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的生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贯穿语文课堂的一根线,如果这根线断了,那么再精彩的论说,也会变得枯槁乏力,再诗意的表达,也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我觉得,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愿意读,并且读得精彩,读得到位,仿佛与文本、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有了一次默契的对话,而不是单纯地听教师在讲。
  在上《土地的誓言》这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课前预习朗读,课上继续跟读——品读——诵读,各个环节自然衔接,学生书声朗朗、酣畅淋漓,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愉悦的,满足的,是喜欢的,是读有所获的。具体来说,我做了以下安排:
  一、预习朗读,读通读顺
  课前的预习,让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三遍,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圈点勾画,无论何时,都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记得,那天下午,我用移动“和教育”与家长沟通,在学生读完之后,回复短信于我。我简单统计了以下,29个孩子中,有27个孩子家长给我回复了类似“已读完”的短信,其中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刘紫晨的妈妈,她说:“孩子课文已读完三遍,就是没有感情。”在之前,我多半会让学生预习完课文时,把基础知识呈现在预习本上,光口头上说一定要把课文多读几遍,从来没有让家长陪伴着读。那次突发奇想,想用短信与家长沟通,效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
  是课下充分的朗读,让孩子在课上抓住了展示朗读的机会,找到了位置,获得了兴趣和自信!
  二、示范朗读,入情入境
  课前预备铃响,我开始检查昨天的朗读效果。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朗读的机会,我用排火车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起来读三行左右。效果很好,很熟练,能够达到我的预期,但是在感情处理上,在节奏把握上,还不够接地气。于是,我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一边听名家的朗读,一边跟着他的节奏与语调来跟读,跟读了一遍之后,我发现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于是又跟读了一遍。
  看到每个孩子都是那样投入,那样对土地充满深情,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陷入沉思,时而表情凝重,时而又激昂有力。是时候举手展示朗读了。这个朗读不是单纯的来读,而是边读边品。于是自然地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个别品读,你言我语
  课堂上,我建议学生用这样的语言说话:“请大家看_____,我读出了_____”。
  我让学生静下心来小声自读,或者默读,边读边批注,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体味写在空白处。七分钟的准备之后,令我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指名了十几个学生,他们边读课文边读自己的批注。这一次的读,不仅通顺而且富有深情,几乎每一个句子都有品读的地方,班里好几次自发地响起了掌声,这些掌声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学生们受到的感染与启发,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自己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有心的学生,意识到文章的第一二句,没有人品读,就提议让老师来,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在品读完之后,同样的掌声再次响起,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当老师真的是太幸福了。
  四、选择诵读,争分夺秒
  还有八分钟就下课了,我选取了三个部分,选择一处进行背诵。
  第一部分是从“当我躺在地上的时候”,一直到“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段话中有各种东北特色,有引发想象的大量形容词,还有整洁的排比句,可赏析的点比较多,能够背过绝对是有益处的。
  另一部分是文章最后一段中“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秋天……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同样描写故乡土壤的句子,能触动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视觉,甚至能让我们的每一寸肌肤都能感觉到一种恬淡、淳朴、静肃,这样的句子能背下来,又该增加多少诗意。
  第三部分是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出现的歌曲《松花江上》,我没有对此作过多的干预,因为课堂上,完全属于学生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我多么希望学生能够将课堂四十分钟运用到极致,不忍心浪费这有限的时间。
  五分钟的计时开始了,学生们集中精力进行背诵,不放过一分一秒。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在课上激发起他的兴趣,并促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那这节课就是有意义的。最后,检查的结果是,有七八个同学举手说背过了。另外,还有些不太敢举手的同学,还没背熟。我挑选了两个同学进行背诵,结果都能够背下来。尤其是康意超,他背的很熟,也很有气势。
  最后,我让学生齐声朗读或诵读《松花江上》,伴着这有节律、有气势的诗歌,结束了这节普通而又让我回味、引我深思的一节课。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要重视“读”,并教会学生“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唯有阅读,尤其那些适合朗读的文章,学生可以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诵。像是《土地的誓言》一样,这个朗读训练的过程,就是从“听读”开始,细细润泽,慢慢推进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拨动着心扉,激发着朗读欲望。
  “读”,是语文的生命,不管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不能忽略,因为这就是源,就是本。只有追根溯源,重视“读”,才能让语文这条承载文化与积淀的长河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教材是高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文本依据,教师在运用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围绕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修订与补充,因为教材具有普适性,在学生经过教材到实现课程标准这一过程中,教材越接近学生,他们就能越快越好地接受并主动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本文从根据课标重组教材、挖掘本土周边素材以及引入时代新鲜信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材处理  狭义的
【内容摘要】纠错本作为习题订正的一个载体,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份犯错误的证据,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学生如何让失败真正成为成功之母,学生如何在错误中找到信心找到进步的可能,合理充分利用好纠错本是关键。  【关键词】错题 整理 思考 自创  我喜欢让我的学生在错误前面放一个形容词beautiful(美丽的),实现愿望的过程是曲折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还有学生的配合,纠错本,这是一个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已经从简单的知识认知转为生活化的理论教育,让学生在感悟现代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教育”。现代生活与信息技术是互通有无的,结合现代的教学理念,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是赋予当下课堂教学工作的使命,是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是本文所阐述的中心话题,点滴教学实践经验仅供同行们借鉴与发扬。  【关键词】物理 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
改革再一次卷土而来,三门主干课程语文、数学、外语的比重新鲜出炉,它们不再平起平坐,外语还可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再者数学难度逐年下降,区分度也随之减弱;而未来的语文,广度、深度都在扩大,是决定学生档次的一个最重要关节,现在这形势“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可谓实至名归呀!语文水平的提高注重平时的积累,临时抱佛脚那只能鸡飞蛋打,所以小学不抓、中学不牢,那就只能坐等失败。  学生的学
学生的作业批改是一线教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还能够通过学生的作业看出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讲的不够深入的地方。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批改,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对应的找到自己的欠缺之处,进而通过教师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数学老师,如何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批
班级中的后进生问题,令一些班主任头痛,觉得无从下手。在一个班级中,后进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和各项工作的进展。鉴于这一情况,我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视为我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下面就如何促后进生转化,谈自己几点肤浅认识。  一、找准症结,有的放矢  学生中的后进生都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是较顽固的、难改的。班主任批评时切忌
数形结合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数学中应用广泛。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在分析问题时通过对题目文字的描述并结合图形来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化抽象为具体,将语言文字用图形表示出来。数和形在初中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分离,在初中数学中很有研究价值。在二元一次方程组、锐角三角函数、轴对称图形以及概率等问题的研究中都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这样说道:“《古诗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能以言人同有之情也。”读到这句话时,我感觉用“同有之情”来解读诗歌的情感再合适不过了。  什么是“同有之情”?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弄清什么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就是那些千百年来经过时间的历练和淘洗,仍能穿越时空,让人们读之口齿留香,念念不忘,萦绕心怀,能够产生某种情感共鸣的优美的古代诗词,它经典不在于它的“古”和倚老卖老,而
人物走上前场,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正如戏剧中人物出场一样,出场效果好,可赢得满堂彩;出场效果不好,观众就会失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小说中的人物如何恰到好处地“走出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设计的。《故乡》以“我”的视角展开情节,相继出场四个人物——母亲、宏儿、杨二嫂、闰土。这四个人物的出场方式各不相同,各有其妙。  1.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式出场就是不经过任何引入,人物跟随着情节发展,直接亮相出场
有效教学与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有关系吗?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个角度,一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每个学段的每一个学科都需要研究有效教学,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二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实际与理论毫无疑问地存在一些差距,职业高中的体育课堂没有应试压力甚至是没有考核压力,常常因为师生两个方面的不准确认知,变成一个对于提升体育素养乃至于提高学习素养缺乏有效性的场合。而要改变这一现状,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