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尝试教学理论指导习作教学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rackfor1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文结合教学实践,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应用文——书信的教学为例,对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尝试教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尝试教学;习作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尝试教学理论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培养学生尝试意识和能力呢?尝试教学法改以往“先讲后练”的习惯,教师不先讲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他们自学教材,尝试练习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重点和难点的讲解。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在尝试中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就高。下面结合“应用文——书信”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运用尝试教学法。
  一、抓时机,尝试习作
  外出学习十天回校,孩子们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过不停,诉说过没完没了,突发奇想——就让孩子们以书信的形式把想给我说的话写出来。我向孩子们提出两点要求(课件呈现):1.可以学习《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书信格式(还没有学习该文);2.文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孩子们的信写好后,我认真批阅,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一、标题错误;第二、书信格式不正确;第三、署名、日期没有写;第四、所要讲的事没有分段。于是我就进行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书信格式是此次教学的重点,必须让孩子们明确格式。我用多媒体把具有代表性的孩子的标题错误、格式不正确的习作和格式完全正确的书信同时呈现在屏幕上,问学生这两封信,哪一个正确?让孩子们尝试总结出书信的正确格式,并让孩子们读背收集的《书信格式歌》:
  称呼顶格写,后面用冒号。
  问候空两格,谦虚有礼貌。
  正文空两格,内容最重要。
  结尾另起段,祝福不可少。
  署名右下方,不要太潦草。
  日期写精确,标于右下角。
  仅仅记住《书信格式歌》是不够的,我和孩子们欣赏歌曲《一封家书》,并出现歌词,让孩子们根据书信的格式,把歌词变成一封信。巩固孩子们大脑中书信的格式。当然在这封书信的格式中,还重点引导了孩子们尝试祝颂语的两种不同写法。
  (二)书信的内容是书信的核心部分,要引导孩子们写好内容。孩子们通过对比认识到,书信的内容就是告诉对方自己想说的话,如果事情多可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都要空两格。
  我想,應用文可以先让学生试写,只要敢放手,让学生尝试先写,再教师讲解,那么学生就学得主动,记得就深刻了。
  二、引导分析,尝试修改
  孩子们写好的习作,我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细致分析,根据要求自行修改。针对书信的要求对照检查,哪一行不对做好记号,尝试修改。学生经常这样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习作水平就得到很快的提高。
  三、评改结合,尝试重写
  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修改完后,我进一步提出要求,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要把事情说清楚。学生前面已经进行了练习、讨论、分析、修改的阶段练习,再重写,写文章的水平就会得到很大提高。当然,我没有完全由学生改完重写就算了,引导学生找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在原文上修改。到这时,指导学生还不能中断,再一次对学生修改的文章进行修改,写好评语,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并让学生对自己的两次习作进行对比,评价自己的习作。
  此次习作教学在《一封家书》的歌声中结束了,但是我想,孩子们经过以上的尝试练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从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引发了习作兴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按部就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在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能够让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敢于尝试的意识和自学能力,效果是长远的。实践出真知,尝试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让学生先尝试,学生不断尝试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先让孩子试一试,在试中学,在试中练,在试中获得成功。
  什么是习作尝试教学,李泽秀老师说:其特征归纳为八个字:“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作文教学只要朝着“你别讲,先让我先试试”这个方向走,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是一定能尝试成功的。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必备的基础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关于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做了几点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情感体验;语言探究;基础积累;层次阅读  阅读伴随人的一生。时代的不断更新,知识的不断发展,无不在要求着人类不断阅读,以跟紧时代的脚步。在初中时期,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期刊
【摘要】文章的写作一直以来备受重视,尤其在高考語文考试中,更是占到了半壁江山。然而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尤其是议论文。学生写的议论文观点不明确,内容空洞,论证乏力,内在逻辑性不强。针对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教学;现状;对策  我国是一个文章大国,也是一个文章古国,历来对文章写作非常重视。而议论文又是考生常常选择的文体。所以,写好议论文至关重要。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根本的不同,突出表现在其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特征上。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往往容易一味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忽视汉字背后的文化渊源,使教学过程落入“望文生义”的误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当下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出现的“望文生义”现象及其分类,并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提出部分改进对策。  一、中小学识字教学中出现的“望文生义”现象
期刊
【摘要】将情感教育涵盖在内的德育教育是高中阶段的重点教育内容,由于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思想性特征[1],该学科的教学就承担了情感教学的部分重要任务,这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就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试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进而分析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融入情感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研究的不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北京欢迎你》营造氛围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 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今天,让我们与老舍一起去体验北京的生活,感受他内心深沉的情感。  二、抓住文章的核心句打开文本  师:提到北平,你会想到什么?  生:圆明园、天坛地坛、十三陵、长城、颐和园、香山红叶、天安门、大前门、恭王府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都会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丰富,成为了凝聚人心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期刊
【摘要】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是普遍现象,会造成近视,降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影响注意力集中。研究证明,父母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与子女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有很强相关。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并和学校一起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将其转变成学习的好帮手。  【关键词】电子产品;儿童;父母;危害;近视;社会交往能力;注意力  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本文将探讨儿童长
期刊
【摘要】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所教的汉语拼音内容,结合汉语拼音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因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精设计,巧安排,激活孩子智慧的火花,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鲜活灵动,易于接受。  【关键词】情景化;农村小学;拼音教学  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摘要】生成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活用生成资源可以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对生成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文中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成资源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成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脑海里时常浮现出那次听课时的情形,而后难免泛起些许至今还留下的遗憾,尽管已经过去十几年了。  那是听一位青年老师上的语文公开课,课题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当时上课铃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高中教育,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采取“一刀切”作法,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进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