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老 庄是庄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志坚的《孔孟毕竟是两家》,指出孔、孟学说的异同,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精髓,原本不能混为一谈。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就我的肤浅认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教化,而孟子提倡仁爱,“教”和“仁”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虽然都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论,但在阐述和认识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孔子更多地寄希望于“上智”“人和”,不遗余力地争取权贵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孟子的“仁”所关注的是民生的现状,与当朝的君主简直没有妥协的余地。“不肯为了做官而抛弃政治原则,不愿稍微降低人格尊严而迁就当权者”(鄢烈山《孔孟高下论》)。把两者混为一谈,是学术上的偷懒,其后果是把研究的问题庸俗化,概念化,不利于向更深的层面拥火前行。
  这还使我想到了另一个拉郎配:“老庄哲学”。
  在一些文章和讲话中,时不时出现“老庄”的说法(与简称“老、庄”不同),甚至把隐逸、避世、道教的一些教宗,统统归于“老庄”,这也是不太负责任的。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他的“无为”是为了更多的有为,有韬光养晦的味道。他的所谓“无争”,实际上也是一种争,是很有水平的“争”,无为而为,无争而争。这种“柔道”,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动善时。夫不争,帮无尤。”他从事物的正反关系中提炼辩证法,如祸福,阴阳、巧拙、智愚、雌雄、刚柔、进退等等,为“无为”的理论找到依据。
  而庄子虽然也崇尚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可以看出他的自然观,但他更多的是强调“适志”,在对人生的认识上,他比老子更深一层。楚威王给他高薪,请他做官,他认为是玷污他的人格,是把他当祭神的牺牛。“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司马迁评价他“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他是整个儿的“无为”,“无争”,以求快适。他当过一回漆园吏,整天睡觉,没几天就提出辞职。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气节是很高的。
  胡适曾将孔子的“教”比做“father’spolicy”(爸爸政策),将孟子的“仁”比做“mother’spolicy”(妈妈政策),说明两个理论基本观点不尽相同。老子的修身之道,有一个著名理论,就是“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是纯真的,眼睛亮晶晶,心地纯洁无瑕,比一切道德修养的境界都要高洁。他说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就是复归于婴儿。
  在这一点上,庄子的“忘我物化”境界,也与老子不同。他有两个故事,一是妻子死后,他不但不感到伤心,反而“鼓盆而歌”,他的解释是“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他所说的“通乎命”,即是他认为世间万物,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百年之后又变而为死,这样就好比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一样。妻子已经回归自然,安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甜蜜酣睡,我庄周悲而哭泣,是不明智的表现。所以弄个盆子,为她的死放歌。这种“物化”的见解,与佛教的轮回理论相似。二是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他认为不但人可以复归自然,然后又聚气成形,还能异化成其他生命。他做的蝴蝶梦,表明他追求无羁自适的理想,比照他的“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可以发现他的“无为”观与他的老师迥异。所以当老子听说他梦蝶,告诉他:你的前身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时,他很为之得意。
  从“father”到“mother”,到婴儿,到蝴蝶,可以看出先哲们的理论各异其趣,各有自己的意识和风骨,也各有其深厚的底蕴。既要研究,就不可老是一概而论,把他们装到一个盒子里,打上一个标签。这样简单的做法,很难称之为学问。如果世界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理论,可以将其并为一谈,那还叫理论吗?
其他文献
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当即饮下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  
期刊
中国鬼怪故事直指的是人心,也就是竭力获取世俗的情感共鸣。凛然一惊,继而三省吾身,算是最高境界。  虽谈鬼色变,但中国人自古喜谈。从《搜神记》到《聊斋》,大家对鬼的态度并不神圣,只是用鬼代言中国的劝世理论和因果报应,成为一种民间的娱乐消遣。中国鬼怪故事直指的是人心,竭力获取世俗的情感共鸣,用以逃离现世和现实的污浊。而这些年,国人“谈鬼”诞生出一种包含童年记忆、城乡变迁史、人生荒诞感的特殊鬼故事,共同
期刊
最初提倡国学的人是个什么想法呢?  时间转到清末,西学东渐。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为了挽救中国文化,避免其被西方文化所吞噬,而提出国学、国故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在那个时候大概就是指的区别于西学或者外国之学的中国固有之学术。  这个中国固有之学术与毛佩琦教授的中国所有之学术就有很大区别了。  1  固有,中国本来就有,产生于中国,并在中国哲学框架之下形成体系的一切学术。所有,除了固有之外,外来之学融入
期刊
中国古代文化,儒释道精神蕴涵其中,有着高深的智慧和内涵。以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来说,是闲情逸致,更是修身养性,故有“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之说,造诣深者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修炼文化。  琴棋书画,在我国古时被称为“四艺”,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常以此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讲究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
期刊
中国书体大体经历了陶文、甲骨文、金石文、竹木简、帛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这一演变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其中从陶文到金石文演变了五千多年。这一时期,书体存在多变性、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事实上,书体是以象形、具象向抽象和理性的过渡。  最初的文字是刻画在陶片上的,这是现在流行的观点。其实,最初的文字是刻写在岩石上的,这些被称为岩画的画面记录了人类的最初生活及其对自然的敬畏。岩画大
期刊
“天下”是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的一种笼统说法,该词最早是出现在先秦古籍中,比如《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庄子》中还有一篇文章取名为“天下”,这时的天下具体而言,大概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王权所统治的范围,夏商时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周代则包括了长江流域的湖 北以及江浙地区等地。另外,周边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虽未被“王化”,但因其没有形成稳定的国家,所以其所居之
期刊
梳妆台前的美人  1644年立朝的大清帝国总共延续268年,从1861年至1908年,它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  47年间,慈禧发动过两次政变,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原因何在?除去她的个性、能力,梁启超在《论正统》中有分析:千百年来,历代最高统治者自诩受命于天,独掌专权,是为正统。专制制度到清代已高度成熟,皇权正统思想也深入人心——吴可读以服毒自尽为同治争嗣子,戊戌变法之后慈禧欲废光
期刊
中国古代武术究竟有着怎样的面貌,人们对此的概念多半来自影视剧作品以及各类武侠小说。事实上,在著名的敦煌壁画中就保存着许多有关中国古代武术的珍贵画面。从时间上看,这些画面从公元4世纪直到14世纪,上下绵延约千年,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也对研究中国武术的流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敦煌壁画被很多学者称为“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有大量与武术相关的信息和图像。比如早期洞窟中的“金刚力士
期刊
范文澜说,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天字第一二号学说;齐思和指出:“吾国学术思想,受五行说之支配最深……(五行说)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之中心。”他们的话,道出了五行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文哲界于阴阳五行说,尤其五行说研究书多文众,但真相似仍模糊。陈荣捷就曾指出,“阴阳与五行的概念,溯源甚古,而且其源头可能各不相同,然而其历史仍甚模糊”。然文哲界所不传知的是,1980年,天文学界已在彝族十月制旧历法的启
期刊
春秋时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面有菜色,一段时间后脸色渐渐变得朗润。子贡为之惊诧,问其所以然。闵说:自己没读书前,一心想做达官贵人,内心多有煎熬,故面有菜色。如今跟着孔老夫子读书,与同学切磋,视荣华富贵为尘土,心境恬淡安稳,因此容光焕发。  某资深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