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主题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的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和情节。从课程理念和教材设计的角度来看,主题图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二是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三是使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既灵活,又生动,并能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四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单元,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也就是说,这里的主题图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
  现从“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谈如何发挥好主题图的作用,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服务。
  一、理解内涵,恰当呈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主题图,从数学的角度主动去收集、选择、处理有用的信息,让主题图有数学味。
  师:学校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等等,想去看看吗?
  生(兴趣被调动):想!
  师(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能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
  生1:跳绳!
  师:这里有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说完整!
  生2:有8个人跳绳,每4个人一组,有2组在跳。
  师:谁会写算式?
  生3:8÷4=2(组)。(教师板书)
  师:其他同学还能完整地说说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4:学校大楼前有16面旗子,4面摆成一堆,摆了4堆。
  师:你会写算式吗?
  生4:16÷4=4(组)。
  ……
  反思: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每个单元数学知识信息呈现的“窗口”,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和丰富的背景资源。本单元的主题图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呈现了“用盆花布置校园”“篮球比赛”“跳绳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几句简单的绘声绘色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通过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提供了许多可以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方式插;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这些素材中,有整除的,也有余数除法,一方面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二者的本质都是平均分,加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二、拓展用图,形成系统
  有些教师认为主题图的功能只是用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结果学生仅仅是课始几分钟在情境中学习,剩余的时间就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这不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没了兴趣,还对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就可以利用主题图,让主题图的使用贯穿整个例题的教学。
  师(课件出示例题1的情境):学校要举行联欢会,从校园的一角搬来一些盆花,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师:要求可以摆几组,可以怎样列式?
  生2:15÷5=3(组)。(教师板书)
  师:15÷5=3(组)表示什么意思啊?(用到主题图)
  生3:15盆花,每5盆分一组,可以分3组。
  师:算式中的15叫什么名字呢?表示什么意思?
  生4:15叫被除数,表示要分的15盆花。
  师:算式中的5叫什么名字呢?表示什么?
  生5:5叫除数,表示每组5盆花。
  师:3是什么?表示什么?
  生6:3是商,表示可以分成3组。
  师:那么,这个算式就表示——
  生:15里面有3个5。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除法有竖式吗?谁会写?(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
  师:大家的写法都不一样,究竟怎样写才是正确的呢?让咱们跟着电脑学一学吧!手指准备,先写横式中的被除数15,在被除数上面写这样一个符号,它代表横式中的什么?像什么字?
  生:除号,像个“厂”字。
  师:在除号外面写5,5是横式中的什么呢?
  生:除数。
  师:想一想,15里面有3个5,3写在哪里?对准哪个数位写呢?
  生7:写在除号上面,对准个位上写。
  师:为什么不对准十位上写呢?对准十位上写表示多少?
  生:表示30盆。
  师:这个3就是横式中的什么?
  生:商。
  师:这个部分就表示15里面有3个5。(用到主题图)每5盆分一组,分了3组,想一想,我们分走了多少盆?
  生:15盆。
  师:我们把已经分走的15盆写在被除数的下面,这个分走的15盆是怎么来的呢?
  生:3和5相乘得到的。
  师:最后从被除数里面减去分走的15盆,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你知道“0”表示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正好分完,一盆都不剩。
  师:你们学会了吗?想不想自己试一试?
  ……
  反思:例题1情境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摆花盆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解决“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这样一个用除法来计算的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再由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以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中,充分利用此主题图,对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及内涵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每一步的含义,扎实地建构了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转化,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回望主题,首尾呼应
  主题图的使用不仅可以用在课前引入,还可以延用在课尾,既可以看做是练习的一部分,也可作为知识拓展及运用的一个启示,将生活中的信息变成有趣的数学题。
  师: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很多信息,你能找到吗?
  生1:跳绳的有8人,篮球场外有11人……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生2:跳绳的有8人,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生3:有11人参加篮球赛,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学生尝试计算,并说一说哪道题是有余数的除法)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用到有余数的除法的例子吗?谁来说一说?
  ……
  反思:处理教材主题图的价值是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应用与巩固的同时,从更高层次要求学生,达成本环节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其充分体现出主题图所蕴涵的内涵和价值。在课尾再次利用主题图,使其作用真正落到实处,从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中,梳理学生的知识构架体系,让学生把新知和实际运用紧密联系,更加有效地体现了教材编设主题图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用好主题图,必须认识主题图,用心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责编 杜华)
其他文献
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位老猎人,每次进山打猎都是满载而归。一天,他进山打了几只山鸡和野兔,高高兴兴地往家走。在村口,几个小孩围了过来,“老爷爷,老爷爷,今天您打了多少猎物呀?”老爷爷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六足,问雉兔各几何?”(屏幕出示题目)谁知道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中国历史上著
案例一:  1.请一位学生上来拉直毛线。  师:现在这根毛线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从弯的变成直的。  师:老师要感谢这位同学的一拉,拉出了我们的一个新朋友——线段。  师:这两手掐的地方还藏着一个宝贝——是线段的端点,那线段有几个端点?(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  2.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毛线拉出一条线段,请另一位学生指一指有几个端点。  3.练一练(判断哪些是线段)。  案例二:  1.教师拉直一
基本信息  书名:《种种有情,种种可爱》  作者:张晓风  ISBN:978-7-5404-9644-9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246页  定价:45.8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从自然风物中感悟生活的雅趣,从生活的雅趣中揭示生命的真谛,是张晓风散文的突出特点。在她的笔下,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那么新鲜可触,泛着灵光,带着蓬勃
自己曾上过“认识整万数”一课,恰巧张齐华老师也上过这堂课,与自己的进行对比,收获不少。(以下我的设计均称为A,张齐华老师的均称为B)  导入——材料选择,源自生活  A:  师:同学们,我们学数学,经常和数打交道。这里有一组数,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数如下)  九九十二百零三九千零四三千零五十  师:这些数会写吗?怎么写?  师: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呢?(总结:这一组数都可以表示多少个一)  师:
有效的练习课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练习课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实现“学在练中,乐在习中”的练习目标。下面,以“圆的周长”练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基础练习,为回顾知识备一把梯子    练习课经常会看到两种模式,即“先讲后练”和“先练后讲”。前者是先回顾、复习新课内容,再进行练习;后者则相反,先呈现与原有知识经验相关联的学习材料,在实际解决问题中,
教学片断: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是苏教版新增的教学内容,怎样把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我上课之前思考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创设了以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替换”策略。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电脑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师:知道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吗?谁能简要说一说?  (学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踊
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直接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效果,其中的反差,引发了我的深思。现将这两个教学片断的对比和思考,与同行们交流、切磋。  A 班连加的教学片断    一、观察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小英家的南瓜也丰收了,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从图中你看到小英在干什么?  生1:从图中我看到了小英和南瓜。  生2:小英先运了4个南瓜,然后-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明确学习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使学生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3.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本次学校运动会的资
一、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
基本信息  书名:《少年与自然:水草书》  作者:韩开春  ISBN:978-7-5568-3869-1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180页  定价:25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一个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拥有童心的人会让人想到《战国策》里的一句话,“返璞归真,则终身不辱。”儿童文学家冰心曾说:“要想找到童心,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