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麦种植状况及品质测评对提升优质品率作用分析?

来源 :粮油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vin10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山东省小麦优质品率状况,更好地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收集整理了山东省2017-2020年小麦种植状况及品质测报测评数据,并结合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山东小麦种植情况稳定,总产和单产逐年上升,山东优质品测评示范区测评显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以来优质品率提升明显;讨论山东小麦种植情况及需要改进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提高优质品率的具体举措。
其他文献
吸附脱硫技术用于脱除二次加工石脑油含硫化合物具有能耗低、高选择性和脱硫性能强等优点。通过共沉淀法制备Cu-Al,Zn-Al,Cu-Zn-Al等一系列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分析优选出物化性质最佳的脱硫剂。评价结果表明,双活性组分脱硫剂的脱硫性能优于单活性组分脱硫剂。双活性组分脱硫剂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最佳的制备条件:Cu,Zn,Al摩尔比为5∶4∶1,铜盐、锌盐和铝盐3种盐与沉淀剂摩尔比为1∶1.3,反应温度60℃。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双组分脱硫剂中引入第3种活性组分Ni,表征结果显示Ni的加入使脱硫剂比表
为落实中国石化以精细管理促发展、平稳安全保发展的策略,立足企业管理现状,融合国内外石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创新性地提出并建立了一套针对炼油企业的工艺平稳性管理体系,并研发了相关支撑技术和管控平台,将报警评估管理、控制回路性能评估与诊断、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参数整定等底层控制技术有效整合,全面提升炼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某大型炼油企业的应用结果表明,12套装置的时平均报警数降至6次以内、有效自控率由75.72%提升至98%以上,效果良好。
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500 kt/a汽油醚化装置更换催化剂后的运行状况,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催化剂的活性不断降低,影响了装置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重点对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的措施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醚化反应前对原料采取预处理措施,除掉或降低二烯烃和碱性氮化物的含量以延长催化剂使用周期;严格控制醇/烯比,防止甲醇超量破坏催化剂性质;反应温度在40~70℃之间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周期。
以微藻毛油为原料,采用近临界醇解(SRCA)工艺制备微藻生物柴油,并分析了微藻生物柴油的各项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微藻生物柴油的密度、运动黏度、闪点、含硫量、硫酸盐灰分、含水量、机械杂质、铜片腐蚀、十六烷值、酸值、游离甘油和总甘油等12项指标符合GB/T 20828—2007对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的要求;10%蒸余物残炭(4.03%)、氧化安定性(0.85 h,110℃)以及90%回收温度等3项指标与国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冷滤点(34℃)指标也不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通过结晶过滤或馏分切割可以降低产品的冷
水酶法提取油脂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酶解及乳状液破乳。研究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结果表明,膨化米糠粉碎过40目筛,按1∶7.5(w/v)料液比加入超纯水,pH值9.0、57℃添加2%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酶解150 min,离心后调节乳状液pH值至7.0,60℃下搅拌60 min破乳,此工艺可获得84.1%以上米糠提油率;水酶法提取米糠毛油的品质特别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优于传统溶剂法提取米糠毛油;糖酶无法提高挤压米糠的提油率,碱性条件更利于米糠油脂提取;碱性条件及CaCl2处理,无助
考察石油基与煤基基础油及煤基与煤基基础油之间调合关系,并开展煤基基础油与润滑油添加剂复配调合CI-415W40柴油机油实验。选取质量比为46∶54的煤基基础油A与煤基基础油B作为复合基础油,考察添加剂的添加量对复合基础油倾点和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剂、增黏剂的合适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12%,5%。在此配方下制备的柴油机油主要理化性能均满足CI-415W40柴油机油标准要求,与市售同类型品牌柴油机油理化性能对比,其低温性能和黏温性能更优越。
综述米糠的营养价值、利用现状以及开发食品级米糠的前景展望。米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食品原料。米糠纤维的利用以改性为主,物理法与酶法相结合及超临界CO2处理有利于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纤维提取率。米糠蛋白的利用分为提取和改性,其中提取以物理法与酶法结合为重点研究方向,另外新型绿色亚临界水提取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米糠蛋白改性以酶法改性为主,改性后可以提高蛋白的功能性和生物活性。食品级米糠的开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工厂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与危险源之间充足的防护距离,对石化工厂事故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工厂设施布局应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区来组织厂区内部格局,人员集中场所应远离危险源;各功能分区之间用通道分隔,并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合理设置消防道路;防火距离依据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而定;防爆距离根据安全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根本上降低重大事故灾害发生的概率并减少次生灾害。
在用超结构建模方法优化废氢流股回收网络时,往往会遇到模型求解难度大,甚至无法得到最优解的情况。将废氢流股中组分表征为氢气、可凝轻烃和燃料气3种资源,建立三角坐标表征,探讨资源回收优化方法,由此形成物料平衡及流股走向的相应约束,并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改进的超结构优化模型。用某炼油厂案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等计算条件下,常规建模方法和改进建模方法分别运算5.3 s和1.6 s后获得计算结果;前者对部分流股的去向优化并未达到最优,获得了次优解,而改进方法计算速度更快,并获得最佳匹配网络;两者的经
通过优化磨浆、配方和蒸片等关键工艺对全谷物扁粉破断距离的影响,提升产品的拉伸品质。结果表明,米糠回填制备的全谷物扁粉破断距离显著优于整米磨浆;电镜分析发现,回填全谷物米浆颗粒较小且细腻均匀,粒径结果表明,10μm以下的颗粒占83.91%、10~100μm占14.93%、100μm以上占1.16%,与精米米浆接近。为进一步提升拉伸品质,对回填的米糠进行了选择,同时对比了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瓜尔豆胶、魔芋精粉、木薯淀粉、谷朊粉等配料对扁粉破断距离的影响,发现回填同源脱脂米糠、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全谷物扁粉的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