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新课程生活化理念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培智学校课程教学有了新要求。作者从人本主义课程论角度对生活化课程的课程目的、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进行思考,目的是使培智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有所突破。
  关键词: 培智学校 新课程 生活化
  随着《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颁布和实施,以生活为核心的培智学校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课程生活化理念的思考,尊重残疾学生、适应残疾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新课程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体现。培智学校的课程与教学面临重大变革,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和教学理念面临重大转变,本文仅就新课程中生活化理念从人本主义课程论角度对课程的目的、课程的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进行思考,以期对培智学校新课程的实施起到一定的有益启示作用。
  1.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生活重建
  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包括现实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实日常生活的重建和精神生活的重建同等重要。首先,由于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学前生活经历的严重局限、生活模仿性知识的缺失、极少生活经验成功性体验,他们缺乏同龄儿童应有的活力,对现实生活充满惊惧,学校教育应该关注这一现实,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关注学生现实日常生活的重建是课程的首要目标:从现实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不迁就和屈服于智力残疾学生原有生活,帮助学生逐渐积累生活经验,以适应正常的现实生活,实现使其生活自理、改变其生存状态的目标。与此同时,课程还应注重学生精神生活的重建,关照学生精神生活,赋予其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合理构建学生的可能生活。精神生活是一个涉及学生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道德活动等内容的整体,学生的精神生活包括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理性生活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活动基础上的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技能的过程,其最高层次是理智感的体验与满足。审美生活是建立在情感活动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最高层次是美感体验和“立美”。道德生活是建立在意志活动基础上的思想品德内化活动,其最高层次是道德感体验。
  2.课程组织的综合化促进意义学习的发生
  《方案》强调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综合化:“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因此,课程整合的核心是课程与生活的整合,即课程与活生生现实生活相符合,以及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可能生活的价值追求相一致。课程要反映生活的需要,体现课程对学生生活状况和可能生活方式的关注、关心与关怀。
  生活化的综合课程内容既有现实感,又有理想性,学生在意义学习过程中实现发展,改变现实生活与生存状态,构建可能的理想生活。在认知理解事物普遍特点的过程中,丰富的综合课程内容同时会带给学生现实生活的快乐,如果只是让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单调重复着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做饭’、‘逛街’、‘打扮自己’等主题”,这样的生活又能蕴涵多少乐趣?
  3.课程实施促进开发学生学习的(生活适应)潜能
  新课程注重“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新的特殊教育理念承认并尊重残疾学生因残障而带来的差异性,在教学取向上将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视为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教学过程主要受学生、教师、课程三个要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变化,提炼和转化课程内容,有效使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个性品质、社会行为等。在培智教育教学中,让智力残疾学生信任教师,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在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中学习,在补偿缺陷的基础上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这是多年来培智教育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
  4.课程评价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方案》强调“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不同层面的发展”。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可通过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适合于非结构化的生活化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项活动,或制作、创作物品、作品以证明其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表现所知与所能的实作评价;评价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和认知的改变、建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关系、重视评价与教学结合的动态评价都属于人性化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指鼓励社会及家长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各种方式的评价,使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等皆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不仅能积极配合,还能通过参与、交流乃至自我评价,主动地、客观地检查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改进不足、完善自己。
  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断改进与提高、面向多元评价的课程评价理念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新课程评价观的应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从立新.课程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
  [2]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有宝华.综合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一些学者相继进行单个试件多级破坏和连续破坏状态常规三轴试验方法(简称三轴单试件法)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K.Kovari等用伺服控制刚性试验机进行岩石
德育是学校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品质的教育,牵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教师需要言传身教,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治学作风、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业的精神,才能用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意识,备课时应结合教材把德
摘 要: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基地,核心在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作者通过国内外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育人工作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三大挑战,并结合高校科创工作经验,通过创新教育观念、拓宽培养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创新评价体系等工作,研究分析了如何挖掘高校在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为建立健全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
摘 要: 针对学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面向学兵长远发展需求的培训新体系,通过培训考核与国家操作工人等级认证相结合的军地两用人才的培训思路,创新适用于学兵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兵的学习兴趣,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实现学兵培训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培训体系 职业培训 等级认证 双师型教师  现行义务兵的服役期短,航空机务士兵在岗前培训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影响学兵培养效果。为夯实
近十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艺术类高等教育呈现泛化趋势,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艺术类教育的特点使得艺术类学生群体有着不拘小节、个性张扬、感性大于理性的特点;他们喜
鸭病毒性肠炎(duckvirusenteritis,DVE),是由鸭肠炎病毒(duckenteritisvirus,DEV)引起的鸭、鹅及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
日本脑炎(JE)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它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并危害着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其病原体日本脑炎病毒(JEV)是一种典型的虫媒病毒,
摘 要: 军校教员的形象是军队院校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塑造军校教员的良好形象,对于提升军队院校的形象,提高教员自身素质和学员素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塑造军校教员良好形象的必要性、军校教员良好形象应具备的条件及塑造军校教员良好形象的途径等方面对军校学员良好形象的塑造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军校教员 形象 塑造  一、塑造军校教员良好形象的必要性  军校是培养我军优秀人才的地方,
摘 要: 本文以独立学院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探讨性研究,其中涉及性别、婚姻、年龄、职称等生活满意度方面,并为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辅导员 主观幸福感  学生辅导员是独立学院思政工作的主力军,不断加强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强化独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保证和有效途径,努力选拔、培养和建设一支立场坚定、素质全面、乐于奉献、能力突出的学生辅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分期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了解患者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