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功能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品析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的人必须要有思考、学习和准备的过程,这就是信息内化的过程,然后把内化的信息传递给别人,于是教学成为最重要的体验。只有当教师把有言语特色、言语技巧和言语表达模式的运用技能教给学生,他们才能在说和写上形成知行统一,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如,苏教版四上《泉城》一文,开篇就有一段写景的语言文字雅致优美,可是学生往往不解其意,死记硬背了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知其美更知其如何美,而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笔者是这样教的——
  师:同学们,你们读读这句话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泉水的?(形态、声音)
  (师相机出示了两组词语: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声音洪大、虎啸狮吼、声音低细、秋雨潇潇)
  师:这一段中,作者大量使用了四字词语,自己读读,谈谈有何感受?
  生:这一组词语字数一样,读起来很顺口。
  生:这些词语很优美,让我读着读着仿佛眼前就出现了泉水那美丽的画面。
  生:这些词语一一相对,而且每组词语之间都有联系,有泉水的形态,也有泉水的声音,给人无限的联想,很奇妙……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建构自己语文词典的过程。他们获取语言交际的内在规则,并把规则运用于新的语言交际情境中。当学生发现词与词之间一一相对的联系后,他们便学会了甄别词语的类型和语用特征。之后,师者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打破原先的表面认识,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这才是阅读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
  师:这一个个美妙的词语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用神奇的绳索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出示完整的句式)自己再读读,然后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串联起来的,有长有短,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生:作者先写了泉水的形态,再写泉水的声音,而且大多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得特别形象生动。
  每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言语结构,都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功能。掌握语言现象背后的言语规则,就能更好地把握语言在传情达意时产生的“如何传达信息”的功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言语规则运用到新的语言情境中去。
  二、赏析句式运用之巧
  当然,语文课也不能过于强调文本的表达功效,全然不顾语言文字的美,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品读文本的内容,在学会鉴赏美的同时,掌握更多言语表达的运用规律和范式,从而在文本的表达形式、目的和语境等特点中获取信息,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奠基。
  如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中有一句话就值得细细推敲其句式之巧:“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当学生们已经能从言语表达中充分感知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后,教者就应冷静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特色美。
  师:你能不能也学着乡亲们,夸夸这位姥姥?仿写:你姥姥神了,剪匹骏马 ,剪头老牛 ,剪只喜鹊 ,剪 。(学生们有独立思考填写的,有同桌商讨的,也有4人小组合作的)真正让阅读和言语表达联系在一起。学生们的表达有声有色,言语训练扎实有效,思维品质的效度不断提升。
  ① 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② 你姥姥神了,剪匹骏马 ,剪头老牛 ,剪只喜鹊 ,剪 。
  笔者让学生对比读这两组句式。他们读得朗朗上口、入情入景,在读中悟情感、在诵中品韵味,思维和表达能力更加活跃:
  生:这两组句子都是在夸赞姥姥,但是句式有点不同,课文中的是两个短句子和两个长句子,老师您给我们的都是长句子。
  师: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找得可真准确!自己放开声音,打着节奏读读看。
  生: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按照文中的句子读有长有短,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而按照您给的句子,我无论怎么填,都觉得有些啰唆,读着不顺口……
  言语训练应该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生命冲动,让他们感受到驾驭语言和创造语言的乐趣,从而体验言语表达的幸福感。语言文字运用实际上包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思各种语文实践的运用。
  三、辨析构段方式之妙
  阅读教学中谋篇布局的构段方式之妙,是急需带领学生们辨析、借鉴、学习的。当然,我们作为教者不能一味地灌输、填鸭,只有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课中学会辨析语用功效的妙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在执教六上《最后的姿势》一文时,有三段侧面描写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牺牲的场面,我想若直接问同学们:“这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相信他们早已对“侧面烘托”这样的术语不再陌生。可是,为何到了他们自己写作时,就不会灵活运用呢?究其原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8-10自然段,独立思考之后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这三段分别引用了哪些人的话语?(救援人员、学生、同事老师)为什么这样选择?2、如果让你删去任意一段,你会删去哪一段呢?为什么?
  生:如果让我去掉一段,我会去掉同事老师的那段侧面烘托。因为第一个发现他遗体的救援人员描写必不可少,这也是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所以肯定不能删去。
  生:我同意他的说法。被救学生的那段侧面描写也不可以删去,因为他是被救者,亲身经历了那场生死浩劫,他的语言最有说服力,所以也不能删去。
  生:我认为这三段一段都不能删去。这三段正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展现了谭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的那种舍己为人、大无畏精神,同事老师说:“老师离门口最近,灾难发生时可以最先逃离现场。”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非多此一举啊!……
  我微笑着倾听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有理有据、有张有弛。我想: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辨析构段方式的精妙之处,才能真正在写作时学以致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执教过的苏教版三下《赶海》一文中对结尾的续写训练,我有意引导学生给文章续写个结尾。三年级的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我带着自己满满的收获,快快乐乐回家了!”“啊!赶海实在太有趣了,令人流連忘返。”……可是,学生们读着读着发现,怎么续写结尾都觉得不够好,怎么回事呢?我引导学生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的结尾:“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在对比中学生便能发现——原来文章中的结尾虽然简短,但是更有一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余音缭绕之感,更与文章开头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也就是文本语言留给我们的余地和想象空间。我这看似“狗尾续貂”的一段续写,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和实践,真切地体会到不同文体、不同结尾的精妙之处,也为同学们的写作扎实奠基。
  (作者单位: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
其他文献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部门也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教育,让其
王兰,这一响亮的名字,对于我们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界,如雷贯耳。王兰老师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的一代名师,是江苏省第一批18名中小学特级教师之一,也是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并载入“南京教育史”的16位基础教育专家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江苏省就掀起了向斯霞、王兰老师学习的热潮。  王兰老师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形成了以“美丽”为主要特征的语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艺术、教育风格。这种“美丽”,是不
期刊
“半个世纪前,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石油人艰苦奋斗,开发建设了迄今为止全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依赖洋油的时代;半个世纪后,在南中国的北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语文课程应该学什么。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把语文课变成纯粹的语文知识学习的课程,而是要结合语言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语言所创造的美好情境中,通过语言实践体验的过程,丰富情感认知,增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怎样用好语言情境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语言文字的赏析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但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短小古文出现的篇幅不是太多。其实,引导小学生适当涉猎短小浅显的古文,很有必要。  作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血脉、经典文化最适切的温馨寓所——文言文,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是汉语言的宝库。尤其是一些经典短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极富情趣;古风古韵,尽在其中;文字洗练,
期刊
本文设计了信息反馈系统,采用广州虹科提供的CAN总线分析仪实现上位机和实验平台之间的通信。结合系统需要,编写上位机CAN通信程序,读取MEMS传感器中的数值,验证了系统的可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教育观念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必要内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即启蒙阶段的阅读能力有哪些呢?他们刚刚接触文字,需要老师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根据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特点,依据大脑的四个功能感知区、理解想象区、判断推理区和贮存区的分工和联系,我们把启蒙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评价能力四个方面。  一、认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基础  认读能力,即对于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这个结构体中的最低层
期刊
众所周知,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建设,各种高科技的出现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先进的智能机器人也取代不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它对人才
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学科的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具体方式为在学校的教育课程建设中增加课堂学习、实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