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沈春耀指出,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张晓明表示,香港国安法是香港发展重返正轨的转折点,可以扭转乾坤,产生变局效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法可安香江”。

筑牢香港特别行政区防控国家安全风险的制度屏障


  沈春耀首先介绍说,制定香港国安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关键步骤和重要的立法任务。这部法律是一部兼具实体法、程序法、组织法内容的综合性法律,明确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对有关国家安全事务的根本责任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等6个方面内容。这部法律凝聚了各方面共识,体现了党中央精神,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的意志和心愿,从制定过程来看完全符合立法法定程序。在无文本、有文本、人大常委会审议过程中,都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方面的意见。
→ 7月1日,香港市民在太平山顶广场举行国歌快闪活动,庆香港回归,贺国安立法。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摄

  他表示,相信有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有全国人民包括香港同胞广泛的支持和拥护,这部法律的公布和施行一定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一定能够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张晓明指出,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这部法律体现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总要求,把“一国两制”的原则和底线进一步法律化,筑牢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防控国家安全风险的制度屏障,对“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具有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央更加注重治港制度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更加注重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更加注重用好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权力,并且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理体系有机结合,从而牢牢把握香港局势发展的大方向和主导权。

体现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權


  张晓明在回答有关驻港国安公署的问题时表示,驻港国安公署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非某个中央部门派出的机构。其行使的权力已经超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范畴,而且涉及国家秘密,因此其执行职务的行为不受香港特区当地机构管辖,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按照香港国安法的设计和规定,将来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支执法、司法队伍,各自形成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刑罚执行各个环节在内的完整的“全流程”的管辖。这样既做到分工比较明确,管辖划分比较清晰,同时又能够互补、协作和支持,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和机制体系。
  沈春耀应询指出,驻港国安公署和国家有关机关对本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行使管辖权,针对的只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是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的重要体现,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执法司法机关的支持和加强,也有利于避免可能出现香港基本法第18条第四款规定的紧急状态情形。
  在回答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否还需要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问题时,沈春耀表示,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这部法律都不取代基本法第23条要求特别行政区自行立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何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及其实施,不得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法律相抵触。

坚守“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完美结合


  针对一些国家妄称香港国安法违反“一国两制”,张晓明回应表示,香港国安法完全符合“一国两制”方针,是把坚守“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完美结合的一部法律。立法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一国两制”,立法内容也没有超出“一国两制”的框架,也可以预见立法效果,肯定会使“一国两制”实践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张晓明强调,中央怎么能够对各种反中乱港势力在香港肆无忌惮地从事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坐视不理呢?“一国两制”是我们的国策,没有任何人比我们更加珍惜“一国两制”,没有任何人比我们更加了解“一国两制”的真谛,也没有谁比我们对“一国两制”更有定义权和解释权。
  针对有的国家声称要对中方一些官员采取严厉制裁措施,张晓明表示,这是强盗逻辑。我们现在做的是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这完全是我们的内政,关他们什么事?中国人看别人脸色、仰人鼻息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在回应香港国安法是否会限制香港居民的权利和自由这一问题时,沈春耀指出,香港国安法高度重视尊重保障人权这一重要的法治原则。香港国安法总则中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法治原则。该法还明确规定,依法保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根据基本法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的有关规定享有的包括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在内的权利和自由。
  (摘自7月2日《人民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创新的崛起,金融科技在体验和服务上优于传统技术条件下的金融服务,让支付、投融资、银行理财等服务更高效精准,重塑了新的金融业态。众多银行开始重视技术,追求智能化、自动化,让科技赋能。  科技赋能已是发展的主旋律  交通银行副行长沈如君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迅猛,数字化智慧化的社
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宣传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比较担心“枪打出头鸟”效应,总觉得宣传部门应该低调行事,高调就会挨打。一些干部不但坏事怕曝光,好事也怕宣传,认为“人怕出名猪怕壮,宣传多了没好处”。  与前些年相比,如今敢于坦然面对媒体甚至与记者交朋友的领导干部,确实越来越多了。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干部仍对媒体怀有敌意,见了记者躲着走。他们将这种行为自我标榜为“低调务实”,却忘了“意识形态工作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习俗丰富。剪窗花、写春联、打年糕、看花灯……你又经历了怎样的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过春节的方式也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与时俱进的,也彰显着时代的气息。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三代人的春节记忆。  黄桂文(78岁):小时候,我特别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好吃的。那时候家里穷,孩子又多,能吃饱饭就心满意足了。有一年,家里杀年猪,我和哥哥姐姐们乐坏了,拿着纸糊的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老年教育普惠发展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解普惠性老年教育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选取了上海3所老年学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老年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老年教育在人口年龄、类型的覆盖程度上不足,当前老年教育并未满足老年学员的需求,在多个角度仍有发展空间。据此,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夯实老年教育已有基础,全方位提升
到贵州旅游,除了感受清秀旖旎的自然山水、热情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兴许还能收获一些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面对苗族银饰、刺绣挑花、布依族地毯、贵州蜡染等多达上百个种类的手工艺制品,游客们惊叹贵州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少数民族心灵手巧之余,总忍不住挑几样带回家。  今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芹,讲述了赤水竹农通过非遗赤水竹编脱贫致富的故事,“一根成
王宏甲 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福建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等。所著《宋慈大传》被译英文在伦敦出版。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总撰稿。最新作品《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入选2018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并被改编拍摄为电视连续剧《中国天眼》。  内容简介  本书
当前,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稳步推进,部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普遍得到增强,在推进强军事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依旧存在,如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位围着官帽转,嘴上无杂言、心中有问号,行为无越轨、认识有盲区。那么,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处理做官做人做事之间的关系呢?  习主席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必然是一个品德高尚、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必须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必定对国家发展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当然,也必定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用“不平衡不充分”这六个字来描述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也是非常准确和贴切的。新时代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也面临着新挑战、新困难与新机遇,社会保障作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制度体系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178个——这是同中国建交国家的最新数字。  今年,短短4个月内,萨尔瓦多、布基纳法索、多米尼加同中国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正如萨尔瓦多总统桑切斯·塞伦所评价:这是“正确的一步”。同中国建交将给每个萨尔瓦多人带来更多机遇。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国际“朋友圈”的扩大,无疑是中国与世界互融互通进一步加深
央行和财政部之间的争论,折射出诸多问题:目前去杠杆和化解防范金融风险的节奏及功效不甚理想,化解防范风险和稳增长之间的拿捏不甚从容,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不甚有力。换言之,谁主要负责去杠杆,谁主要负责保增长,分工不甚明确,责任亦不甚明确。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状态,则见仁见智。从央行人士的角度出发,自身又要在金融稳定委员会的领导下将资金从表外逼回表内,又要兼顾市场流动性不能变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