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作为指定支持期刊媒体参加“2021年粮食精准营养适度加工与健康谷物食品开发研讨会”

来源 :粮油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22日-24日,由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粮油营养分会、玉米深加工分会共同主办,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年粮食精准营养适度加工与健康谷物食品开发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饭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粮食精准营养适度加工与健康谷物食品开发”为主题,分为开幕式、颁奖仪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会主题报告、食品学院院长论坛、分会会长论坛、各专业专家沙龙、企业家沙龙、技术报告、青年论坛和企业参观交流等多个创新形式的环节,充分展示了我国粮食精准营养、适度加工与健康
其他文献
通过优化磨浆、配方和蒸片等关键工艺对全谷物扁粉破断距离的影响,提升产品的拉伸品质。结果表明,米糠回填制备的全谷物扁粉破断距离显著优于整米磨浆;电镜分析发现,回填全谷物米浆颗粒较小且细腻均匀,粒径结果表明,10μm以下的颗粒占83.91%、10~100μm占14.93%、100μm以上占1.16%,与精米米浆接近。为进一步提升拉伸品质,对回填的米糠进行了选择,同时对比了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瓜尔豆胶、魔芋精粉、木薯淀粉、谷朊粉等配料对扁粉破断距离的影响,发现回填同源脱脂米糠、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全谷物扁粉的拉伸
为了解山东省小麦优质品率状况,更好地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收集整理了山东省2017-2020年小麦种植状况及品质测报测评数据,并结合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山东小麦种植情况稳定,总产和单产逐年上升,山东优质品测评示范区测评显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以来优质品率提升明显;讨论山东小麦种植情况及需要改进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提高优质品率的具体举措。
研究干磨、湿磨和发酵湿磨三种破碎方式对绿豆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湿磨绿豆(FWMB)的组成成分变化最大,蛋白质含量由23.68%降低到21.02%,淀粉含量由56.97%降低到55.11%,直链淀粉含量由14.48%增加到19.72%。糊化特性和水合性质分析表明,湿磨绿豆(WMB)和FWMB比干磨(DMB)具有更高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衰减值和最终粘度,且吸水指数和膨润力升高,但水溶性指数降低。粒径分析发现,WMB、FWMB与DMB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05.21、92.94、120.13μm;电镜
相对其他国家,印度的米糠油是利用率比较高的。作为一个有食用蒸谷米传统的国家,印度可用于榨油的米糠质量相对较好,由米糠榨取得到的米糠原油的质量也很高。因此,与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米糠原油相比,印度米糠油的生产加工过程相对简单。印度主要采用物理精炼法精炼米糠油,精米糠油的产量一般较高。但相对而言,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也很高。例如,谷维素的含量占精炼米糠油总质量通常为1%~5%,在印度尽管生产米糠油的大都是小型加工厂,但其生产相对高质量米糠油的技术已日趋成熟。概述印度米糠油的生产技术,并简述该领域的前沿技术。特别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蜡质玉米淀粉纳米晶(SNC)/大米淀粉复合可食用膜,研究SNC添加量对大米淀粉复合膜力学性能、水蒸气阻隔性、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SNC添加量的复合成膜膜液在稳态剪切试验中均呈现剪切变稀的行为,为假塑性流体。随着复合膜中SNC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通过扫描电镜形貌图可知,在5%SNC/大米淀粉复合膜中SNC分散均匀。随着SNC添加量增加至15%,SNC在复合膜中形成了较大的团聚体。基于X-射线衍射和
我院靳祖训老专家因病医治无效,于二〇二一年七月十九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七岁。靳祖训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粮食储藏科技工作者,从事粮食储藏事业6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粮油储藏安全科技专家,为推动粮食行业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靳祖训先生的逝世,是粮食行业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靳祖训先生。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由紫苏籽制取的紫苏油是目前发现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植物油之一,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紫苏油系列产品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全面系统地对国内外紫苏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为紫苏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为了把粮食各个环节的信息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进行采集,并将各环节的产品标识信息链接起来,形成一条可追溯链条。结合粮食行业现状,通过粮食信息采集追溯服务标准研究,建立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环节粮食质量安全追溯链,实现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服务。
我国稻米资源丰富,稻米加工过程中会伴随多种营养物损失并产生大量米糠副产物。γ-谷维素是存在于稻米糠层不皂化部分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混合物,因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故近年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概述稻米原料、稻米加工精度、稻米加工方式等对γ-谷维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米糠加工副产物中γ-谷维素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提议加强我国稻米γ-谷维素含量的数据采集工作,提倡稻米适度加工,应用挤压膨化、发芽及发酵技术开发糙米制品,加强我国稻米加工副产物活性组分的分离研究,符合我国节粮减损、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
以高RS大米和市场普通大米为原料,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高RS大米对方便米饭质构特性、感官评分、GI值的影响。通过质构特征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在不同贮存时下,不同添加量的高RS大米对方便米饭淀粉抗回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高RS大米添加量的增加,提高了方便米饭硬度、粘性和咀嚼性,增加了方便米饭的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同时降低了方便米饭的感官评分和GI值。此外,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高RS大米的添加量越高,方便米饭的硬度、相对结晶度、回生焓也越高。为方便米饭产品开发与大米精深加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