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研究生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能力之培养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asdf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讲授,以答辩和展示其研究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第一关;以自身长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托,从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出发,系统、深刻、中肯地剖析了研究生语言表达欠佳的心理、思维、技术、技巧和准备等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实施结果显示: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讲授能力,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5-0412-05
  
  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研究性学习已普遍受到青睐。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职责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开始到撰写报告、答辩、成果展示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的自主决断过程,教师只起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要推广研究性学习,就离不开学生的答辩和成果展示,所以,学生课堂讲授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课堂讲授能力主要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斯大林说“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西方社会更是把“舌头”、“金钱”和“核弹”视为人类生存的三大“战略武器”。社会实践反复说明,语言表达能力是相当重要的。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学问,在研究生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观学术界对本课题的研究及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述较多,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论述较少,对如何提高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论述几乎没有。在大量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论文中,有的从宏观上分析了几点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原因,又从宏观上笼统地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显得不痛不痒。有的从几点具体操作方法出发谈了谈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没有从深刻的心理与思维背景出发,论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文章缺乏深度,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本文从研究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自主讲授出发,探讨研究生如何提高讲授能力。以语言表达的规律为线索,深刻而系统地分析了造成语言表达质量不高的心理原因、思维原因、技术原因、技巧原因、准备原因。并根据笔者的长期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切实的借鉴。
  一般来说,口头表述良好的标准是: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标准,语速适中,语调起伏顿挫;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繁简得当,首尾照应;用词准确恰当,态度大方,姿势端正,眼看听众(目光注视至倒数第二排同学的脸,可使全班同学感受到说话人的目光),不能望天望地望窗外,不可抓耳挠腮。
  从语言表达的规律来说,说话从开始产生到完成所需的时间很短,却经历了几个环节:①说话意念产生,受某种动因的刺激而萌发念头,“想说话”;②内部语点产生——初步选定话题,并从信息库提取与话题相关的语点,想好了“说什么”;③内部语言编码——围绕话题扩展语点,选词造句,组织语言结构,想清了“怎么说”;④外部语言输出,用适当的语音、语气、语速等,把话“输出来”,完成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换。这就是说话的心理过程[1]。
  
  1排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想说话”
  
  现在研究生许多达不到语言表达的良好标准,首先在于他们不“想说话”。而“不想说话”主要是由于心理上的障碍导致的。
  目前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心理问题是:①不当的羞怯心理,羞怯是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因害羞而不愿意或不敢对他人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心理状态;②不良的自卑心理,自卑是学生与人交往中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③过度的紧张心理,紧张是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精神处于高度的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表现为神经兴奋情绪亢奋,过度的紧张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思维中断、动作失常、行为失控、不能有意识进行语言表达,如出现暂时性的结巴,语无伦次,甚至有的学生紧张得浑身发抖,大脑一片空白,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④过度的焦虑心理,焦虑是学生个体感到对当前的或预感到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消极的情绪状态,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则会损害学生正常的心理活动,严重影响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激情;⑤反常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与人进行交往交流的沟通障碍,既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突出的表现是,要么态度偏激,不能交流沟通,要么情绪对立,不配合,不响应,无法交流沟通;⑥失常的恐惧心理,突出地表现为不敢见人, 遇到生人就心慌意乱,忐忑不安,神经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特别是遇到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不敢见面,不敢交谈[2]。
  只有解决以上心理问题,才能驱除提高研究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第一只拦路虎。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重要,心理问题不解决,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的潜力,也无法发挥出来。而解决心理问题就是要克服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心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感觉到:诸如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心理都可以归因于: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成绩的好坏;对自身的能力不自信。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成绩的好坏,相信自身的能力,则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所谓不在乎就是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告诉学生,在讲授的时候,不要在乎自己讲得好不好,不在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在讲授过程中你应该关注讲授本身,别人的评价、成绩的好坏不应在这时牵扯你的注意力。而事实上以上杂念通常难以摆脱,这主要是因为错误的心理暗示造成的,讲授者往往固执地认为,其他同学会密切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会非常关注自己讲得好还是坏。其实,同学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密切的关注你,有的同学表面上认真听,说不定思想已经开小差了,即使认真听的人,也说不定是想了解你讲的内容,而并不十分在意你讲授的优劣。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是最关注你讲授优劣的人,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企及。至于你讲授得不好,同学会不会笑话你呢?笔者认为一般来说,同学们都是不会笑话的,即使极少数自负的同学笑话,也只是放在心里面,只要他没有表现出来,你就当他没有笑话你。所以,你可以做到心中无人,目中无人,心中无物,目中无物。那么,教师对讲授者的态度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讲得非常好,老师会赞美你,你讲得不好,老师会同情你,心中在考虑如何帮助你,即使你讲得不好,极少数老师有可能会讥讽你,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在你讲解的当口,表现出来,只要没有说出来,你就当他不存在。而且本来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老师不会以一次讲授成绩的优劣来判定一个人一门课程成绩的优劣。所以,在讲授的时候,面对同学、老师你应该没有什么顾虑,可以做到心中无物心中无人。只要心中没有任何想法和顾虑了,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心理就消失了,这样就能够自如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将原来准备好的东西很好的表述出来。那么,如何做到相信自己的能力呢?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的能力的确不如别人,你叫我如何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一句话应该这样来进行分析。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由于你求胜心切,生怕自己的能力不如人,在长期的消极暗示下,你就真的认为自己不如人了;二是你的能力真的不如人。要知道认为自己行是非常重要的,自信会给人的心灵以积极的暗示,这种积极暗示所带来的正面心理能量是相当大的,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力量。如果你真的比别人行,你就坚信你比别人行,坚持积极的思维毫不动摇。也许你真的不比别人行,你也不要那样理性,因为人和人是不同质的,而且别人行的地方,你可能不行,别人不行的地方你可能就行,况且目前还没有发明一种仪器,能测量出,一个人到底是怎样地比别人行,或比别人不行。再说在很多情形下,别人并不知道你行还是不行,比别人强还是比别人差。既然这样,你就含糊地认为自己行,要知道认为自己行是非常重要的,是取得成功最最基础的条件,它可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哪怕你是非理性地认为你自己行,你的心灵都会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产生巨大的心理能量,鼓舞着你去努力奋斗,过了一定的时间你就会真正的比别人行了。人一旦相信了自己的能力,就有充足的底气克服与战胜羞怯、自卑、紧张、焦虑、逆反、恐惧等负面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讲授成绩。
  为了消除消极的心理影响,除了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改变心态外,作为教师还应该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师生关系演变成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状态,而学生则完全是被束缚的对象,正是这样一种教育把学生由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变成了缺乏主体意识的,在人前不敢说话的“非人”。笔者在给研究生上课时,曾经问过学生:“你们课堂讲授能力为什么提高较慢呢?”学生说:“主要是课堂上有老师存在,课后没有老师在的时候,同学们互相争论、辩论,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我们其实很怕老师的,总生怕在老师面前说错话”。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教导与接受,先知与后知的鸿沟,而是作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知识领域的过程中相互对话,互动合作,其中“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所以,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老师首先应该从心底里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内心接纳学生与学生心心相通,这样,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使学生感到温暖和宁静,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不怕老师了,精神就放松了。教师鼓励的眼光,肯定的微笑都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如:真棒!你的讲授真出色;看谁讲得最好;我们来场比赛,看看谁是冠军…… 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魅力及时做出正面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示由衷的高兴。结果不十分好,可以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对于很不好的表现,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你尽力了,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愿意吗?”对与众不同的精彩表现,更该调动全体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
  
  2培养思维能力:解决“说什么”和“怎 么说”
  
  研究生达不到语言表达的良好标准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学生不知“说什么”和“怎么说”,这是目前学生表达能力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表达不畅,突出地表现在语言表达的方式上,使人感到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语句不通;②语言表达不够,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意愿或思想的程度上,使人感到没有说明说透,缺乏表达的深刻性和全面性;③语言表达不精练,抓不住重点和中心,就是把握不住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所在[3]。
  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这两个问题牵涉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语言是思维范畴诸经验的表现。”人类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这就决定了口才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系统中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首先是培养学生广泛的思维能力。广泛思维能力往往表现为口头语言表达得丰富灵活,绚丽多彩、旁征博引、联想丰富。不少学生思维跨度小,语言枯燥乏味,只能在一个问题上绕来绕去,思路总打不开。对于这些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他们就同一个话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从而达到在口语表达时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的目的;其次是培养学生深刻思维的能力,深刻思维能力是口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面,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完全地把握事物,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事物的现状把握它的发展过程,从具体领域进入到抽象领域,从原因探索结果或者反过来从结果追溯原因,最后做出科学结论;第三是培养学生精确思维的能力。精确思维由思维明确和思维严密两部分构成。思维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每一个词语概念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做出判断前后一致,语义确定不变,表达中能抓住中心问题,不混淆命题,不转移论题,是非分明,而思维严密就是指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思考问题全面、周到、细致,能科学地反映事物多面性,发展性和复杂的联系性,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出现的语无伦次,条理不清,层次混乱,观点材料不统一,不协调,论据不足,牵强附会甚至破绽百出等毛病是因为思维严密性考虑不周所致[4]。
  而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头脑中要有原料,为了使学生心中有货就必须平时多积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词汇的习惯。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一定的语言词汇,所以学生要记忆和积累一定的词汇、短语、精练的句子、短文、另外还需积累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日常交际用语。
  
  3训练语言技巧:解决如何表达得清楚、 准确
  
  研究生达不到语言表达的良好标准的第三个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将语言表现出来,这是目前学生表达能力存在的技巧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表达不清,主要反映在对语言表达的内容方面。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②语言表达不准,主要是说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标准,不准确。如口头语言表达普通话的音调不标准,甚至是别音错音,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练习和实践,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观赏名人诗歌朗诵、著名的电影对白,分析、体会、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然后进行模仿,让学生上台表演,同时介绍相关的呼吸、共鸣、吐字归音等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表情达意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把学生放在微格教室中训练,让他们面对摄像镜头一个一个地去演讲,演讲完了以后,再将录像播放出来,让他们看一看自己演讲时的状态,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这时自己存在的问题就一清二楚了,如此反复几次,学生说话的水平就明显地提高[1]。为了很好的输出语言还要把握好口语表达的节奏,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张与弛 急与缓,断与连,轻与重。口语表达要求根据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采用相宜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兴奋、发怒、急切、危险,应速度较快;沮丧、悲哀、忧虑、思考,宜速度较慢。故而要根据表达需要调节速度,快慢交替。口语表达必须注意运用停顿,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的传神达意。在讲授中,语言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语句之间,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有长短,都属于停顿范畴;有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不休止、不停顿的地方,就是连接。一篇稿件由许多表达独立意思蕴涵的语句组成,对那些重要的,主要的词或词组,讲授时,要着重强调,以便突出的明晰的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
  
  4做好充分准备:达到如行云流水的境界
  
  现在研究生都达不到语言表达的良好标准,第四个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准备讲授的内容,在讲授之前,胸无成竹。
  每次讲授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讲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使讲述层次性强,讲解者应将讲稿的层次、逻辑解剖出来,并默记于心,在脑子里过一遍。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哪里是论点,哪里是论据论证,均烂熟于心。对讲稿还要在字词层面上去品味它的声音、分量和色彩,在句读的层面上琢磨出它的情感、语脉、文势,把讲稿的情和理通过有声语言准确、生动的传播出来。讲授前,以上的一切内容在都要在讲授者的脑海里不断浮现数遍,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一旦开始讲授就能讲得层次清楚,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准确,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
  上文所述提高研究生课堂讲授能力的方案,是笔者多年研究生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反复循环中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笔者将这一套方案实施于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用这套方案训练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课堂讲授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均达到了语言表达良好的标准,保证了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为他们日后谋得教职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雅灵.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 张国民,武英耀,赵付明.大学生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张国民,武英耀,赵付明.应重视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 廖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2).
  
  On Reform of 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Method and Raising of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How to Enhance Graduate Student’s Lecture Ability in Class
  Deng Yiwu1 Deng Houping2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2.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3)
  AbstractLetting the student give a lecture independently in class,reply and demonstrate his or her research result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investigative study.In the 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enhancing students’ lecture ability in class is the first step of implementing investigative study.On the basis of the author’s long-term graduate student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language expression regularity,this paper analyzes systemically,profoundly and critically the psychology,thought,technique,skill and preparation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graduate student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concrete and operational solutions with a showed implementation result,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lecture ability in class.
  Key wordsgraduate student,lecture ability,solution.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我国会计学学术型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除一少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更多的毕业生走向了实务界,这使得会计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与社会的期望以及现实有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应该正视这种差异并创新当前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从学生和雇主两大利益相关群体的角度,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了一个会计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新模式,以期为改善和提高我国会计学学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
[摘要]16、17世纪是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初期。其双轨模式的教育分别培养了社会的上层管理者和下层劳动者,契合了时代需要,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关键词]英国教育,双轨模式,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9.56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4-0293-03    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16、17世纪的英国教育形成了事实上的双轨模式。上层社会中的贵族士绅
[摘要]在现代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师生教学互动的作用越来越大。讨论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确定主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上台讲演、提问答辩和评价考核等环节,学生可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果。利用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
摘要:中职教育是为中国制造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摇篮,苗族银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借助3D打印和计算机模型设计技术,让没有文字记载的苗族银饰加工技术教学更加科学和直观,提高苗族银饰工艺教学质量。  关键词:3D打印 中职 银饰 教学 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为中国制造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摇篮, 3D打印技术与苗族银饰工艺教学相结合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苗族银饰品工
[摘 要]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目标指引下,如何利用教育现代化,克服教师专业发展“倦怠期”,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命题。对教师专业发展“倦怠期”的成因展开分析,利用教育现代化的契机,为教师专业现代化发展的自觉追求提供策略,帮助教师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自觉追求专业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 教师
山体滑坡的诱发团素  1.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  2.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3.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山体滑坡的前兆  1.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3.滑坡体前部出现横向
[摘 要] 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在近年内纷纷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全国306所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年招生数量已达2.2万名。虽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大量具有环境工程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客观上为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但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方面较理工科院校薄弱,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时代需求不断完善和建立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本文
摘要: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在这场全民抗疫中涌现了很多值得我们致敬的英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从这些“声音”中让我们看到了从小接受规则教育的重要性。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为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字:新冠疫情、规则意识、教育一、大疫当前显国色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阖家团圆的除夕
[摘 要] 通过比较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方法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实施的情况,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不同专业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对它的看法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方法受到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欢迎并且得到了全面顺利的推广。与此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思想上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给予了高度的认同,但他们有限的语言水平以及根深蒂固的被动学习的
[摘要] 新建高专院校的师资现状是:学历层次较低、职称层次较低、教研科研能力相对较差、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差。实证分析后提出的对策建议是:理顺行政隶属关系,减少外界干预;提高教师待遇,增强学校吸引力;科学制定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新建高专院校,师资,定西师专,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