瑞礼为榜样,扎实改进工作作风。
其他文献
出门坐汽车,上班在空调房里看电脑,下班玩手机……现代人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健康隐患。  电脑颈  电脑改变了生活,但“电脑病”也尾随而来。有调查表明,每天使用电脑超过4小时者,81.6%的人脊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侧弯。  脊柱各段间均有一定的生理曲度,起缓冲作用。对着电脑,颈部长时间不活动,会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刺激椎管内神经或血管,更易发展成颈椎病。专家建议,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
期刊
时近年关,有各式各样的检查组来我们公司检查,弄得我们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我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刚上任不久,接待经验不丰富,只知道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尤其是招待检查组吃饭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我们公司明文规定,检查组一律在公司食堂就餐,就那馒头炖菜人家肯定不乐意,可去酒店动辄花费上千,检查组又多如牛毛,公司哪里承受得起呀!这事还真让我发了愁。  于是,我去请教公司原办公室主任老黄。起初老黄
期刊
“太不像话了!”他用拳头猛砸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伸出巴掌拍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敲一下桌子。  五天前,胡县长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念头:要对下属发一下火,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表示。曹秘书经过反复筛选,最后选定集河镇的黄镇长。黄镇长的父母是农民,妻子是普通教师,姐姐是理发的,岳父岳母是普通工人,姑父姑妈是个体户,表兄表妹中也没有一个从政的。此外,他不属于刘书记的人
期刊
沈阳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反“四风”,转作风,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历练党员干部硬作风  沈阳市各级党组织着眼于让党员在基层一线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铁西区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以搜集、解决、反馈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台账”工程,通过设立民情信箱、民情日
期刊
王成明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一名离休干部。今年88岁的他,从1973年开始,就背着自己购置的理发工具,翻山越岭为群众义务理发,一干就是41年,义务理发7万余人次。趁着理发的间隙,他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老百姓亲切地送他一个绰号——“雷锋剪”。  义务理发40年  1973年春,在雅河地区税务所工作的王成明到附近村里蹲点调研,发现当地不少村民的头发都很
期刊
今年76岁的曹学春曾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果树站站长,1998年退休后,他谢绝企业高薪聘请,投身于全县果树栽培试验中,在大山深处的7400多个果园间一干就是16年,成功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了“燕红桃”“寒富苹果”等耐寒品种,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品种果树“落地开花”  宽甸地处山区,过去水果种植品种单一,只有零星的老品种苹果、桃子,难以形成规模。上世纪90年代,宽甸把开发山区资源、发展鲜果生产作为
期刊
编者按:按照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要进一步挖掘、树立、宣传老干部典型”的要求,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了“寻找最美老党员”活动,各地各单位共上报老干部典型106个。这些老同志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挚情怀。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本刊选取了6位老同志的感人事迹,予以刊发。  有这么一个人,她总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
期刊
走进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柏油路宽敞平坦,标准化民宅鳞次栉比,果菜大棚集中连片……一提起村党总支书记黄日国,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这个相貌普通的庄稼汉子,却荣获了“全国十大合作社模范”“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丹东市劳动模范”和“丹东市‘五带头’农村优秀党员干部”等称号。  “村里得奖了”  1991年,当时的黄城村集体砖厂亏损严重,外债近百万元,干群关系异常紧张。困窘之际,年仅26岁的黄日国挑起了
期刊
在营口市老边区,有一位名叫姜成学的老人,19年如一日奉献余热,义务担任社区宣传员、社会治安员、人民陪审员,竭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退休前, 姜成学是营口市老边区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退休至今,奉献不息的他先后受到省、市、区表彰31次,3次荣获“营口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营口市委授予“有特殊贡献的老党员”称号。  “宝刀不老锋犹在”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是我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姜
期刊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赵永利就是这样一个人。  2009年5月,在辽阳市纪委机关工作了40余年的赵永利退休了。退休以后本应轻松一下,悠闲地安度晚年,但他坚持为群众做好事,每天从早忙到晚,在社区当义工,积极主动为街坊邻里做好事,向社会献爱心……退休后的5个春秋,人们常常看到赵永利做好事的身影,处处留下了他奉献爱心的足迹。  “咱身边的活雷锋”  赵永利做好事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