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6周后胰岛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索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6周后胰岛素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就诊的81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100例健康对照人群为对照组。所有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服用盐酸舍曲林或文拉法辛。测定患者抑郁症状、BMI、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结果 抑郁症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β均低于健康对照(P均<0.05),经6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表现出了胰岛素水平和HOMA-β升高趋势。 结论 抗抑郁药物可独立的影响胰岛素分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长期应用抗抑郁药物对体内糖-胰岛素平衡的影响。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37-03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和糖尿病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2],这种关系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有可能增加抑郁症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3]。有前瞻性研究显示,抑郁症是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强预测因子[4]。另有纵向研究显示,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生抑郁症[5],但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二者的双向联系[6]。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病状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阐明抑郁症患者体内糖-胰岛素平衡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影响二者双向联系的一个重要可能因素是在两种疾病状态下使用的药物,而目前药物对此种双向联系的影响仍不明晰。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抗抑郁药安非他酮改善情绪和体重可独立预测血糖的改善[7]。但另有糖尿病预防研究显示抗抑郁药物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8]。同样,也有大范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应用抗抑郁药物与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9]。
  不同抗抑郁药物结合的受体不同,对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的影响也不同。有研究提示目前应用的SSRIs类药物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一定的关系[10]。为进一步明确抗抑郁药物与体内糖-胰岛素平衡关系,本文比较了健康人群与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之间的糖-胰岛素平衡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抗抑郁药物(舍曲林和文拉法辛)对这一平衡关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就诊的81例抑郁症患者(19~65岁)为研究资料,均经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按DSM-Ⅳ诊断标准诊断。排除标准:以往有任何抗抑郁药物治疗史,近3个月来有药物滥用史,患器质性精神疾病、精神迟滞、痴呆者,手术及严重躯体疾病者,孕期、哺乳期患者,2型糖尿病病史患者,HbA1c>6%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100例健康对照人群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计算BMI。
  1.2方法
  所有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服用盐酸舍曲林(50 mg/片,国药准字H10980141,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或文拉法辛(75 mg/片,进口药物注册证号H20120145/H20120146,分包装批文号国药准字J20120038,美国惠氏药厂),均经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于治疗初始和抗抑郁药物治疗6周后评定21项HDRS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初始和抗抑郁药物治疗6周后分别于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HbA1c应用自动硼酸盐亲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空腹胰岛素浓度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腺β细胞分泌功能(HOMA-β)[11]。胰岛素抵抗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5。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应用χ2检验,连续变量应用t检验,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1例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的临床特征,见表1,两组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χ2=0.03,P>0.05),年龄无显著性差异(t=0.36,P>0.05)。但抑郁症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t=3.63,P<0.05)、HOMA-β也低于对照组(t=4.57,P<0.05)。两组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HOMA-IR≥2.5)无明显差异(12.3% vs 14.0%,χ2=0.115,P>0.05)。
  抑郁症患者治疗6周后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见表1,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治疗6周后的HOMA-β水平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轻微上升(t=0.25,P>0.05)。此外,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3.6% vs 13.6%, χ2=0.00,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β显著降低。另外抗抑郁药物治疗可能帮助恢复体内糖-胰岛素平衡。同时也发现胰岛素抵抗发生率和空腹血糖在健康对照人群和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目前,抑郁症状和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尚未阐明。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异常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过程[12]。另有研究在行为水平显示,抑郁症与情绪化进食模式和行为改变相关,比如缺乏能量、快感缺失、缺乏锻炼,这些都可能与空腹血糖损害有关[13]。从分子水平来看,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应答可能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4]。但本研究中我们并未发现抑郁症严重程度与糖尿病危险因素(BMI、HbA1c、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HOMA指数)相关。有文献结果显示二者有关联的研究中大多患者年龄较大[15],进一步研究可能要考虑混杂因素,如环境、饮食、生活方式以及5-HT对进食行为的影响等。   有研究提示SSRIs类药物对体内糖-胰岛素平衡有影响[16],但也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只有抑郁症状而不是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与该平衡关系相关[15]。这种差异可能与抽样方式、试验设计、年龄、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等有关。本研究招募的均为首发未用药患者,这样就可以理清抑郁症本身、抗抑郁药物与糖-胰岛素平衡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经6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胰岛素水平和HOMA-β有升高的趋势,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与不同用药亚组分析是一致的。尽管治疗6周后的BMI可能是混杂因素,但6周时间较短,BMI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总之,本研究发现应用舍曲林和文拉法辛可能会直接影响抑郁症患者胰岛素水平和HOMA-β。对于长期应用抗抑郁药物对体内糖-胰岛素平衡的影响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17]。
  综上所述,健康对照人群与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抗抑郁药物可独立的影响胰岛素分泌,治疗抑郁症的同时考虑抗抑郁治疗和糖-胰岛素平衡是必要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长期应用抗抑郁药物对体内糖-胰岛素平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翠春. 度洛西汀与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治疗的比较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 49(28):64-65.
  [2] Renn B N,Feliciano L,Segal DL.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of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1,31(8):1239-1246.
  [3] 任会鹏,王岚,王学义. 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反应的对照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 6(17):1-3.
  [4] Pan A,Keum N,Okereke OI,et al.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J]. Diabetes Care,2012,35(5):1171-1180.
  [5] Luppino F S,de Wit L M,Bouvy P F,et al. Overweight,obesity,and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10,67(3):220.
  [6] Pan A,Sun Q,Czernichow S,et al.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obes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wom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11,36(4): 595-602.
  [7] Anderson R J,Gott B M,Sayuk GS,et al. Antidepressant pharmacotherapy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ates and predictors of initial response[J]. Diabetes Care,2010,33(3):485-489.
  [8] Rubin RR,Ma Y,Peyrot M,et al. Antidepressant medicine use and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during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and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J]. Diabetes Care,2010,33(12):2549-2551.
  [9] Ma Y,Balasubramanian R,Pagoto SL,et al. Elevated depressive symptoms,antidepressant use,and diabetes in a large multiethnic national sample of postmenopausal women[J]. Diabetes Care,2011,34(11):2390-2392.
  [10] Isaac R,Boura-Halfon S,Gurevitch D,et al.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 inhibit insulin secretion and action in pancreatic β cells[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3,288(8):5682-5693.
  [11] Trikudanathan S,Raji A,Chamarthi B,et al. Comparison of insulin sensitivity measures in South Asians[J]. Metabolism,2013,62:1448-1454.
  [12] Krishnan V,Nestler EJ. Linking molecules to mood: new insight into the biology of depress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0,167(11):1305.
  [13] Lyketsos CG.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more on what the relationship might be[J]. Am J Psychiatry,2010,167(5):496-497.
  [14] Chang HH,Lee IH,Gean PW,et al. Treatment respons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major depression: association with C-reactive protein[J]. 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 2012,26(1):90-95.
  [15] Pyykkonen A J,Raikkonen K,Tuomi T,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use,and insulin resistance: the PPP-Botnia Study[J]. Diabetes Care,2011, 34(12):2545-2547.
  [16] Silva N,Atlantis E,Ismail K. A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Pitfalls of secondary analyses or a promising new approach to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J].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12,14(1):8-14.
  [17] Ryan JP,Sheu LK,Critchley HD,et al. A neural circuitry linking insulin resistance to depressed mood[J]. Psychosomatic medicine,2012,74(5):476-482.
  (收稿日期:2013-09-0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了解徐州市贾汪区高血压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2871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徐州市贾汪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24.17%、58.07%、10.52%和14.89%,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09~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实验组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复苏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复苏输液量及输红细胞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浮针疗法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A组接受浮针治疗并服用安慰剂,B组服用度洛西汀并接受模拟浮针治疗,C组服用安慰剂并接受模拟浮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评定疼痛疗效和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后三组SF-MPQ各项评分均有所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30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脊椎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过程中是否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确诊率和常规CT与螺旋CT对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的诊断表现。 结果 使用螺旋CT进行检查的观察组的脊椎肿块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原发骨质疏松(primary osteoporosis,PO)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行PFNA内固定的43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设立为Ⅰ组,另选择同期行Gamma钉内固定40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迟发颅内出血)和对照组(无迟发颅内出血),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迟发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60岁和男性患者迟发颅内出血发生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Plt及Hgb降低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Hgb、Plt1、Plt2和GCS评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我院骨科18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186份有效问卷中,本科及以上83人,及格率87.5%;大专95人,及格率74.74%;中专8人,及格率72.29%。本科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P15年38人,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5.79%;6~15年83人,及格率57.83%;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DOG1在常见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DOG1在20例正常涎腺组织及154例14种常见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17例腺泡细胞癌均呈DOG1阳性,其中14例(82.4%)呈弥漫阳性;85.7%(6/7)的基底细胞腺癌见DOG1染色,其中3例(42.9%)呈弥漫阳性;42.9%为(3/7)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37.5%为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猫爪草总皂苷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猫爪草总皂苷,3H-TdR掺入法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猫爪草总皂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猫爪草总皂苷对HepG2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均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 结论 猫爪草总皂苷能较好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  [关键词] 猫爪草总皂苷;人肝癌HepG2细胞;细胞增殖  [中图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癫痫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癫痫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110例女性癫痫患者及96例男性癫痫患者进行观察,并设立健康女性45例及健康男性40例作对照。收集癫痫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各组分别测定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癫痫组骨密度异常比例及甲状旁腺素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女性癫痫组骨密度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