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的“米开朗琪罗”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征集过程中充满了惊喜,比如崔磊这套《十八罗汉》就是其中之一。初见这套作品时,我惊呼:这不就是米开朗琪罗吗?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米开朗琪罗一向以表现人物的力量与伟大著称。而如今,崔磊的玉雕作品同样让我看到了蓬勃的生命力。
  崔磊,一位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海派玉雕的主力军之一,我尤其喜欢他的平面雕刻技法,有商周青铜器的庄严,又有汉画像石的稚拙,文化感极其厚重。然而却从未注意到他的人物,竟有如此的张力。或许是因为现今市场已不多见其早期作品。而《十八罗汉》正是他早期的倾心之作。
  十八罗汉是中国传统题材,崔磊运用立体圆雕的手法,以表现人物的动态为主,然与传统十八罗汉不同的是,他更着重于力量的表现。虽然每一位罗汉都轻披衣衫,但四肢明显的张力很容易让人忽视衣服的存在,竟觉得这是一件件精美的人体雕像。表现人体美是西方传统,崔磊的这种处理手法,既尊重了中国传统的雕琢手法,又表现了罗汉身体的力量,是一种融合雕塑手法的洋为中用的尝试。正是这种尝试,似乎让人看到了米开朗琪罗。
  《沉思罗汉》与《先知耶利米》,《举钵罗汉》与《先知以赛亚》,《静坐罗汉》与《力行者》,《葫芦罗汉》与《摩西》……我们看到了米开朗琪罗图式的再现。这些作品全部都在扭动与旋转,然而它们的轮廓总是保持着稳定、单纯和平静。或许这也是米开朗琪罗一样的创作方式:总是试图把他的人物想像为隐藏在他正在雕刻的大理石石块之中。崔磊的作品正是把覆盖着人物形象的玉石去掉,这样,玉石的简单形状总是反映在雕像的轮廓上,而且把轮廓线约束在清楚的设计中,不管人物形象怎样活动。
  裸体,在西方艺术上——尤其在古典艺术上——是代表宇宙间最理想的美。它的肌肉,它的动作,它的坚强与伟大,它的外形下面蕴藏着的心灵的力量与伟大,给人以世界上最完美的象征。从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其把整个时代思潮表现出来了。崔磊的《十八罗汉》也具有这样的精神。与米氏的伟人气息不同的是,崔氏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多是嬉笑人生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崔磊对人生、对玉石雕刻的态度:生活即游戏。
其他文献
有人说,生活在民国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战争、逃难、饥荒等,但生活在那个时代人的气质也是与众不同的。章太炎、梁启超、于右任、蔡元培、鲁迅、田汉、老舍、张爱玲、吴昌硕……无论是政界的还是教育界、文化艺术界的人物,他们身上都标榜一个符号——文人,那个时代也赋予了他们一种特有的集体气质——民国范儿。  民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然而,社会的转型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各种文
期刊
傅抱石:人与神的距离并不遥远  作为美术史论界公认的近现代中国画第一人,傅抱石对于中国美术史以及当今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早已无须赘述。而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作为傅抱石创作成熟期的特殊题材人物画巨制,其对于美术史的学术价值和收藏界的市场价值尤为凸显,甚至对于傅抱石而言,该作的意义是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该作乃傅抱石以其充满浪漫情怀的笔触,描写了屈原《楚辞·九歌》中的两位神话人物——
期刊
女性和女性的日常生活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女性柔美的的形象,温婉的内心、丰富的情感,对于社会生活形态的影响格外明显。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时代特征的不同,我们对于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关于女性的一些习俗、器物和日常生活的内容、由来与涵义已经知之甚少,对于这些习俗和物件在当时社会文化时空里所传达的情感意义也了解不多了,但是清代瓷画仕女图,以精细逼真的描绘,再现了古代女子的闺阁生活。  在古代,女性
期刊
前不久收到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的图录,我已经许多年不在拍场上买东西,可还是经常收到赠送的图录,心里头是感谢人家的。不买东西,所以图录到手只是大略翻翻,这一翻不禁一惊,第一页一行黑体大字“琉璃厂的‘杂志大王’”!上面一张“刘广振先生工作照”,我看了之后,往事如烟似梦—刘广振先生,我终于亲眼见到您啦。本场拍卖1-81号拍品为刘广振旧藏,所以特于卷首推举。  我的第一本书《漫话老杂志》,第一篇就是《北
期刊
海外书店 心动不如行动
期刊
2月28日一早,尽管北京刮起了7级大风,但在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外却排起长龙,吸引如此众多人士前来的是一场名为“闲事与雅器:宋人的生活与器用”的学术论坛。为配合正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热展的“闲事与雅器”古代珍品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特别邀请了海内外众多学者,相聚未名湖畔品茶论道。然而,让主办方始料未及的是,能够容纳三百人的论坛报告厅被围得水泄不通,讲台前、过道上、通道里满是席地而坐的听
期刊
30年,可以让一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也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白发满头。对于一个30年始终如一为中国民间收藏事业辛勤操劳的人来说,他经历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也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见证。他就是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  《中国收藏》:上海市收藏协会发展到现在,有多少会员?  吴少华:现在上海市收藏协会有会员将近7000人,而刚成立时只有50人。一路走来,其实协会的功能一直都是组织、协调、沟通民间收藏者之间
期刊
在以桓灵时期为主的东汉中晚期之神兽镜中,无论是环状乳还是同向式、对置式的镜类,其边缘纹饰皆流行一类表现“太一出行”恢宏场面的图式。此类图式流播广泛,在会稽、长沙、南阳等地区的神兽镜镜缘图像中,成为无处不在的题材。应该在相距不远的时候,镜缘处出现了“边则太一”的铭文内容。  “太一”亦作“泰壹”“泰式”“泰乙”“泰一”,还通假“大一”,此乃道家文化中的天神名。《鹗冠子·泰鸿》:“泰一者,孰大同之制,
期刊
武昌起义前夕的三·二九广州之役,是中国推翻帝制革命史上最壮烈的一次起义。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惟此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货币史上只有福建省曾经发行了纪念黄花岗的小银毫。  纪念币也是改良
期刊
旧时,民间多奉孤魂,俗称“孤魂爷”,即道教所敬奉的“鬼王”,其全称为“沃焦山下幽冥教主,冥司面燃电王大士”,称其为救苦天尊化身。但自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后,有说孤魂乃菩萨化身,点化超度受苦受灾的孤魂野电,因“孤魂爷”在民间被喻为阴间亡魂的统领,掌管阴间诸事,故被做成古人想像中的鬼混形象。  陕西省兴平市博物馆内现藏有一尊铸铁“孤魂爷”的造像,造型独特,且有明确纪年的造像铭文,最能展现古人心中的电王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