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浮针疗法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A组接受浮针治疗并服用安慰剂,B组服用度洛西汀并接受模拟浮针治疗,C组服用安慰剂并接受模拟浮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评定疼痛疗效和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后三组SF-MPQ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治疗后SF-MPQ各项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SF-12评分显示,三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CS和MCS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浮针疗法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相当,能较好地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浮针疗法;度洛西汀;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05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to the pain in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 and its effect to the quant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Totally 108 patients with PS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group A, group B, group C), group A received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and placebo, group B received duloxetine and imitated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and group C received the placebo and imitated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All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simple McGill pain scale (SF-MPQ) and health questionnaire(SF-12 Chinese version) to assess the efficacy for pain relief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6th weekend of the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pre-treatment SF-MPQ scores, the post-treatment on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all groups(P<0.01) and no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Physical component scale(PCS) and mental component scale(MCS) of SF-12 in all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ree groups(P<0.05) while no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B(P>0.05). Conclusion Both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and duloxetine have similar effect in pain relief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 with 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Key words] Floating needle therapy; Duloxetine; 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Quality of life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PSPD)是神经症中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为持续而严重的疼痛,且无法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给予解释。该病在各类医疗机构都很常见[1,2],国外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该疾病普通人群的终身患病率5.4%[3]。由于患者通常表现出一个或多个部位的疼痛,导致患者常常在多个科室进行检查和治疗,花费大量医疗费用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因此,PSPD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损,国内外均有报道PSPD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人群[4-7]。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度洛西汀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但接受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会产生恶心、便秘、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8,9]。浮针疗法由符仲华先生于1996年发明,研究显示,该疗法可快速有效地治疗软组织伤痛、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内脏痛,而且除了进针时的轻微痛感,几乎没有其他副反应[10,11]。   自2010年起,我院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萧山区中医院三家单位,对108例PSPD患者采用浮针疗法、度洛西汀、安慰剂采用双盲法、随机组间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临床前瞻性研究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萧山区中医院三家单位心理科、针灸理疗科诊治的PSPD患者,均符合ICD-10神经症中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诊断标准,年龄19~64周岁,男女不限,病程6个月以上,近两周内无服用抗精神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史。并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有可能影响本试验的躯体外伤、手术、传染病、恶性瘤、高烧或其他急性疾病者;对度洛西汀过敏者;躯体、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有显著异常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其中男40例,女68例,年龄20~60岁,平均(40.30±9.67)岁,病程6~15个月,平均(10.25±3.50)个月。将观察对象发放随机号码,1∶1∶1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6例,各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浮针并口服安慰剂治疗,B组采用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并接受模拟浮针治疗,C组采用口服安慰剂并接受模拟浮针治疗。具体方法:①浮针疗法: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不同,指导选择舒适的体位。明确患者的疼痛点,确定进针点,对于小范围病痛则选择距离病痛约5 cm处进针,对于大范围、多痛点的患者则选择距离痛点约8 cm处进针,进针前对针刺部位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与皮肤呈15°进针后沿皮下向前推进,以患者无酸麻胀等感觉为度,否则是针刺太深或太浅,需调整进针角度。运针采用扫散动作,频率为100次/min,以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标准结束运针。运针完毕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皮下软管套,并在进针点用棉球和胶布贴附,防止感染,留针12 h后抽出。治疗隔日1次,5次为1疗程,间隔3~5日,治疗6周。②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和安慰剂:均由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1261),颜色、形状、大小、包装与口感完全相同。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商品名:奥思平,每片20 mg,起始剂量为40 mg/d,2周内加至60 mg/d。安慰剂为中性片剂,用法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相同。③模拟浮针治疗:在距痛点上、下、左、右处(多数情况下在距痛点5~8 cm)为进针点,常规消毒,进针2 mm以便留针,留针12 h后抽出。治疗隔日1次,5次为1疗程,间隔3~5日。三组患者均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和生活质量。④双盲法:即先由1~2名精神科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1名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对患者做出诊断后进入药物清洗期,然后由一名药剂师根据患者的随机编号分发度洛西汀或安慰剂,同时通知针灸治疗师进行浮针治疗或模拟浮针治疗。该药剂师不参与临床工作,不与患者发生任何联系。临床疗效和量表评定由2名资深医生专门负责(经一致性检验Kappa>0.9)。诊断医师、药剂师、针灸师和临床评定医师间不交流患者的治疗情况。
  1.3 评定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等评定疼痛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SF-MPQ量表分为三部分:①疼痛评定指数(PRI)包含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分(11个感觉性词)、疼痛分级指数PRI情感分(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以0、1、2、3分表示,计算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②目测类比定级法(VAs)为一条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其中画线以表示疼痛程度。③现有疼痛强度(PPI)分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疼痛疗效评定:对于非恶性疼痛,有临床意义的目标是疼痛程度改善30%(减分率≥30%),显效率为减分率≥50%评定为显效[12],根据SF-MPQ量表的PRI总分计算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判定,治疗6周末PRI总分减分率≥50%评定为显效,≥30%评定为有效,<30%为无效。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接受相同处理方法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检验。
  2 结果
  2.1三组疗效结果比较
  B组脱落2例,C组脱落3例,均因经治疗后中途退出。疼痛改善情况: A组36例中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有效率72.2%; B组34例中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有效率70.6%,A、B两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C组33例中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9例,有效率42.4%,C组与A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C组与B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F-MPQ评分比较
  治疗前各组SF-MPQ在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分、疼痛分级指数PRI情感分、疼痛分级指数总分、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五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间PRI感觉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I情感分、PR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分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现有疼痛强度PPI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PRI感觉分、PRI情感分、疼痛分级指数总分、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之间两两比较: A组与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F-12评分比较
  治疗前各组SF-12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二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各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理总评分(PCS)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总评分(MCS)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之间两两比较:A组与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是一种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临床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的持久性疼痛,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引起这类持久性疼痛症状。PSPD在临床多选用抗抑郁的精神类药物给予治疗,度洛西汀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该药还可有效治疗许多疼痛障碍,包括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肌纤维疼痛等[13],但服用度洛西汀可导致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8,9]。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针刺治疗方法,是从传统的针灸疗法中发展和变化而来,浮针疗法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留针时间长,留针期间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埋针能明显提高疗效。行针简单,只有扫散法包括平扫和旋扫。其强调扫散操作的好坏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自1996年,符仲华等用浮针疗法治好了一例网球肘患者以后,不断探索浮针疗法的适应证,经历了从治疗四肢部位软组织伤痛、躯干部病痛、内脏痛到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四个阶段。浮针疗法的中医理论源自“皮部理论”、“以痛为输理论”、“近治理论”及“《内经》刺法理论”,据目前文献资料显示,大部分学者认为其镇痛机理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神经系统调节和体液因素影响的产生有关[11,14],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在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在治疗第6周末SF-MPQ各项评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第6周末SF-MPQ各项评分A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有效率也相当(χ2=0.23,P>0.05),提示浮针治疗与度洛西汀治疗疗效相当,且优于安慰剂,表明浮针治疗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对缓解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的SF-12生活质量量表是SF-36的简版,是美国波士顿健康教育研究所研制的普适性简明生命质量量表SF-36 的简化版,全面反映了人群的健康状况,SF-12量表条目简单短小、操作用时少,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分量表,SF-12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5];具有快速应答、普适性较好的特点。而通过SF-12问卷调查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浮针治疗与度洛西汀治疗在提高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相当,并好于安慰剂。表明浮针治疗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PSPD患者的疼痛、抑郁及焦虑症状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16]。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相当,浮针疗法可有效缓解PSPD患者的疼痛症状,能较好地缓解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PSPD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推广。
  [参考文献]
  [1] Hilderink PH,Collard R,Rosmalen JG,et al. Prevalence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and 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 in old age popula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younger age groups:A systematic review[J]. Ageing Res Rev,2013, 12(1):151-156.
  [2] Pieh C,Lahmann C,Heymann FV,et al. Prevalence and comorbidity of somatoform disorder in psychosomatic inpatients:a multicentre study[J]. Z Psychosom Med Psychother,2011,57(3):244-250.
  [3] Cronje RJ,Williamson OD. Is pain ever "normal"?[J]. Clin J Pain,2006,22(8):692- 699.
  [4] Aigner M,Forster-Atreffleur S,Prause W,et al. What does the WHOQL-Bref measure? Measurement overla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 chronic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J]. Soc Psychiatr Epidemiol,2006, 41(1):81-86.
  [5] 骆艳丽,吴文源,李春波,等.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上海精神医学,2007,19(1):19-22.
  [6] Luo YL,Heeramun-Aubeeluck A,Huang X,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quality of lif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J]. Psychol Health Med,2014, 19(6):744-752.   [7] 吴琼,刘畅.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8):222-224.
  [8] 黄美珍,潘学武,谢玲,等. 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作用[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1):48-50.
  [9] 陈建玲,钱敏才. 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1,30(5):612-614.
  [10] 肖安菊、夏有兵、符仲华,等.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杂志,2013,33(12):1143-1146.
  [11] 符仲华.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240.
  [12] Dawn A Marcus. Duloxetine use in painful conditions[J].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1,12(8):1333-1340.
  [13] Masuda R1,Itoh M,Suzuki T. Duloxetine for chronic pain management: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use[J]. Masui,2013,62(7):814-821.
  [14] 郭春艳,王苏娜,李绍荣. 浮针疗法近十年的临床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66-67.
  [15] Farivar SS,Cunningham WE,Hays RD. Correlate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mmary scores for the SF-36 and SF-12 Health Survey,V.1[J]. 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07,(5):54.
  [16] Williams LJ,Pasco JA,Berk M,et al. Pai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2, 72(6):452-456.
  (收稿日期:2014-07-0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技术在体检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妇保科体检并进行TCT宫颈细胞学检查的65 613例女性患者,对其中细胞学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对这类人群的检查结果做一回顾性研究分析。细胞学诊断标准按照TB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酮II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 方法 通过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丹参酮IIA,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另外分为丹参酮IIA组、AG490组、丹参酮IIA及AG490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 结果 CCK-8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 结果 STNR组和STR组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及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AMI患者QTV及HRV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比较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心肌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心率变异性、QT变异度、QT变异系数等。 结果 健康对照组QT间期与心率呈直线相关(r=-0.822,P < 0.01);急性心肌梗死组QT间期与心率呈直线相关(r=-0.891,P < 0.01)。SDNN与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的症状群现象是否对其自我效能感存在影响,并进行相关性探讨,为进一步针对肺癌患者进行症状学研究及姑息干预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hinese-version,SUPPH)对入住我院的93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肺癌患者症状群,比较其在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差异。 结果 肺癌患者存在四个症状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基层部队卫勤机构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知晓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基层部队卫勤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調查。 结果 医务人员《条例》知晓率为79.0%,突发事件报告时限知晓率72.4%,新规传染病病种知晓率仅3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培训。 结论 卫勤机构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血浆蛋白Z(PZ)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筛选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Gensini积分分为A、B、C三组),15例正常对照组受试者。采取静脉血以ELISA方法检查PZ浓度,彩色B超进行颈动脉IMT检查。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 组PZ显著下降(P<0.05),颈动脉IMT上升(P<0.05)。在ACS组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不同体型宫颈癌摆位误差的影响,以期对临床MPTV外扩值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宫颈癌20例,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两个不同体型,在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后,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记录并分析校正前后的摆位误差数值的变化,根据公式MPTV=2.5∑±0.7δ来计算CTV到PTV的边界。 结果 正常体型患者与肥胖体型患者在X轴(左右方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徐州市贾汪区高血压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2871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徐州市贾汪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24.17%、58.07%、10.52%和14.89%,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09~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实验组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复苏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复苏输液量及输红细胞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