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lin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那年我做高二班主任的时候,开学伊始,课堂上有相当部分学生出现了精神萎靡不振,上课犯困的现象。当时,其他班级的学生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我想:难道学生每到新学期开学时就会精神萎靡不振,上课犯困?难道这就是专家所说的学生“假期综合症”:只要过一段时间,学生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之后,就没事了?但是,听老师们反映以及自己的观察,在平时上课期间, 学生上课犯困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只不过,假期或双休日之后显得更严重罢了。怎么办?
  针对学生上课犯困这种现象,作为班主任,若在班会上做一番从大道理到小道理的分析,一味地说教,我想:“多半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埋头听听而已,过后不久他们也许会忘得一干二净,教育效果肯定不佳。”于是,我决定尝试把《探究我校学生上课犯困的问题》作为本学期的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①让学生寻找上课犯困的各种原因。②提出解决学生上课犯困的相应方法。③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来解决问题。④促使改掉这一坏习惯(上课犯困)有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导向,能使上课犯困的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真正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要开展好一个研究性学习,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指导与辅导。为此,我花费一定的精力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引入了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入
  在一堂研究性学习课的课堂上,我把许多学生上课犯困的现象提出来,学生反响热烈。于是,师生共同讨论:我是怎样听课的,如何记笔记,如何保持上课注意力集中,上课犯困的原因是什么,听课效率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等问题。 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决定宜拟题目为《探究我校学生上课犯困的问题》,以此来作为本学期的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二、明确研究任务和要求
  有关学生上课犯困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如果一个人去做会比较困难,必须几个学生自由组合为一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应有不同的分工:做上网调查工作、做采访老师工作或者做调查问卷工作,分别对学生上课犯困的现象进行研究,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报告。要求如下:①做上网调查工作的同学,你的研究将为其他小组成员提供依据,请注意多与他们交流,告诉他们你的研究进展。你的研究任务是上网了解或下载人容易犯困的生理医学原因及解决办法。②做采访老师工作的同学,你的任务是了解学生犯困时老师会采取什么措施。③做调查问卷工作的同学,你的任务是认真思考问卷调查题目的设置,了解学生上课犯困的各种原因。
  三、指导研究过程
  指导各小组成员首先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留下联系方式,便于随时交流。时常核对一下自己的研究任务所需的资料是否齐全、证据是否正确充分。收集资料的工作做好了,撰写研究报告时就会更顺利。要求学生做到:①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统一的研究报告。特别注意的是,要能提出你自己的见解。②班级内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对别人的报告要认真听、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在争论中完善对学生上课犯困的认识。并对不同的分工做了如下要求。
  1. 做上网调查工作的同学: ①在准备上网收集资料前,先在电脑里新建一个文件夹,把你即将搜集到的有用资料都放入这个文件夹中。再打开一个你熟悉的图文处理软件,如Word等,把它作为一个记录本。当在网上找到对你的研究有价值的文字和图片时,把它们复制、粘贴到这个图文处理软件中,以便写报告时引用。对于网上下载的动画,最好单独放到这个文件夹中。 ②上网了解或下载人容易犯困的生理医学原因及解决办法。③用搜集到的图片和动画来撰写有说服力的报告。
  2. 做采访老师工作的同学:①认识、了解每科任课教师,安排好采访计划。 ②了解和掌握学生犯困时老师会采取什么措施。 ③自己的见解。
  3. 做调查问卷工作的同学: ①思考问卷调查题目的设置,如:你经常上课犯困吗?你一般在第几节课犯困?你一般在上什么科目容易犯困?你犯困的时间大约持续多久?你认为自己犯困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老师在你犯困时应如何帮助你?……②从上交的问卷中了解学生上课犯困的各种原因,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③从相应的图表中分析总结,并能发现学生犯困的最主要原因。 ④自己的观点。
  四、过程评价
  根据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做自评、小组评和老师评,以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如今,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校园教育和管理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年级德育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结合个体的需要,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将激励参与自主体验式德育管理理论,有效地应用到年级德育管理工作中去,能充分激发个体的潜能,实现教育目标。   一、激励参与自主体验式德育的理论基础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由低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的加深,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