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反思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教学《我们成功了》这一课,意外不断,感慨颇多。
  片断一:揭题部分,从题眼“成功”一词着手切入
  师:生活中你做成功过什么事情?
  生1:《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很长,我背了好多次都背不掉,后来妈妈教我一个好方法,就是一段一段背,后来真的就背掉了,我觉得自己成功了。
  生2:上次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我觉得自己成功了。
  生3:上星期我们班得了流动红旗,我觉得我们成功了。
  师:说得好,前面两位小朋友讲的是个人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而你说的却是我们二(4)班小朋友共同努力才取得的成功,真了不起!在广播上宣读我们班为文明班的那一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3:我们很激动。
  生4:我们高兴地叫起来:“耶!”
  师:有一件事情是我们中国几亿人共同努力而取得的成功,那会是什么事呢?
  生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师:是的,奥运会举办很成功,可你知道吗,1993年的时候中国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2001年7月13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那是个怎样的不眠之夜啊!让我们再用心感受一下。
  随即播放喜讯传来时人们狂欢的录像。
  片段二:理解“人如海,歌如潮”
  师:“人如海”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1:感受到人很多。
  生2:课文第二段中讲“几十万群众涌上街头”,说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
  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生3:大家听到这个喜讯都不约而同地冲出家门,来到广场上庆祝。
  师:是啊,这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个喜讯。那么这么多人在广场上会怎样庆贺呢?
  生4:大家会一起欢呼:我们成功啦!我们胜利啦!
  生5:大家会高喊:我们成功了!中国万岁!
  师:如果你也在人群中,你会做什么?
  生6:我会挥动国旗跑起来。
  生7:我会唱起歌跳起舞。
  师:在这么激动的时刻你会唱什么歌呢?
  生齐声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师:歌声真响亮,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是形容这个场面的,哪一句呢?
  生8:歌如潮。
  师:潮是指潮水,歌声怎么会像潮水呢?
  生9:歌声很响亮,潮水哗哗也很响。
  生10:潮水一浪一浪,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我们刚才唱歌的时候音调也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师:说得太棒了,几十万人的歌唱时多么壮观的场面啊,歌声此起彼伏,就像大海上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真是令人终身都难忘的一幕啊。
  生激动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片段三:结尾处学生提出质疑
  生1:我觉得课文最后一段“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这句话有点问题。
  师:有什么问题呢?
  生1:现在已经2009年了,奥运会也举办过了,为什么课文还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这个“将”字,说明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可现在奥运会都已经举办过了,再用“将”字的确不合适。我们来改改这句话吧!
  生1: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已经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生2: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果然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生3: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胜利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生4: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如愿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个“将”都能引起你们这么多的思考。老师有机会一定将你们的建议告诉编者叔叔,好吗?
  反思:
  这节课有太多的意外,太多的惊喜,当然也留给我太多的思考。
  思考一: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时我从题眼“成功”处着手,先体会小成功,再由个人的成功推及到集体的成功,最后上升到民族荣誉感,可谓是顺水推舟!在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申奥的历史,体会成功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在学生激情涌动的时刻,回放实况录像,学习心境水到渠成。
  思考二:生活处处皆语文
  当全班学生高声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时候,仿佛他们都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歌唱,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我想,这得益于他们在2008年奥运会的切身体验。歌声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
  这应该就是新课改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吧。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
  思考三: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
  这是新课程带来的改变:教科书不再是一统课堂的局面,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 现在已经2009年了,奥运会也举办过了,为什么课文还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这个问题是意料中的,却又是意外的。意料中是我自己在读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将”已成过去时,感慨教材的更新赶不上时代。意料之外的是学说“我觉得课文最后一段‘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这句话有点问题”如此尖锐的质疑。二年级的的学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不再迷信老师,不再迷信教材。
  我想,这是教学改革最为成功之处吧!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架在人们心灵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就像每个都用两腿走路一样的及其平常,正因为它太平常了,一般人才不会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知识的传授者,语言的传递者――教师,则需要注意其说话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
期刊
很多人都认为:诵读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这毋庸置疑,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必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行。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是首务。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文言文教学呢?    一、交给学生主动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
期刊
品茶使人宁静,品花使人喜悦,今天我们要“品读学生”,又该有怎样的感受呢?有人说,只有品读学生,课堂才有根,教学才有效;也有人说,“品读学生”是为人师表的方法之源。  有位教育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去购买玩具。各式各样的玩具令人目不暇接,可孩子却不停地哭闹。妈妈想,这么多玩具,难道孩子不喜欢吗?然而,当妈妈蹲下身去哄孩子时,才猛然发现:原来,在孩子眼里,看到的只是大人
期刊
【摘 要】阅读课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过程中,吸收阅读课“整体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分层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 键 词】阅读 整体教学 分层教学    阅读课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地阅
期刊
当数系扩充之后,很多内容得到了完善,一些在实数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顺利的得到解决,但我们也要看到新概念的完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对这些新知识的认识深度及旧内容的思维定势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初学者学习复数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语感(Linguistic sense)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锐的语言领悟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既不是语言逻辑的推理和演绎,也不是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训练,而是通过言语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语言自觉与敏感,即语感。语感越强,就越能加速学习和吸收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所以,语言学习的关键是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他认为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任务 问题 分析 探索 交流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
期刊
新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重视结论的做法,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教学过程就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此时,你会注意到,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勤思好问,作为教师的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吃老本”的想法会一扫而空,你必须努力思考,方能解决问题。这正所谓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相长”,以下特举两例。  例1:学生问题  我们解1x+5+1x+8=1x+6+1x+7
期刊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毫无疑问,让学生亲近化学,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形成学习能力,并愿意主动去探究化学问题,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化学与数学相比,化学有利于学习方面的优势,通过实验,能使抽象概念、性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