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最忆是援藏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梦回的地方,经幡四处在飘扬,太阳的光芒把你照亮,雪山和草原把你守望……”每当听到这首《梦回西藏》,我就激动难抑,就像自己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雪域高原……
  重重困难,是雪域高原送给我的“见面礼”
  1995年6月29日,时任中国纺织总会经济贸易部助理巡视员的我,作为第一批援藏干部,飞赴雪域高原。刚刚到达目的地——西藏自治区工业电力厅,高原反应跟着就来了。我先是呼吸急促,头疼耳鸣,继而头重脚轻,眼前发黑,一阵阵头晕目眩之后,我失去了知觉。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吸氧,我才慢慢恢复。
  严重的高原反应,是西藏送给我们的第一个“见面礼”。随后几天里,几乎每个援藏干部的嘴唇都紫得发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有的人鼻孔出血。这段时间,吃大剂量的安眠药,是我们对付头痛、睡不好觉的共同对策。个别身体特别好的同志还能到街上转一转,大多数人只能待在宿舍里休息。我想,以后总不能靠背着氧气瓶工作吧?于是,我按当地人的建议,尽量不吸氧,让身体逐渐适应。两个月后,我基本适应了高海拔的环境。
  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也很低,做饭只能用高压锅。有一次,我尝试用炒锅煮面条。盖上锅盖5分钟,没反应。又煮了5分钟,还是没反应。再煮5分钟,揭开一看,成糨糊了。
  相比身体上的不适和生活上的不便,更让我感到难受的是孤独。当时,西藏经常缺电,想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都很难,家里给我写一封信,要近半个月才能收到。重重困难之下,我不断地给自己鼓劲:缺氧不能缺精神,少啥不能少意志,来了,就要多干一些实事。
  攻坚克难,我愿做援藏工作的一颗“螺丝钉”
  在西藏自治区工业电力厅,我担任总工程师、党组成员。单位交给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拉萨啤酒厂的改制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我是恢复高考后首批纺织院校的毕业生,一直从事纺织工作,对酿酒工业完全是个“外行”。于是,我挤时间学习专业书籍,弥补自己的不足。《酿造》《啤酒工艺与控制》等一本本砖头厚的专业技术书籍,成了我钻研的重点,还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向企业有经验的工人、技术人员学习。经过艰苦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啤酒生产的整个工艺、原理、技术指标,以及指标的控制手段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马不停蹄地进行调查研究,着手建立起一系列例会制度和工作调度制度,及时了解、协调、指导拉啤改制工作,及时研究、梳理企业改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紧紧抓住四川光大金联实业有限公司与拉啤合作的愿望,同该公司领导多次协商,促成合作,并动手起草了双方合作的章程和协议书等一批文件。在涉及控股、资产划分、非经营性资产托管、人事安排等诸多问题的整个谈判过程中,我做了大量沟通解释工作;拉啤从合作到合资,从股份制改造直至上市,我始终参与其中。1995年我到西藏时,拉啤年纳税额为18万元,到1998年我离开西藏时,拉啤的年纳税额已达到800万元。
  2000年,我应邀到西藏考察时,专门去了一趟拉啤。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以前的西藏人,都是喝青稞酒。现在的西藏年轻人,哪怕是再偏远的农牧区,也能喝上我们这里生产的啤酒。”他还介绍说,拉啤每年已经可以纳税1800万元,成为当地的利税明星企业。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列确笑着对我说:“没有你老杨,就没有拉啤的今天!”听到这些话语,我又欣慰,又觉得他们的夸赞有些“过”了。我认为,如果把拉啤改制、上市的整個工作比作一部机器,我只是这部机器的一颗“螺丝钉”,为整部机器的运转起到了应起的作用。雷锋说,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认为,除了“永不生锈”,还要“永不松动”,这就是我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纺织工作的技术干部,我在援藏期间多次到林芝毛纺厂进行调研指导。为了使该厂的产品增加附加值,提高加工深度,我与北京服装学院联系,让该厂派人去进修服装设计。与此同时,我还就该厂的发展方向、企业改造方向等提出了一些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西藏期间,我先是在西藏自治区工业电力厅工作,后来又因机构改革,转入西藏自治区经济贸易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职务一直是总工程师、党组成员。如何尽快发展西藏经济,使西藏尽快富起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我长时间研究如何找准地方的优势与劣势,分清市场,使资源本身升值,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智囊”的作用。冬去春来,我的脸变黑了,人也变瘦了。有一次,我到北京办理相关批件,顺路回家探亲,爱人都不敢相认,孩子也远远地跑开了。
  1998年7月6日,我完成组织上交托的援藏任务,飞离西藏时,双眼噙满了泪水。三年的西藏工作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持久醇厚的回忆。我认为,援藏干部不是袖手旁观的“花瓶”,援藏工作也绝不是“镀金”,而是要为西藏群众,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干事创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时近年关,有各式各样的检查组来我们公司检查,弄得我们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我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刚上任不久,接待经验不丰富,只知道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尤其是招待检查组吃饭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我们公司明文规定,检查组一律在公司食堂就餐,就那馒头炖菜人家肯定不乐意,可去酒店动辄花费上千,检查组又多如牛毛,公司哪里承受得起呀!这事还真让我发了愁。  于是,我去请教公司原办公室主任老黄。起初老黄
期刊
“太不像话了!”他用拳头猛砸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伸出巴掌拍一下桌子。  “太不像话了!”他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敲一下桌子。  五天前,胡县长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念头:要对下属发一下火,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表示。曹秘书经过反复筛选,最后选定集河镇的黄镇长。黄镇长的父母是农民,妻子是普通教师,姐姐是理发的,岳父岳母是普通工人,姑父姑妈是个体户,表兄表妹中也没有一个从政的。此外,他不属于刘书记的人
期刊
沈阳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反“四风”,转作风,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历练党员干部硬作风  沈阳市各级党组织着眼于让党员在基层一线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铁西区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以搜集、解决、反馈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台账”工程,通过设立民情信箱、民情日
期刊
王成明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一名离休干部。今年88岁的他,从1973年开始,就背着自己购置的理发工具,翻山越岭为群众义务理发,一干就是41年,义务理发7万余人次。趁着理发的间隙,他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老百姓亲切地送他一个绰号——“雷锋剪”。  义务理发40年  1973年春,在雅河地区税务所工作的王成明到附近村里蹲点调研,发现当地不少村民的头发都很
期刊
今年76岁的曹学春曾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果树站站长,1998年退休后,他谢绝企业高薪聘请,投身于全县果树栽培试验中,在大山深处的7400多个果园间一干就是16年,成功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了“燕红桃”“寒富苹果”等耐寒品种,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新品种果树“落地开花”  宽甸地处山区,过去水果种植品种单一,只有零星的老品种苹果、桃子,难以形成规模。上世纪90年代,宽甸把开发山区资源、发展鲜果生产作为
期刊
编者按:按照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要进一步挖掘、树立、宣传老干部典型”的要求,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省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了“寻找最美老党员”活动,各地各单位共上报老干部典型106个。这些老同志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挚情怀。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本刊选取了6位老同志的感人事迹,予以刊发。  有这么一个人,她总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
期刊
走进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柏油路宽敞平坦,标准化民宅鳞次栉比,果菜大棚集中连片……一提起村党总支书记黄日国,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这个相貌普通的庄稼汉子,却荣获了“全国十大合作社模范”“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丹东市劳动模范”和“丹东市‘五带头’农村优秀党员干部”等称号。  “村里得奖了”  1991年,当时的黄城村集体砖厂亏损严重,外债近百万元,干群关系异常紧张。困窘之际,年仅26岁的黄日国挑起了
期刊
在营口市老边区,有一位名叫姜成学的老人,19年如一日奉献余热,义务担任社区宣传员、社会治安员、人民陪审员,竭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退休前, 姜成学是营口市老边区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退休至今,奉献不息的他先后受到省、市、区表彰31次,3次荣获“营口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营口市委授予“有特殊贡献的老党员”称号。  “宝刀不老锋犹在”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是我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姜
期刊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赵永利就是这样一个人。  2009年5月,在辽阳市纪委机关工作了40余年的赵永利退休了。退休以后本应轻松一下,悠闲地安度晚年,但他坚持为群众做好事,每天从早忙到晚,在社区当义工,积极主动为街坊邻里做好事,向社会献爱心……退休后的5个春秋,人们常常看到赵永利做好事的身影,处处留下了他奉献爱心的足迹。  “咱身边的活雷锋”  赵永利做好事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
期刊
每个清晨,一位瘦弱老人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广场和街路上,义务清扫垃圾,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也不论春节假期,他一日也没有耽搁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编外清洁工”。这位挥动扫帚、义务清扫街路的老人,就是年过80岁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乡退休干部曹瑞礼。面对大家的夸赞,作为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曹瑞礼经常这样回应对方:“如今家乡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多亏了党的领导,我是一名党员,吃点苦受点累不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