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进行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在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的疗效观察。方法:我院抽取自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入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各有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性的护理,外加常规性的脑电图、CT扫描等相关检查,实验组则进行基础性护理外加早期的护理干预。最终对两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护理疗效的比对。结果:实验证明,对照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的总效率只有62.1%,而实验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总效率高达86.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疗效比较发现,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的疗效明显弱于实验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因此早期的护理干预这种护理途径值得在选择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进行推广普及。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疗效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并且能够产生多种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的出现率都非常高。脑梗塞本身是指脑部出现了供血障碍所引起的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最终导致脑血管的软化、坏死[1]。脑梗塞的发病的特点较为特殊,通常发病的情况都较为紧急,恢复程度也较慢、甚至容易导致患者的残疾。多数家庭在家庭成员得了此种疾病后,幸福感极具下降。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出现,不仅破坏了家庭成员本身的工作、生活。更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使得家庭的经济也有了损失。因此,为了使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更为迅速的恢复,给家庭一个圆满。我院进行了两种不同护理途径的探讨研究,着力于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疗效优劣,找到适合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护理方法,现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臨床资料
  我院抽取自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入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各有2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岁,实施基础性的护理,外加常规性的脑电图、CT扫描等相关检查。实验组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6例,平均年龄为49.2岁,进行基础性护理外加早期的护理干预。最终对两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护理疗效的比对。两组用于研究的患者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并无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适用于探讨研究。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基础性的护理,并且及时进行脑电图、CT扫描等常规性的检查[2]。
  1.2.2实验组
  实验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除进行基础性护理还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沟通:①医护人员要着重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患者在失去基本的语言与运动能力后常常会感觉到失望、痛苦,甚至认为其本身是家庭的拖累,极有可能产生放弃生命的想法,因此护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培训,及时关注患者本身的情绪,适时的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不要放弃希望,勇于面对。②由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心理脆弱,医护人员也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上的沟通,着力与叮嘱患者家属尽量温和的对待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从而避免患者放弃生的希望,此外还要对家属进行情绪的安抚与鼓励,使其不放弃希望,并且使得家属以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帮助患者进行恢复治疗。⑵确保患者体位正确:,适时保持患者的肢体功能体位,加强日常基础的护理工作,例如勤翻身、勤拍背、勤檫身、勤更换,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觉。⑶进行失语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简单语言的恢复训练,从一字到一词到一句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导,并可以采取问答方式、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尽可能独自完成读报纸、刷牙、吞咽咀嚼等工作,帮助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⑷运动训练:遵循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的原则,医护人员首先应对患者及家属解释运动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肢体恢复是漫长的过程,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情况而计划运动方案,制定合理的运动时间和强度,指导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完成,从而鼓励患者对恢复的信心,同时结合患者肢体恢复进度作出适时调整,例如锻炼从初期的肌肉收缩再到关节活动最后的全身运动。⑸饮食的合理性:医护人员保证并对患者饮食进行监督,叮嘱患者不吸烟,不喝酒、低盐低脂饮食,宜食用清淡的食物。(6)正确用药:因身体功能恢复时间慢长、效果不明显,所以患者难以长时间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反复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的知识和用药的重要性,争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基本痊愈。总效率=基本痊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其中p<0.05,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分别进行实验的疗效比较,详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
  组别 病例(n) 无效 有效 显效 基本痊愈 总效率(%)
  对照组 29 11 6 11 1 86.2
  实验组 29 4 5 17 3 62.1
  注: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护理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不同的疾病的护理模式也有了针对性。脑梗塞又称脑血栓,在老龄人中发病较为常见,患者在发病之前症状明显,多有头晕、肢体麻痹、语言不清、视物能力与运动能力产生障碍,经常在睡眠过程中或早晨开始发病,患者的意识会渐渐消失。因此患者疾病的发现应当及时,发病时间越长治愈效果越差,争取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应当加强基础护理以外还要进行语言训练、肢体训练以及心理疏导,增加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所以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入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抽取,并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各有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性的护理,外加常规性的脑电图、CT扫描等相关检查,实验组则进行基础性护理外加早期的护理干预。比较发现,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的疗效明显弱于实验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证明护理干预这一系列的运动、语言、肢体训练及心理治疗和饮食治疗都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带来了可观的成效。保证了恢复的连续性、有效性。使得并发症相应的减少,并且给患者本身和患者的家属带来了希望,将其生活质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因此早期护理干预是适合广大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一种良性的护理模式,值得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学杂志,2012,31(4):764
  [2]李东阳.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1):201
  [3]丁瑛瑛.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45~46
其他文献
摘要:对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代谢、排泄及其它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老年人用药特点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通过对老年人用药问题的深入探讨,为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提供帮助。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安全;护理  随着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的退化,慢性疾病的迁延积累等因素,同时合并有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加之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活血通气封包外敷腹股沟对腹部术后肠麻痹的护理观察。方法 腹部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活血通气封包外敷腹股沟,观察两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高显著性缩短于对照组(P0.05)。  1.3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二天加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更需要人文关怀。为此,通过营造人文气氛;开展礼仪服务;注重心理疏导;制备连心卡,建立回访制度等环节,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推进整体护理深入发展,提高病人自我维护健康能力,达到真正满足病人整体需求,让病人受益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心理疗法;开导式情感;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带教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实习的护生9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实行复合带教,对照组实行一对一带教,5周后测评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护理技能与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理论知识、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护理技能与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心理,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静脉留置针不仅保护血管,还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急危重患儿的抢救。因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妥善的固定和及时的护理在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同时减少家长的心理顾虑,增加了患儿安全感。  小儿静脉输液室临床给药,输血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兵种黄儿的重要手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规的不可或缺的一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外科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在肛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
期刊
关键词: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各级医疗服务行业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工作的对象、内容和规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全面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强化护理职责,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危重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冷光源光照疗法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冷光源光照治疗,同时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现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在3d内消除黄疸症状,且并无腹泻、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100例患儿最终治愈92例,有效4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达到96%。且所有患儿并未出现明显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溶栓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结果 56例患者经治疗和综合护理,显效4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综合护理  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成功抢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科近期成功抢救2例颅内动脉瘤伴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的临床诊治和护理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有关救治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的相关报道。结果:2例颅内动脉瘤伴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在精心救治和护理下完全康复。结论: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在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下是可以成功救治并完全康复的。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