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怪杰郑板桥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8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闽北武夷山,是个神奇的地方,除了那诱人的碧水丹山外,最具特色的便是漫山遍野无边无际茂密壮观的竹林。年轻时,我在竹乡插队十年,钻进葱郁竹林乐不思归。如今回想起来,我爱翠竹也许是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开始的。此系一个怪才之句,我只需提起他曾写过非隶非楷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许多国人便会脱口呼出—郑板桥。
  早年曾读到徐悲鸿先生的一段文字:“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其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板桥一生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与启发,我步入板桥先生精神世界,已有三四十年之久,老来始得闲,吐露心声,遂成此文。
  
  “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直又婆娑?”痴情于竹者,大都有一个悲情人生
  爱竹,是中国文人的特有情怀。
  绿竹猗猗,坚挺傲霜;潇洒迎风,虚心待士;可比寒窗苦读之儒生;可比亭亭玉立之淑女。苏东坡说:“不可使居无竹,无竹令人俗。”魏晋名士逍遥自得,呼朋啸侣,常于茂林修竹下曲水流觞,弹琴作赋,留下“竹林七贤”佳话。
  竹,古与松、梅为“岁寒三友”,又同梅、兰、菊合称“四君子”,两种美好象征的组合都少不了它,我终于明白,竹的一切美丽,都是欣赏者赋予的。君子爱竹,实是爱其可寄托的众多高尚人品。
  板桥一生爱竹成癖,“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直又婆娑?”痴情于竹者,大都有一个悲情人生—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夜空的寂静,江苏兴化东水关古板桥郑宅笑声盈盈,板桥的出生给这个已经开始衰败的家庭带来一线希望。洗儿日家人给新生儿取名“燮”,希望他能给开始衰弱的家庭带来好运。未料板桥尚在襁褓之中,一场疾病索去其母之命。后来板桥在《七歌》中追忆:“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还相呼。”也许在这时,一个悲情人生的序幕,在这翠竹环抱的家园徐徐拉启。
  板桥外祖父汪翊文是个乡间隐士,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板桥自幼得其钟爱调教。父亲郑立庵是个教馆先生,文章、品行都堪作读书人的表率,教出数百个学生都有所成就。板桥从小跟父亲读书,三岁识字,八九岁即会作对,喜欢写写画画,喜欢躲进竹林读书,一捧起书本就舍不得放下,吃饭默默想自己读过的书,忘了动筷子。天资聪慧加后天努力,诗文书画渐闻名乡梓,未及弱冠,榜中秀才的捷报传到郑宅,声声鞭炮震响竹巷,引來乡里邻人羡慕的目光。
  年轻的板桥春风得意,春花满目,自以为这是鹏路风云的开端,踌躇满志,该取字名号了。古人之名为长辈所取,字号则多由本人所取。因其老家在古板桥之西,取号板桥,此无须多言。其字克柔虽鲜为人知,却大有文章。板桥名“燮”,乃和顺、和谐之意,《书/洪范》曰:“燮友柔克”,意思是和顺与柔忍克制相连,能忍能让才得谐和,可见板桥父亲取名良苦用心。板桥如取字“柔克”,则正合古训和其父本意,可年轻气盛的板桥偏不信“柔克”之德,反其道取字“克柔”,两字一颠倒,其意正相反。板桥有意打出克柔克弱、要强要胜的旗号,狂生性格已见端倪。
  《清史/郑燮传》言其落拓不羁,倔强不驯,“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少年得志的板桥,后来在乡试中却抬不起头,多次名落孙 山。24岁娶徐氏为室,为生计到仪征设塾教书,“舌耕”糊口。待父亲郑立庵去世时,板桥膝下已有二女一男,生活更拮据。此时板桥书画已小有名气,打点行装到扬州卖画养家。
  而立之年本当有作为,板桥却堕入了人生低谷期,“谋事十事九不殆。”初涉画坛,卖字卖画受人白眼,他又傲气,其志并不在书画,“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不得已亦借此笔墨为糊口觅食之资,其实可羞可贱。”戏谑调侃自己是“半饥半饱清闻客,无锁无枷自在囚。”接下来还更惨。男孩夭折,妻徐氏不久又病逝,小女儿出嫁,也无力置办嫁妆,几成布衣饿夫,性格渐由狂变怪。古时书画家中洒脱不羁者常戏称“风子”,“风”即“疯”。五代杨凝式佯疯自晦,被称为“杨风子”。板桥自称有“如酒如骂两种痴癖”,以“郑风子”自居,委托好友吴于河刻“郑风子”闲章,铃于书画之首。
  


  “环境也创造人。” 这是卡尔马克思的名言。板桥原本也是个寻常书生,不合理的社会造成板桥怪异性格。封建时期的读书人,若想光宗耀祖施展抱负,出路就一条——科举。举国上下读书人均以科考为己任,“去到考场放个屁,也为祖宗争口气”,板桥虽怪却未能免俗。他乡试多次败北,并非不才。科举题出自《四书》,答案以朱熹注疏为准,写的是僵化的八股文,板桥文章出手不凡,却难合八股取士之标准。怀才不遇,春非我春,秋非我秋,更使自负的板桥嬉笑怒讥,慷慨啸傲:“如灌夫使酒骂座,目无卿相”。
  但板桥并未认命,一门心思想应考,精力多花在啃《四书五经》上。一度躲进翠竹环抱的扬州天宁寺发愤攻读,把“四书”从头到尾抄写一遍。青青翠竹给板桥激荡魂魄的灵感,鞭策他与命运抗争:“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他自信有实力,终有攀月折桂的一天。
  二十年坎坷路,命运似乎同这才学之士开足了玩笑,重归于好。雍正十一年(1733),板桥赴南京乡试中举。三年后乾隆登基,板桥再次告捷,在北京殿试登进士榜。年已44岁的板桥大气长舒,“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随即又得友人程羽宸资助,娶黄花闺女饶氏为续弦。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间好事频频来,板桥高兴得不亦悦乎。
  然而,板桥高兴得早了些。他没想到,当官得有官提携,虽然中榜,无人荐举,依然难谋官职。板桥原来颇自负,羞于开口求人,一晃六年过去了,板桥依旧是“江南一梗顽”,醉卧竹亭无人问。板桥急了,再不能死要面子坐冷凳,焦灼窘迫之际,想起早些年出游北京结识的允禧,此人虽贵为康熙的皇子、当朝皇帝乾隆的叔父,却无皇亲富贵气,自号紫琼道人,喜与山林野逸、破屋寒儒谈诗论道,弄毫舞墨,对板桥格外垂青。当年板桥登门拜访,允禧亲自卷起袖子割肉款待。并说,“昔日唐皇亲手为李白调羹汤,今亲王下手为板桥割肉,有何不可?”有如此关系,也是个不小的“后门”。世风既如此,板桥也只好随俗。委婉地请允禧举荐,未几便获得山东范县知县一职。
  回首科场,板桥自嘲自己乃“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自古朝廷多三朝元老,而像板桥从布衣到七品芝麻官历三朝者却罕见。50岁的板桥终于混了顶乌纱帽,这在现在已是退居二线的年纪。
  
  “些小”县令“恨不得填浸了普天饥债”,有心要救世,无力能回天
  一匹瘦驴,驮着个心热血热的郑板桥,赴范县任。
  范县地方豪民显贵聚集城门,迎接县太爷的到来。毛驴过去,他们没想到骑驴老头是新主,焦急翘首看远方。板桥到衙门,衙役以为来个告状的,哨棍一横不让进。走马上任第一天,新知县的怪举就传得沸沸扬扬。
  长期栖游于市井之中的板桥,已过多品味了人间苦涩辛酸,对民间疾苦有切身体会。在与“扬州八怪”之一金农书信中他谈到,“织女乃衣之源,牵牛乃食之本”,与舍弟家书说农夫乃“天地间第一等人”,人间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板桥当官志在“泽加于民”,上任后重视农桑,体恤民情,政简刑轻,狱无冤民。他讨厌“坐曹一片吆呼碎,衙子催人妆傀儡”,出行不坐轿,不鸣锣喝道,不打“回避”、“肃静”之牌。夜间巡视,仅叫一小吏打着写有“板桥”的油纸灯笼作前导。日间常身着便服穿草鞋到四乡敦促民耕,访察民情,上司几回巡查,衙门找不到板桥的影子,原来他在陇上“看耦耕”。他发现大户作弊,把自己应负担的赋役转嫁给贫困无依的草民身上,于是革除旧制,使大户豪民无法作奸舞弊。此举立遭地方权贵的激烈反对和指控。尽管板桥勤政廉政,案无留牍,上司却不给他好脸色,以为板桥“于州县一席,实不相宜。”
  


  官场,这个神秘陌生的场所,远不是板桥想像中的那回事。板桥没当官想当官,当了官才明白当官的苦恼和无奈。
  乾隆十一年(1746),板桥调任潍县。时年大旱,禾苗绝收,野菜挖光,以至“人相食”。板桥眼见荒年百姓苦得“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果断下令“开仓赈贷”,灾民凭条领取。僚属劝其勿贸然行事,板桥说:“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同时令“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粜,活者无算。”(《重修兴化县志》卷八)秋后,他还干了件破天荒的事,将百姓领官粮借券当众全部烧毁,给仇视他的豪民留下中伤话柄。
  板桥当官人称怪,怪在有财不发,怪在有福不享。
  民谣曾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代多贪官,坐朝堂者贪,知地方者贪,奉圣命巡查吏治的钦差也贪,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官小官相庇护,层层搜刮侵吞民脂民膏。有人说宦海有同大染缸,板桥却能洁身无染,当官不当官一样穷,穿的是布袜青鞋,吃的是粗粮稀粥,将古格言“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书之悬于室。板桥52岁在范县喜得一子,未想小儿经不起“天荒食粥”的折腾,6岁夭亡。这一刀捅得板桥老泪纵横,哀哀欲绝,疯颠颠地在小儿坟头洒下饭粒:“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
  当官当到这种份上,怎不叫人扼腕长叹。
  这个“潦倒山东七品官”,对民间苦难充满关注和同情,以反映民瘼为己任。板桥认为“叹老嗟卑,是一身一家之事;忧国忧民,是天地万物之事。”山东巡抚包括向他求字画,他乘机借“竹”发挥,画幅墨竹并题诗呈上: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令,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桥抒发的不仅是个人心中的块垒,而是民众的大疾苦,庶民的大无奈。
  人人皆言板桥怪,其实我觉得更应看到板桥内心的仁慈。他同情弱者,主张人人平等,在与舍弟家书中多次交代要善待佃户及其子女。他希望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人都不为衣食而忧,特刻闲章“恨不得填浸了普天饥债”以明心迹。他幻想社会清明,道不失遗,“留取三分淳朴意,与君携手入陶唐。”此是何等仁爱之心?民间口头留传许多板桥轶事,百姓津津乐道,文人载入书中。《小豆棚杂记》有则轶事:潍县崇仁寺和尚与附近的大悲庵尼姑私通,被好事者捆绑送縣衙。板桥见两人年纪轻轻,动了侧隐之心,做出有违大清律法的判决,双双还俗成婚配。并即兴赠诗:“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是谁了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在封建礼教桎梏下,板桥敢为情张目、为情护卫、为情开道,自招来卫道士们一片中伤诽谤,我则感动良久。徐悲鸿先生言板桥“寓仁慈于奇妙”,此当为一例。
  板桥初上任时心怀煌煌抱负,可惜一个“些小县令”能耐太小,有心救世,无力回天。数年知县当下来,板桥许多想干的事干不了,却又不得不干些不想干的事。人在官场,身不由已,有时不得不睁一眼闭一眼,容难容之人,忍难忍之事。原本疾恶如仇的板桥,这种忍让有如眼中渗入了沙子般难受。他疾愤地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其真意隐藏加注于下的小款中:“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聪明人为何要装糊涂?社会环境所迫。板桥的“难得糊涂”与辛弃疾的“欲说还休”有异曲同工之妙。稼轩拍遍栏杆且缄口,板桥看透世道装糊涂,但两人心底都亮堂,欲言又难言,欲忍又难忍。“难得糊涂”实际是不糊涂,是明眼人的无奈的克制与忍让。
  这种忍让如煎熬。
  板桥“尽历遍,官滋味”,“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不堪看。”几番折腾,进退维谷,终于悟到自己苦苦追寻二十多年的仕途竟是南珂一梦,“加泽于民”与“立功立德立言”之志皆成泡影,只能又到竹园中去寻求解脱了:“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
  青青翠竹林,永远是板桥的精神乐园。
  竹涛过耳,若黄钟大吕之声,似天籁和鸣之曲,“足以散怀而破寂”,青青翠竹,永远慰藉板桥的心灵。但板桥非竹林隐士,他总得入“冷无烟”的衙门,那年月怪才当怪官,不砸锅才怪。
  封建时代当官自有当官道。南宋蔡京几起几落而腾达,并非靠运气,而是靠他弄权伎俩。板桥堂堂君子,才识放浪,磊落不羁,受不了繁琐礼节的束缚,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虚伪,不肯屈耻奉迎,不肯同流合污,心中憋的那股气,终有爆发的时候。
  这天来了。
  乾隆十八年(1753),潍县又遇大旱,灾民断炊。板桥“为民请赈”,拍案顶撞不顾庶民死活的监察御史,脱却官服掷鸟纱,向肮脏的官场投去鄙夷的一瞥,回扬州重操书画旧业。
  板桥去官日,“百姓遮道挽留”,走后潍县父老还思量,交口称誉不绝,“家家画像以祀”,并在潍城海岛寺建生祠纪念,口碑流传至今未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官场少了他无足轻重,艺苑多了他却很有斤两
  仍是一匹老驴,驮着白发银须百感交集的板桥,缓缓向扬州。
  扬州,居南北交通要冲,自古便是个经济、文化繁华地。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流经此地;隋炀帝三下扬州,隋堤杨柳依依。有人说“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此地“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聚集一班意气相投、各具秉性的奇才怪士,有着独特的艺术文化氛围。
  “官到闲时更读书”,板桥为官的12年中,从未丢弃笔墨,诗书画大有长进,有人把他比作唐代“诗书画三绝”的郑虔,称他是“郑三绝”。扬州艺苑同道伸开双臂,欢迎板桥的回归。秀才李啸村即兴赠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板桥的加盟,给历史丰富了众人知晓的“扬州八怪”的佳话。
  从市井到官衙,又从官衙回归市井,板桥心灵历程交织着痛苦和苍凉,涉足人世持正气,何其难矣!南墙无情,多少人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学得圆滑起来。板桥痛定之后,更多的是顶撞南墙不回头的坚定,如他笔下的翠竹,“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这种吐纳风云之气概,是何等大气。
  历史歪打正着地把板桥逼入鬻字卖画之道,官场少了他无足轻重,艺苑多了他却很有斤两。如此成全了板桥的不朽。
  我注意到板桥文章为书画之名所掩。文学乃一切艺术的灵魂,书画作品得力于其扎实的文学素养。“夜深更饮秋潭水,连月带星舀一瓤”,不是“怪才”,何能出此清新巧妙绝句?更让人惊叹的是他针砭时弊的“掀天揭地之文”,“呵神骂鬼之谈”。《悍吏》、《私刑恶》中对“斩筋抉髓剔毛发”,“不断人喉抉人目”的贪官悍吏大胆揭露鞭挞,充满悲愤的火药味;《逃荒行》、《思归行》、《还家行》用酷似杜甫“三吏三别”语调,钩画出催人泪下的清代饥民流亡图。潍县任上写的《竹枝词》广为百姓传颂:“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挑又被拿。”别忘了板桥生活的康乾时期,虽称“盛世”,却也是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之时,轻者革职流放;重者寸磔凌迟,诛连九族。“维民所止”被当作是要砍掉雍正的脑袋;“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乃对清廷大不敬,吟诗者莫明其妙身首异处。士人战战兢兢,许多有才华者转向考据学,钻到发黄的故纸堆中消磨光阴。板桥是性情中人,疾愤和激昂的情绪常伴随着他,满眼牢骚,豪气天纵,骨鲠在喉,一吐才快:“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如同一个狂怪兀傲之士在向统治者下战书。清人评说板桥“一生跌宕牢骚,奇趣横生,俱流露于词中。”我想板桥如此放言,“直摅血性为文章”,能保住项上人头,已是很幸运了。
  对政治权威的无畏,是古今文人皆难具备的品格。
  镜子只能照人脸,文学、书画作品倒可见人品情操。清人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中评述板桥诗、书、画三绝中有真气、真意、真趣,最让我心动的是“倔强不驯之真气”。
  板桥厚实的文学功底增添了书画作品的文化内含和艺术魅力,也构成了板桥艺术特色。他画画几乎每画必题,或诗或文,内容时出新意,追求诗书画完美结合。我喜爱板桥画的墨竹,更喜欢题款中飞珠溅玉之句。在他的笔下,竹既怀谦谦“君子之德”;又具昂昂“大王之风”。他咏竹的脱俗,“雨晴风定亭亭立,一种清光是羽仪”;他赞颂竹的谦逊,“我自不开花,免招蜂和蝶”,更多的是赞扬竹的傲岸风骨,“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
  北宋画家文与可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板桥进而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竹三段说。板桥还认识到书法与绘画两者的通融性和互补性,“以书之关组,透入于画;又以画之关组,透入于书。”画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之”,收到“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
  王安石说“丹青难写是精神”,板桥晚年画竹更有了韵味。禅诗有言“开悟之前,砍柴担水,开悟之后,砍柴担水。”同是挥毫画竹,悟与不悟大不同。板桥再不是“二十年前旧板桥”,正如他自己所言:“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笔下风竹,想像奇特,千姿百态:“忽焉而淡,忽焉而浓。究其胸次,万象皆空”,自诩“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板桥强调画竹不要盲目追随他人:“画竹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从人不得其法,今年还是去年。”不盲从并非不借鉴,他从八大山人的绘画悟出以少胜多的道理,晚年画竹以简胜,竹枝竹叶一减再减,“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枝疏叶朗,减得恰到好处,自有一种古淡的气息,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板桥66岁时,曾在一幅画竹图上题下总结性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板桥在世书画之名已蜚声遐迩,远传朝鲜、日本。朝鲜李朝英宗的宰相李艮也投名请板桥赐予墨宝。好附风雅的商人,巴结讨好板桥,或奉银登门求书求画;或下帖请入家中敬为上宾。过去对板桥曾冷眼相看者也陆续找上门来求书求画,如此便给板桥拿架子的机会,看不顺眼的即便八抬大轿也不答理。自谓“吾画兰画石画竹,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传闻其所作字画有“三不卖”:达官显贵不卖;不喜欢者不卖;生计够时不卖;時人皆称怪。
  当时鬻字卖画者未贴公开润格,板桥又开先例,公开贴出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下面还附有一段诙谐文字:“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君子作无益语言也。”读此段话,似乎闻到满纸铜臭味,其实板桥非爱钱,而是对自己作品的珍惜。《清史/郑燮传》言其晚年卖字画略有赢利,出门背个布袋,里面装有银两果品,遇到穷苦乡邻,随时解囊相助,民间口头流传许多板桥救人危难的故事。
  书画作品是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名码实价才体现其价值。早年书画只在皇宫内廷、衣冠贵族“小圈子”里展玩,与民众有着遥远的距离。板桥悬牌开出润笔价码,虽说是为了“稻梁谋”,却无意中为书画走向民众开辟了大道。民国时期名人卖画均订润格,皆从板桥学来。
  
  嬉笑玩世,游戏笔墨,“麻丫头”无意中竟成为丑书鼻祖,为后世拓出一条“化丑为美”的新路子
  板桥有个鲜为人知的小名叫“麻丫头”。原来兴化民间风俗,生儿怕夭折,往往取名“丫头”,如此可以瞒过闰王爷的眼睛,不被索命鬼抓走。板桥生来脸上有几颗淡麻点,父母便给他取个小名“麻丫头”。板桥嬉笑玩世,游戏笔墨,刻个闲章:“麻丫头针线”,将书画作品视为“女红”,天下尚无第二人。
  板桥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字体在八分(隶书)和楷书、行草之间,真草隶篆“四不像”。时人横看竖看不入眼,竖看横看总难看,千年以降,无人为之。兴许是“高书难入俗眼”,于是不少人视之为“怪诞”、“野狐禅”,斥其为歪门邪道。面对拮难板桥只当秋风过耳边,依然我行我素,将“麻丫头针线”闲章钤于书法作品之上,既是敝帚自珍,又为反唇相讥。
  当时尚无迹象表明,这个有几粒淡麻子的“丫头”,将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步千古,永领“丑书”之风骚。
  书贵创新,忌依傍和模仿,这是古今书家一致的见解。唐李北海云“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宋黄山谷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临池即便达乱真的地步,也还是个“书奴”而已。钱南园的一手漂亮颜体字,遭来一片非议。宋徽宗赵佶把楷书写得瘦干干的,反得“瘦金书”之美称。
  艺术规律就是如此,独辟蹊径者为上。
  书法发展到唐代狂草出现之后,书体演变大体完成,俱有高峰在列。从东晋“书圣”王羲之屈指算来,隶书无人超越汉隶,楷书有欧颜柳赵四大家,草书颠张醉素得狂名,行书苏黄米蔡各显风骚,还有康熙推崇备至的董其昌,书坛名家林立,无情地给后代书家戴上了“紧匝咒”。行家总可以从你的作品中找出历代书家的影子来,或称继某某之“衣钵”,或说带某某之“胎记”,后来者难以摆脱步趋相从之虞。当今书法家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走自己的路”,可前人走过的路万万千,纵横交错扭结成一张天罗地网,你想独闯一路吗?走着走着,就走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上去了,尽管你觉得这路是你胼手胝足开辟的。
  这是雨果的断言:“一个普通人只能作出规规矩矩的东西,只有非凡的天才能驾驭创作。”
  因此,我领略了板桥的杰出。
  板桥生活的康乾时期,朝廷提倡“馆阁体”,以乌黑、方正、光洁为美。“齐恒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身居高位者的偏好与倡导,对书风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科举试卷就以馆阁体为标准,天下学子纷纷效仿,结果出现千人一面,千笔雷同的现象。板桥早期也不得不加入这支和谐的合唱队,能写一手端庄的楷书。但板桥只是把馆阁体作为仕途的“敲门砖”,中了进士就弃而不用。他对书画艺术的理解是“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才有可能“自树其帜”。
  其实“馆阁体”并非不好,只是追随者太多。假设天底下只有一人写此体,同样是个大手笔。
  乍看板桥体,也确实让人不舒服,总有压抑之感。其形偏扁,上松下紧,如顶烧饼叫卖的武大郎。仕途、生活不顺意的板桥,桀骜不训,有意向馆阁体叫劲。你要求方方正正,我偏将字形压得扁扁状;你要求大小一致,我偏写得大大小小;你要求光洁,我偏写得锋毫四出;你要求乌光黑亮,我偏写得有浓有淡;你要求章法工整,我偏来个“乱石铺街”。心中憋气,用笔忽重忽轻,转折重蹲;当长反缩,当短又伸;或长者更长,短者更短;极大小交错,揖让呼应,聚散欹正之变化,长矛大戟,竖枪横刀,笔墨线条透露出强烈生命抗争意识,与石涛说的“精雄老丑贵传神”暗合,展示其“历坎坷而志不屈”的人格魅力,令人耳目一新。
  我以为,板桥不舒服的心态自然写出不舒服的字,得带几分幽默去欣赏“板桥体”才会入眼。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小时父亲带我去看马戏,女演员在高悬的细钢丝上潇洒利落地前后翻斛斗,博得全场掌声。及后上来个幽默小丑,模仿女演员的动作,左倒右歪,似乎要从高架的钢索上摔下来,观众惊叫声声,为他掐把汗。我说这人演不来为什么敢上台?父亲说小丑是师傅,欲坠未坠才是大本领。我想书法也同此理,平正容易险峻难。“乱石铺街”是书家对“板桥体”章法的定论,我觉得如此说还不够味,少了点鲜活生命的内含。板桥随意写出的汉字,像一群带着脚镣登台跳舞的小丑,形体怪异,动作夸张,各显诙谐,默契组合,令人忍俊不禁。相比之下,“馆阁体”如老生亮相,虽有板有眼,却都不苟言笑,总是老一套招式。
  丑,经艺术形式的表现就会化丑为美,美得让你感动。
  书法作品的优劣,最终会由“时间”这个最公正的法官来评判。平庸的作品被历史淘汰,我们已无缘得见。历经三百年的时间考验,“板桥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我认为板桥是丑书的弄潮儿,拓出一条化丑为美的新路子。在板桥之前,还没有一人写出如此“四不像”的难看丑书。早于板桥的傅山提出“宁丑毋媚”的见解,但他的字并不丑。“板桥体”丑得有格有调有神韵,丑得让人过目不忘。诚然,世无十全十美之人,也无十全十美的书法。“板桥体”幽默诙谐,无庙堂高古之气,也难有风舞琼花之姿,有些作品体差异过于分明,未能柔合得天衣无缝,异体字频出,便生拼凑之嫌。
  在书法这条道上,你能做到“前无古人”即可不朽,不必担心“后有来者”。板桥在真草隶篆四体中打出一个漂亮的擦边球,“无一人与之同”。君可知当今书坛“以丑为美”的流行书风正猛,实际上都是板桥名下的徒子徒孙所为。称板桥为丑书鼻祖,至少有“六分半”的道理。
  板桥晚景萧条。膝下无儿,以侄郑田为嗣。“七十衰翁淡不求,风光都付老春秋。”乾隆三十年(1765)十二月十二日,兴化拥绿园翠竹在凄凉的冷风中唱起了挽歌,哀伤一个经典人生的终结,呜咽竹声忽而大作,听去更像生命的凯歌,板桥开怀顺声遁去。
其他文献
20年来 ,中国农业改革走过了许多艰辛曲折的道路 ,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 ,改革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完善。
“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面向市场技术创新 ,在节能上做文章 ,把化肥做精做细 ,强化营销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这是 9月 1 8日来自泸州天然气化工集团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在一种和谐、民主、自然的教学过程;有效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设计应该是紧凑而又通俗易懂;有效教学应体现在以学
优良玉米自交系———黄早四  黄早四系由作物所育成的高配合力、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2~1997年在全国累计应用7.18亿亩,共增产粮
救生软梯的使用方法救生软梯是一种可折叠起来的移动式梯子。在多层建筑发生火灾或发生意外事故,楼梯及通道被封闭的情况下,可用救生软梯营救、疏离被困人员。救生软梯由挂钩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为明确烯肟菌酯和丙硫菌唑混剂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可混性,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室内联合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
田阳壮、汉族比邻而居,田阳壮、汉语长期相互接触与影响,各自从对方吸收了一批词语。主要对2900个田阳壮话词汇和田阳平话词汇进行计量比较,比较两者中完全一致、部分相同及
1、1929年,王淦昌成为清华大学第一届毕业生2、20世纪60年代,王淦昌与夫人吴月琴在位于中关村的宿舍区内3、1992年,王淦昌(左三)与严济慈(左四)、何泽慧(左五)、钱三强(左六)
平均变化率公式在直线斜率、线性规划、直线与圆锥曲线、函数单调性和导数定义中都有应用,熟知其公式,能很好的助力解题.1.直线斜率例1若过两点A(-a,0),B(5,-a)的直线的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