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过失基本犯构造论纲——以中日两国比较为视点

来源 :法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n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失犯是对客观注意义务和主观注意义务的违反。交通过失的客观注意义务源于成文的交通法规和交通惯例,应根据具体场合确定其内容,对实行行为应从存在论和规范论双方把握。交通过失的具体预见可能性是指“容易”预见到交通过失犯构成要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应当以能力区别说确立预见可能的标准,同时应预见到因果的基本经过。交通过失中的信赖原则,根据场合的不同可属于客观注意义务或主观注意义务的限定要素。鉴于我国交通现状,应谨慎适用信赖原则与危险分配的法理。 Delinquency is a violation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duty of care. The objective duty of negligence of traffic is derived from the written regulations and traffic conventions of traffic, the contents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s, and the conduct should be controlled by both ontology and normative theory. The specific possi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traffic fault means that it is easy to forese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lements of the act of violating the laws of the city. The criterion of foreseeable possibil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apability difference, and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cause and effect should be foreseen. The principle of trust in traffic fault can be a limited element of objective or subjective duty of care depending on the occas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ffic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be cautious in applying the principle of trust and the law of dangerous distribution.
其他文献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枣香林区1hm固定样地内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中学阶段是异性交往的频繁期和敏感期。恰当的异性交往能够促进青少年性别角色的成长和成熟,更是性别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一直格外关注中
本文主要探索小组成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程中的主要转变,以及这些转变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是如何产生并发生变化,由此得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效果模型,从而了解心理健康教
学习倦怠是指发生在学生身上持续的、负性的,并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初中阶段面临着毕业、继续读高中或就读于各种职业学校的选择。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会出现各种
基于2013—2017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研究了普通小学专任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和东中西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教师队伍女性占比高,学历向高学历发展,职称结构不合理,东中西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信息化改进后的管理成效,寻求其优缺点和提供后期的持续改进方法。方法选取医院通过预先设定筛选条件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
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小学体育的开展状况也引
针对网络安全防护方式渐趋模式化、静态化,难以有效应对Oday漏洞、后门漏洞、APT攻击和各类未知威胁,以主动、动态防御为核心形成智能动态防御整体解决方案,为各个行业的网络和
隐喻是一种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渗透到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赖以存在的重要方式。汉语和英语作为现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隐喻。然而隐喻这一两
处于物欲化与世俗化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对“何谓幸福、何种生活”的追问更为必要。三种建构幸福观的哲学方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优雅生存”;生活哲学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