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色”闻“香”品“味”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正的好课应该是“色、香、味”俱全。“色”是指灵活多样的教法,“香”是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味”是指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好的课就是要“色、香、味”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让人回味无穷,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色、香、味”;说;唱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51-02
  【作者简介】狄留芬,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丹阳,212300)教研员,高级教师。
  本课例是由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洪云俊老师设计执教的《黄河船夫曲》,那么他的课是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中自然地“让学习真正发生”?又是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呢?我想通过以下角度来说一说这节课。
  一、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就好比是一桌好菜,我们来看看洪老师的这节课,课堂设计的“色、香、味”是否一应俱全。
  1.看“色”。
  这里的“色”主要是指灵活多样的教法。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关系。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着性别、外在表现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教法的设计上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和学习性。
  课堂上,洪老师首先用《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引领学生感受船夫,用呐喊、划船等形式来体验船夫,并为教师的范唱配上丰富多彩的伴奏;其次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歌曲;再次随着对歌曲的深入聆听、分析,运用多种形式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最后还引导学生设计开展对比分析、同歌异唱等活动。这些方式方法的应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既学到了音乐知识、拓宽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演唱、表现等音乐技能。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无论是开始的“体验船夫”活动,还是最后的多种形式表现《黄河船夫曲》的环节,洪老师都能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创造和活动中来:有的伴唱,有的做船老大……,采用听一听、说一说、喊一喊、动一动、唱一唱等视听结合形式,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现了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价值。应该说洪老师的“课堂色彩”搭配和谐,十分丰富。
  2.闻“香”。
  “香”是指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洪老师在这节课上是花了功夫的: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很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他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为主线,来引领学生了解和走近船夫。在学唱歌曲之前又让学生体验船夫并再通过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欣赏高亢的《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惊叹不已从而引出课题,介绍民歌小常识。这些情境的设计,使教学内容发出阵阵的“香味”,这时学生迫切地希望将歌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得重点学唱歌曲环节学生饶有兴趣、津津有味!学生只有闻过“香”才会有去品“味”的冲动,音乐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3.品“味”。
  “味”就是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去“品味”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我觉得这堂课能够紧紧围绕着“船夫”展开:用钢琴协奏曲《黄河》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情境;用《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走进黄河,了解船夫;通过呐喊、划船——体验船夫;通过聆听、学唱、表演歌曲——赞颂船夫;通过同歌异地唱分析异同点——了解同民歌不同风格的因素。这种教学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够很好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审美中国的民间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发现和热爱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欲望,最终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有积极投身音乐事业的冲动,应该说整个课堂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意犹未尽。
  纵观洪老师的这节课,他正是将《黄河船夫曲》的“色、香、味”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才使得课堂“色彩缤纷、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二、从“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角度看
  这节课能紧紧围绕“以生为本”,来努力实现“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理念的。
  1.引导学生大胆地“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洪老师在课前音乐、导课环节、学唱歌曲、对比欣赏等多个环节都精心安排了“听”的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听”得懂,“理”得清,他还特意在每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听”的同时,给予“想”的提示。在“说”的环节,还给予学生思考空间、适度指导。在他的引领下,每个问题的抛出总能得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参与,其中一个男生因为多次回答得十分精彩而三次获得了师生的掌声表扬。从课堂学生“说”的质量来看,正因为他在“穿针引线”的“问”的艺术上下了功夫,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习”得到了“真正发生”。
  2.引导学生积极地“唱”。
  这节课的重点环节是歌曲教唱环节。纵观这节课看得出洪老师已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差异,所以他设计了多个不同环节来引导学生学歌,多种手段来领悟歌曲,并最终在“多种手段表现歌曲环节”得到了体现:学生们在一片“呐喊划桨声”“伴唱声”“领唱声”“合唱声”中得到了回报。让“学习”得到了“有价值的发生”。
  三、不足之处
  应该说《黄河船夫曲》这节课中学生很多方面的表现让我们感到很惊讶,又觉得是“情理之中”,因为在课前,看得出洪老师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等工作。不过当我们从“激动”中慢慢静下心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后,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需要洪老师不断迈开脚步,努力追寻课堂“色、香、味”的理想,最终体现学生人生价值!
  1.导课与尾部的处理。
  导入课堂时,洪老师能够始终围绕“黄河”设计各种教学手段,但是在尾部处理时,不够完美,没有达到“学生离开课堂时依依不舍”这种场景的呈现。所以我认为洪老师在尾部处理上还有待改进。如果在尾声拓展部分,除了让学生对比欣赏不同地区的《黄河船夫曲》外,还可让学生联想有关黄河的诗词等文学作品以及其他的音乐作品,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真正做到“课堂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我想那样就实现了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
  2.自由发挥的创造性。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本课在由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方面,我认为还有待完善。如学唱歌曲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肢体语言辅助学唱;在综合表现歌曲环节时也可运用船夫的动作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辅助表现歌曲;最后“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形式演唱这首歌”如果改为“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形式表现这首歌”,虽然就两个字的变动,但把“演唱”改为“表现”,却能够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
其他文献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宜兴是紫砂故乡,古往今来,许多名士创作了大量的壶铭。这些装饰壶身的紫砂壶铭文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极简练的字句,刻于壶上,融书法、篆刻和文学艺术于一体,意蕴丰富,富有诗意,蕴藏着无数哲理,足可令人深省,又平添几分情趣。这些作品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让学生通过对紫砂铭文的学习,学会欣赏身边随处可见的紫砂器物情趣之美。同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紫砂铭文的艺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82-03  【作者简介】王娇,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江苏徐州,221005)教师,一级教师。  【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
【摘 要】一堂好课一定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应当呈现出“教师导学导思,学生情趣盎然;学生深度参与,实现自主建构;课堂生动活泼,产生积极生成”的生动局面。学习发生表现为发生“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发生“方法”,是学习的原点;发生“思维”,是学习的力点;发生“元认知”,是学习发生的远点。  【关键词】学习;真正发生;发生什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
【摘 要】本次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教学展评的主题是“让学习真正发生”,来自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吴俊老师在其展评课中呈现出“巧”“真”“深”的特点,对主题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关键词】“巧”;“真”;“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09-03  【作者简介】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正高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整合;重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44-03  【作者简介】王萍,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学现状  1.古代诗词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从学生的层面来看,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古代诗歌由于距离现代时间久远,学生在解读时存在生活背景的差异,不易产
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是我的枕边书之一。喜欢在夜阑人静后软软一卧,随意翻开,就如同走进秋日雨后温润的枫林。枫叶上琥珀般的泪珠欲滴,映照着深秋的红和远黛的碧痕。喧嚣淡退,渔歌隐隐传来……  《唐宋词十七讲》是根据叶先生于1987年在国内各大院校的巡回讲演稿整理而成。这本书内容精深而语言平白,可读性很强,该书付梓后,洛阳纸贵,数十次重印,仍有供不应求之势。  读《唐宋词十七讲》,随着叶先生温婉的讲述
【摘 要】在教师逐步形成课程意识和反思意识的今天,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听课评课的研究方法,使得听课不再盲目、随意,评课研讨也不再是模糊的、粗略的。开展关注课堂互动的教学观察,关键是根据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的结果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直接的數据支持。  【关键词】课堂互动;有效教学;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
【摘 要】简要阐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高中英语课堂的基本要求,以及在使用现行的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进行教学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其中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浸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1-0018-03  【作者简介】徐映青,湖南省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南娄底,4170
【摘 要】乡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根”的价值,有利于深化生命的意义。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应该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和地域文化中,优化教育资源。试从整体化、情境化、深度化、活动化四个维度,探寻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文化;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5-0032-03  【作者简介
【摘 要】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较枯燥、单调,教者可以另辟蹊径,精巧构思,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教学切入点的精心确定上多动脑筋。可以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把握教材教法、组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文本自身所蕴含的美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本文以教学《动物游戏之谜》为例,展现了文本行文结构之美、语言特点之美、人文内涵之美等三个方面,并分别进行品析。  【关键词】科技说明文 教法选择 审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