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古文?师圣哲先贤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但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短小古文出现的篇幅不是太多。其实,引导小学生适当涉猎短小浅显的古文,很有必要。
  作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血脉、经典文化最适切的温馨寓所——文言文,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是汉语言的宝库。尤其是一些经典短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极富情趣;古风古韵,尽在其中;文字洗练,意蕴无穷,读来令人神清气爽、齿颊留香,堪称古文中的精华。如果能让小学生从小接触一些趣味短小的经典古文,就如同让他们自小师承先哲,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占据着经典文化的制高点。
  一、濡染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许多经典小古文思想内容纯正,或叙述故事,或评价道德,或抒发情感,表达了古人对道德、人生的评价,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如,《单衣顺母》的故事感人肺腑: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孝悌、仁爱、宽容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故事中的闵子骞虽在幼年,却深谙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宽容他人的道理,宁愿自己承受委屈,饱尝心灵和肉体之痛,也不愿父亲去惩罚自己的后母,一句“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使读者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禁不住为小子骞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让人对小子骞的善良、宽厚、仁爱和孝悌之心肃然起敬。这样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带给孩子精神领域的影响怎能不悠远深广!
  再如,《勿贪多》全文仅34个字:“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这则小古文的意思是:瓶子里有糖果,孩子想吃,就伸手到瓶中去抓,结果抓了一大把,瓶口太小,手出不来,急得哇哇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手就能出得来了。”文章短小精致,描写的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极其耐人寻味,令人读后掩卷深思。
  二、领悟古圣先贤的过人智慧
  《曹冲称象》的故事妇孺皆知: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沖,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聪明过人的曹冲是用石头代替大象测量重量的,他先在船舷上刻下船吃水的深度,然后让等量的石头替换大象,最后逐一称出石头的重量,累计出总和,于是,大象的体重便被准确算出。他用“等量替换”法,睿智地解决了一个令许多成人都感到束手无策的难题。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出人意料,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小学生经常阅读这样的小古文,无疑会潜移默化地感悟到古人的聪明才智,从而获得教益和启迪。
  再如,《王戎识李》的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路边有株李子树,结的李子多得把枝条都压弯了。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站在原地未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树上还挂了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摘来一尝,果然如此。在这个故事中,小王戎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聪明智慧、理性沉着,就源于他善于观察事物的现象,并作出理性判断,所以才没有轻信他人,人云亦云。读了这样的小古文,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到启迪,知道在生活中该如何思考、用心观察,而后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三、积累古典作品的精美语言
  不少上乘的小古文,作为典范性的文学作品,不光思想内容博大,学术精深,单论语言文字,就有着极高的积累价值:行文严谨隽永,语言凝练细腻,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大有咀嚼、玩味、积累的必要。如《七步成诗》的故事: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后,十分忌恨他的弟弟东阿王曹植,于是想出了七步成诗的文字游戏来刁难他,想借机除掉他。不料曹植稍加思索,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着笔,应声而作,挥笔立就《七步诗》,从而挫败了哥哥想加害于他的阴谋。读这则小古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曹植小小年纪,即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哥哥的暗算,这完全得益于他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更能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这样朗朗上口、情感丰富、千古传诵的经典诗句。
  再如《太宗怀鹞》的故事:
  唐太宗名世民,高祖次子。生四岁,有书生见之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高祖使人追之不见,因采其语名世民。尝爱一佳鹞,偶持为戏,魏征来,遂匿于怀。征知,故奏事久,及出,其鹞竟死。故事浅显易懂,语言非常凝练,堪称经典,值得学生很好地诵读、记忆、积累。
  四、了解古代文言的基本常识。
  要想读懂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套学习文言的方法。在白话文教材背景下,小学生接触的文言较少,但可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文言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文言中的“妻子”多指“妻子”和“儿子”,而白话文中的妻子一般就是指“老婆”。再如:文言中的“汤”原泛指热水、开水,现专指菜汤、肉汤等,这就属于词义的古今变化。
  总之,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小古文,就等于让他们与古圣先哲直接对话,从而初步接触、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文化史,涵养他们的德行,丰富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在阅读中穿越时空,思接千载,去直接汲取、内化原汁原味的、高品位的文化琼浆,逐步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一座璀璨耀眼的中华文化宝库。
  (作者单位:宿迁市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腐败犹如一颗毒瘤侵害着世界各个国家,各国也都积极采取各种手段预防和严惩腐败行为.在此情势下,利用刑法反腐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的反腐刑事立法日益完善,反腐
语文贯彻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内容也从书本上的知识上升到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青少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一年的发展可以通过领导的有效指导,企业三年的发展可以通过企业所制定的发展制度,但是企业十年以后乃至长期的发展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部门也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教育,让其
王兰,这一响亮的名字,对于我们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界,如雷贯耳。王兰老师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的一代名师,是江苏省第一批18名中小学特级教师之一,也是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并载入“南京教育史”的16位基础教育专家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江苏省就掀起了向斯霞、王兰老师学习的热潮。  王兰老师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形成了以“美丽”为主要特征的语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艺术、教育风格。这种“美丽”,是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语文课程应该学什么。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把语文课变成纯粹的语文知识学习的课程,而是要结合语言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语言所创造的美好情境中,通过语言实践体验的过程,丰富情感认知,增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怎样用好语言情境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语言文字的赏析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