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恐惧心理,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静脉留置针不仅保护血管,还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急危重患儿的抢救。因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妥善的固定和及时的护理在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同时减少家长的心理顾虑,增加了患儿安全感。
  小儿静脉输液室临床给药,输血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兵种黄儿的重要手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规的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操作。为了减少多次穿刺带来的血管损伤和静脉炎性反应,加上临床上患儿好动不宜配合,目前多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静脉留置针既可减少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又可保护血管,并对维持血液药物浓度起到帮助。为了提高临床患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治疗效率,减轻治疗过程中所受痛苦,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认为应给患儿综合细致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100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男36例,女64例,年龄1h~6岁,平均4.5岁。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 组62例,使用3M公司生产的透明胶布(简称3M胶布),在穿刺针眼处压一碘附球,“#”字型固定。针眼处每天用5%碘附消毒并更换碘附棉球,3M胶布视污染状况随时更换;B组58例,使用3M公司生产的1623W(6cm×7cm)透明敷料(简称透明贴)固定,隔天更换1次。1.2方法穿刺部位在头皮静脉62例,手背及腕部静脉16例,足背及踝部静脉22例,均于输液完毕后采用肝素盐水3~5ml封管
  2 操作方法
  1.1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
  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2.2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
  操作者右手 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定。如果使用负压穿刺,既用1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针头与套管针连接,施以负压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避免盲目进针穿破血管.
  1.3 固定方法:
  通常用3L系列透明膠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既固定针体又保护针眼,此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对加长静脉留置针首先按以上方法固定,输液完毕封管后,将留置针的延长部分紧贴留置针外侧根部向穿刺端反折,然后将反折部分用胶布牢固地固定于针翼上,固定后无血液进入到留置针的反折部分,大大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3.临床上的安全隐患:
  3.1 皮下血肿:护士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作过急,动作不稳,患儿哭闹严重,穿刺时固定不住均可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3.2 液体渗漏:导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外套管脱出部分,家长为了避免患儿再次穿刺继续使用,留置时间过长,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等原因都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3.3 导管堵塞: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的种类、用量及推注速度、方法不当,患儿凝血机制异常,或者患儿不在输液期间,带留置针的部位活动量过大,均可是导管发生堵塞。
  3.4 穿刺部位感染:穿刺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患儿血管不明显,消毒后再次用没消毒的手指按摸穿刺部位,穿刺时间过长留置针受到污染(如被奶、尿、食物等浸染),家长未发现或发现没有告知护士,继续使用该留置针,等都容易导致穿刺部位感染。
  4护理措施
  4.1在对患儿实施置管操作前,应向患儿家长说明置管的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合作,在留置过程中,小儿玩耍、活动时,家长要注意保护好留置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液体外渗等。
  4.2置管技术要熟练,操作前仔细检查留置针,正确选择血管及留置针型号,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结束后及时封管,并关好调节夹,以防引起空气栓塞,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固定好,封管液当日配置使用,注射器实行一人一针一管,防止交叉感染。
  4.3凡住院期间使用留置针的患儿,应进行床头交接班,勤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患儿体温有无变化,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青紫等现象,勤询问患儿家长,患儿有无不适,如有异常立即拔管,拔管后干棉签按压针眼处5-10分钟,观察无出血、无不适方可离去。
  4.4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7天,以防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如穿刺部位出血红肿、疼痛则表示有静脉炎发生,应拔出留置针,处理并发症。
  5.结论
  A组平均留置时间为4.51天,B组为2.72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渗漏22例(35.4%),B组35例(60.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发生静脉炎6例(9.6%),B组5例(8.6%),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共120例,其中117例无菌生长,3例有表面葡萄球菌生长。因此用3M胶布并在穿刺针眼处压一碘附棉球“#”字型固定的方法,既可减少渗漏的发生,又延长了留置时间;同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亦为家长节省了开支。
  6讨论
  (1)临床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人人掌握留置针穿刺技能
  (2)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穿刺前应做好患者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3)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如何提高留置针穿刺技术水平是关键,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每次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或稀释肝素冲管,防止形成静脉血栓
  (4)在留置套管针期间,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触痛,有无渗血、渗液、脱落等情况,如有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脉留置针封管药物与时间的研究 黄丽云 林妙娴 幸连春 匡莉小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分析2012-9-16
  [2]吕云,林妙娴,等.小儿静脉留置针药物与时间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7-288.
  [3]李小燕,刘洋,陈正红.套管针常规置管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4]吕微,宋葵.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入院进行乳腺癌手术的100例处于化疗期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数均为50例。参考组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研究组则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术后护理风险管理,并以患者治疗配合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满意度调查来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表明,患者治疗配合
期刊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更易发生针刺伤。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这种刺伤可能导致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从而产生致命的后果,从而还可能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工作的在职护理人员 80 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总结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在对照组 40 例护理人员中,发生不良状况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 50.0%(20/40),远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护理人员不良状况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期刊
经鼻孔蝶赛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在经口鼻孔蝶窦人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手术路径更加简单.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对我院2010年8月一2012年5月柏例经鼻孔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患者术后头痛的程度及原因,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10年8月一201
期刊
摘要:加强对腹腔镜手术的小儿阑尾炎手术室护理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小儿阑尾炎手术室护理水平。本文笔者对腹腔镜手术的小儿阑尾炎手术室护理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小儿阑尾炎;手术室;护理  前言:在儿科小儿阑尾炎疾病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主要发病群体为5岁之上的儿童。该疾病发病率,较之成人发病率低,但其病势较成人患者较为严重。该疾病出现并发率较高的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的患者进行阴道镜多点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之后的组织病理进行分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个性化和合理化的CIN I治疗方法提供科学有力的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科门诊部接受诊治的宫颈多点活检病理患者,并证实同意接受LEEP的CIN I女性患者共计120例。结果:120例患有CIN I患者在接
期刊
摘要:对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代谢、排泄及其它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老年人用药特点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通过对老年人用药问题的深入探讨,为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提供帮助。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安全;护理  随着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的退化,慢性疾病的迁延积累等因素,同时合并有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加之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活血通气封包外敷腹股沟对腹部术后肠麻痹的护理观察。方法 腹部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活血通气封包外敷腹股沟,观察两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高显著性缩短于对照组(P0.05)。  1.3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二天加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更需要人文关怀。为此,通过营造人文气氛;开展礼仪服务;注重心理疏导;制备连心卡,建立回访制度等环节,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推进整体护理深入发展,提高病人自我维护健康能力,达到真正满足病人整体需求,让病人受益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心理疗法;开导式情感;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带教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实习的护生9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实行复合带教,对照组实行一对一带教,5周后测评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护理技能与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理论知识、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护理技能与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