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学习倦怠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倦怠是指发生在学生身上持续的、负性的,并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初中阶段面临着毕业、继续读高中或就读于各种职业学校的选择。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会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由此出现学习倦怠,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业表现也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有些学生在面临这些变化和挑战时却表现出积极投身与学习活动中、专心致志于学习任务,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投入,对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形成和父母教养方式有着重要关系。影响学生学业和情感经验的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而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儿童具有重要影响。上世纪80年来以来,由于国外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兴起,父母教养方式理论呈多元化发展,随之出现的父母教养方式测量也越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以往大量研究都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青少年儿童性格的形成、态度的培养等方面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青少年儿童对待学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情感体验。综合以往研究结论,本研究从父母教养方式这一环境因素来分析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产生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这种差别的产生。另外,本研究也试图探讨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明确二者是否具有相同的影响因素以及二者呈何种关系,这一方面能够丰富和扩大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的内容和领域,为减少学生学习倦怠、增强学生学习投入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着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选取了潍坊市8所初中学校共326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进行修订以适合初中生群体,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性别和年级因素对倦怠和投入均无影响。(2)父母教养方式显著预测学习倦怠(△R~2=0.18),具体表现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严厉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β=0.34,p<0.01);父母接受和心理自主维度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β=-0.25, p<0.01,β=-0.19,p<0.05);(3)父母教养方式显著预测学习投入(△R2=0.15)。具体表现为:心理自主和父母接受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8,p<0.01;β=0.18,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严厉维度显著负向预测学习投入(β=-0.14,p<0.05);(4)学习倦怠显著负向预测学习投入(β=-0.43,p<0.01,△R~2=0.25)。
其他文献
健康是影响人类福祉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保障需求日益上升,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目前中国确立了全民医疗保障的战略目标,商业健康保险在
本文试结合有关法律法规适用海事机构对渡口渡船实施安全监管的职责规定,探讨海事机构实施内河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法监管的对策,以促进渡口渡船安全渡
<正>今日头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家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一个内容创作与分发的平台,其愿景是"成为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调配分发资
选取多金属氧酸盐(POM)为液相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利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解葡萄糖制取氢气,探究预处理过程中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溶液p H对加热诱导反应的影响。与传统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的出现不仅让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且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如3D打印技术便能打造出普通打印技术所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也就
发展资源是近年来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一系列能够有效促进所有青少年获得健康发展结果的相关经验、关系、技能和价值观,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和心理优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枣香林区1hm固定样地内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中学阶段是异性交往的频繁期和敏感期。恰当的异性交往能够促进青少年性别角色的成长和成熟,更是性别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一直格外关注中
本文主要探索小组成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程中的主要转变,以及这些转变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是如何产生并发生变化,由此得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效果模型,从而了解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