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能力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能力,但是对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我们却没有清晰的方法,对它的具体形成过程很少涉及。下面我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略谈一二。
  语文概括能力是一种提取作品主要信息的能力。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无时无刻不用到它。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练习,都习惯于指出概括的结果,而不提概括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对这种能力作一具体的总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要知道,概括能力是超越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说:“概括是真理与能力的特点。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该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始终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在阅读能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理解”,而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最基本的智力技能是“概括”。于是,阐释能力(对阅读信息进行阐释的能力)、组合能力(对阅读信息进行重组的能力)、扩展能力(对阅读信息进行扬弃的能力)就成为阅读理解能力所包含的三个层面,出现在阅读全过程。解释就是把文章读厚,挖掘就是把文章读透,概括就是把文章读薄。分析能力决定着概括能力,准确地分析产生准确地概括和迁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教学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的操作要领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概括的文本范围讲,要在整体关照下进行段落、章节的局部概括,在完成所有局部概括的条件下进行文篇、书本的整体概括
  概括是将作品的主要信息提取整合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中学语文阅读文本都属于单篇中短章,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课文分解开,让学生认识到作品由语段、段落、章节、文篇组成。在分析文本时,应该由最小的组成部分入读,从最小语段概括起,再将各语段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变成段落、整篇的主要内容。就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训练来说,要分级掌握如何抽取段落主要意义、如何摄取段落精华、如何梳理文本大意、归纳主旨的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理解一篇作品当然着重在它的意思。但是主要意思是靠全篇的各个部分烘托出来的,所以各个部分都不能轻易放过。”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全面地概括,而不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如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1-4段主要讲“我”小时候的身体和性格,5-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8-11段写母亲对“我”讲她在艰难中当家的难,12段写母亲的刚气的一面,13段总结深远影响。总观全文,胡适先生用浓情笔墨写出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平凡的一生给孩子用之不尽的美好品质。在阅读时,我们只有将这13个自然段进行整合、归类,合并相同内容的自然段,再将这些归类后的部分进行内容提取,形成这四大块主要内容,这样全文的主要内容就浮出水面了,一个性格具有多面性的女性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就文体表达方式所做的典型的整体概括,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整合一篇作品,才能让他们在一篇长篇的阅读作品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方法在手,才会胸有成竹。
  从概括的策略方法讲,要由易到难,先学会依据文本的择要概括,后锻炼超越文本的取精概括
  在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我们称其为核心词、核心句。概括时如果能紧扣这些核心内容,从句子入手,概括到复句,再到段落,以至于全篇,就会显得很容易了。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比如核心句的位置,一段的核心句,往往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如《岳阳楼记》,作者假托“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特异之处,正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这是由段落核心句到篇章的概括方法的典型事例。再比如2011年中考呼和浩特第一次模拟阅读材料,它是一个典型的抓核心句解题的例子。文章的题目是《注重提升工作境界》,正文由五个段落组成。粗读一遍,中等学生就能发现,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他四个段落的第一句话格式完全一样,很明显,这是四个分论点,这四句话分别是所在段落的主要内容。中心论点肯定在第一自然段,只要读出这些信息,后面的五个题是不难做的。当然,中心句也不总那样在显眼的位置,有时它们潜伏在语段中,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概括出来。像这样超载文本的综合,要求学生看懂文本内容,结合写作目的,提炼出新的句子。像我们上面讲到的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就要靠我们根据文本去自己概括。只要读懂了文本,概括出主要内容是不成问题的。抓中心句,在中学阶段的阅读理解中运用相当普遍,而且,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写作也大有裨益——学会了先总说后分说,有助于增强作文的条理性。
  从概括的文体规范讲,应该分清作品的文体,进行具体概括
  不同的文体,其行文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教会学生有规律可循的概括方法。
  在叙事类文本中,我们要抓住叙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中,人和事在概括过程中是两个首要的因素,只要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就可以迅速提取主要信息。比如《藤野先生》一文,文本叙述的主要对象是藤野先生,以藤野先生为中心,全文选取了几件事,如何把这些事情有序地清楚的概括出来?一要注意时间的变化,二要注意地点的迁移。用时间来分割,全文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在日本时,离开仙台后,用地点来分割,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这样做了初步分割后,再根据人物的变化做细致的划分:东京的清过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去仙台的路上,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我”在仙台受到的优待;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再如胡适先生《我的母亲》,初读文本时材料有些多杂,但是如果我们从人物入手的话就会很容易地找到故事的内容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个结构中,“什么人”一定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作者所表现的核心人物。那么我们如何分辨哪个人物是主要人物呢?这就要分析作品的主题。哪个人物身上承载着作品的主题,哪个人物就是主人公,用他去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就没什么问题了。比如记叙文《小卓玛》主要内容的概括,如果答案的主语用“我”就明显有偏差了,不能得满分,主语用小卓玛才能得全部的分数,因为小卓玛让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善良、厚道、信心,这是作品的主题。   在说明文中,要抓住说明对象来概括,分析作者讲到哪些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在议论文里,抓住中心论点来进行概括,这些都是没有难度的。
  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作品中,要抓题目,直入作品核心,迅速理清作品结构层次,把握作品的内容。如《云南的歌会》题目是云南的歌会,全文围绕歌会展开叙述。第一段,云南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著名全国。这一回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这句验证了题目的作用,通读下文,并不是写一场歌会的过程,而是写几个歌会,那么是几个?这就要抓住关键句对关键段作出划分,结合时间、地点的转换,人物的变化,就把几场歌会分清楚了,全文共写了三个歌会的场面: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再如《端午的鸭蛋》、《春酒》,只要学生掌握了从题目入手概括内容这一基本方法,概括效果和速度都是相当好的。
  从概括的表达成果讲,要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完成思想提炼和语言提炼,做到思想和语言概括的有机结合
  理解、思维、语言三合一的阅读就是概括。概括的表达成果形式很多,有口头概括和书面概括。其中,书面概括中的文字概括又包括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结构提纲、内容提纲。在对文本进行概括时,不仅要着眼于作品内容,还要从思想主题的高度对作品进行概括。在内容方面,主要着重于对作品的分析,段落层次的梳理,本着作品的行文将作品进行一个整理,而思想的提炼却不是这样,要求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分解后,能够从作者的主观的角度和读者的主观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综合理解,这一理解的最终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概括的结果要准确、全面、深入;语言要综合的、抽象的、直白的、正面的。例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有学生会不解巴金先生为什么要把包弟送去解剖,认为巴金先生不免有些残忍。其实这是读者的主观,我们要从作者的主观去解答它。结合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品开头的引子,可以看出作者深深的忏悔,巴金先生的心在滴血。这才是作者的主观。在概括时,我们要将这两种主观结合起来,不难看出,罪恶的是那样一个时代,可贵的是巴金先生的忏悔。所以,作品的概括是基于作者的主观和读者的主观的综合。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怨言,语文太抽象,不好教也不好学。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自然科学是具体的,中学教学的过程是运用规律的过程,这些规律已经有很多。而社会科学则不然,比如语文,课本只是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文本,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完全要靠教师慢慢摸索,在浩如烟海的阅读文本中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规律真的很难。今天,当我们把阅读中的概括方法略做一个总结的时候,发现这些规律在运用中还是很有效的。
其他文献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突破、不断变革。因此,作为教者,我们倒是应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新颖、规范、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点燃学生情感火花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特殊的功能和特点。语文教学本应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但迫于考试的压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与学生自身的生活渐行渐远。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大多数的精力用在了答题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上,而忽视了
<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于近日获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水能资源使用权由有管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
中国古诗词群星璀璨,浩瀚长河,每每谈及令人豪气顿生,韵味绕梁,低吟品味,涵咏不已。写景细致入微,勾勒精神;抒情则旷达高远,荡气回肠。鉴赏之余,总能品味思考着这些诗人的审美规律和写作构思脉络。  写作方法作者往往秘不示人,但这正是我们探究鉴赏解密诗歌的有效途径。  古诗词首先讲究的是“诗言志”,诗歌要写出一种精神,写出一种思想追求。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关注社会为宗旨,体现出一种时代脉
【摘要】 目的讨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脂代谢特点,了解血脂代谢紊乱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3组:妊娠期高血压组81例,子痫前期轻度组30例,子痫前期重度组39例。同时选择无妊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内脏大小神经切断术对癌性腹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共为9例癌性腹痛患者行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其中6例为胰腺癌患者,1例为胆管癌患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3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病人DR、CT及MRI检查进行分析,证实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
本文对基于电子病历软件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建立与电子病历和医嘱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帮助临床路径软件的实施和监管。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患者平均住
中药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药药理学作为中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学科。为了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认为应转变传统
目前青岛市年利用海水量达到了八亿多m^3,可替代四千多万立方米淡水,在海水能利用方面实现了“全面开花”。
阅读教学是一个内涵宽泛的研究课题。正因为阅读教学是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我们的实践只能是探索其中的几个层面,但只要我们因材施教,毕竟能找到一些规律。  一、诵读  诵读的特点就是能声情并茂的将原文大声读出来,它的功效就是可以大大增加阅读的形象感,使读与思有机结合,读者通过诵读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共鸣。  诵读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能流利地读好文章,也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我们说的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