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镜”上行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桓灵时期为主的东汉中晚期之神兽镜中,无论是环状乳还是同向式、对置式的镜类,其边缘纹饰皆流行一类表现“太一出行”恢宏场面的图式。此类图式流播广泛,在会稽、长沙、南阳等地区的神兽镜镜缘图像中,成为无处不在的题材。应该在相距不远的时候,镜缘处出现了“边则太一”的铭文内容。
  “太一”亦作“泰壹”“泰式”“泰乙”“泰一”,还通假“大一”,此乃道家文化中的天神名。《鹗冠子·泰鸿》:“泰一者,孰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陆佃解:“泰一,天皇大帝也。”《史记·孝武本记》:“皇帝敬拜泰一。”《汉书·郊祀志上》:“画天地泰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文选·扬雄(甘泉赋)》:“配帝居之憋圃兮,象泰壹之威神。”张铣注:“太一,天神也,居於紫微宫。”“太一神”在神仙天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尊显地位,包括上古帝王在内的群神均归其从属,“太一出行”的场面自然非同凡响。文献中“太一出行”的描述见于《楚辞·九歌·东君》:“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由本文所列之图可知,东汉神兽镜如此繁缛细腻的铺陈画面,意在突出“太一神”的尊显地位。
  太一出行 史上明珠
  从此类镜的边缘纹饰可知,“太一神”所乘的龙车(云车),有“三龙驾车”、“五龙驾车”、“六龙驾车”等多种形式,龙车前后所配置的物象组图,甚是繁缛复杂。“太一神”所乘的巨大龙舟前方有多龙牵拉,龙舟上共置诸多神人,其中太一神仰首侧身、跽坐在椭圆形的羽毛状圃垫上,长发后飘,双手拢袖于胸前,背后有庞大羽翼。“太一神”前后通常会并列配置两持节跪立的仙人侍者,皆作躯体前倾状。龙舟后方依次有选择地配置:“伏羲御日”、“仙人驾凤”、“仙人驾鹤”、“仙人驾龟”、“仙人驾鸟头兽”、“仙人驾兽头鸟”、“仙人驾虎”、“蚩尤”、“辟邪”、“狮子”、“女娲捧月”等,这些组图皆朝着太一神龙舟出行的同一方向飞奔。组图间穿插着舒卷流动、缠绵纠结的流云纹,尽显一种前呼后拥、腾云驾雾、热闹纷繁、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
  上海博物馆藏有“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对置式神兽镜”、“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对置式神兽镜”,由于此两镜问世年代在东汉桓灵时期,且皆具“太一出行”图,故而可以大致判断,凡有“太一出行”图之镜类,应主要问世在东汉桓灵时期,这个年代正是东汉技术发达、铸制精致的鼎盛时期。由《2012保利春拍》图A53可知,此类镜还有鎏金品种存世(直径14.5厘米,重量539克)。
  若论铸制精致程度,在东汉镜各种制式中,尤以环状乳(包括少许同向式)神兽镜为最,此类镜之边缘又以“太一出行”图为最,这是中国铜镜铸造史上最值得自豪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挑选两面经典的“太一出行”图神兽镜(图A、图B),并作比较。详见表一。
  铭文替代 时代印证
  或许是铸制难度太大,或许是工艺人才缺乏,或许是社会动荡,……“太一出行”图神兽镜的流行时间并不太长。从社会需要来看,这种“太一”文化又不能突然中断。可以认为,当时有人率先作了尝试,并得到一致认可:以标注“边则太一”的铭文,来代替“太一出行”图。可谓是一个时代造就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时代。从时间顺序上讲,应该是“太一出行”图镜类在前,“边则太一”铭镜类在后。
  经过收集与归纳,本文列出8面“边则太一”铭神兽镜,详见表二。其中,图1镜作为一种特例,既具“太一出行”图,又有“边则太一”铭,而且尺寸硕大,内容丰富。然其图案过于复杂,难以仔细辨识,本文不作展开,值得另作研究。
  内涵丰富 尚需研究
  一、具“太一出行”图与有“边则太一”铭的两类神兽镜皆问世在以桓灵时期为中心的东汉中晚期,具体而言,应该是“图”在前、“铭”在后。
  二、这两类镜(尤其是前者)的铸制精细程度已成为中国铜镜之最。
  三、这两类镜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精华,内涵极其丰富。从哲学或宗教的角度看,它们又发生在中国道教的诞生之初,对于研究道教起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这两类镜之每个图案的含义,每句铭文的内容,尤其是表二中的“关键词”,都需认真研讨。进一步对“太一”文化怎么认识、怎么理解,更要花费力气。本文目的在于资料收集与重点展示,只能说是一种刍议,希望为日后的深入研究作出有益的铺垫。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一部《我在故宫修复文物》的纪录片火热网络,让不少人对于文物修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事实上,中国的古籍历史源远流长,许多珍贵的经典流传至今,全依靠千百年来一代代的修书人。  据悉,中国的古籍修复技术同经典一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到清代乾嘉时期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项技术要求极高,技巧细腻多样,工序复杂严谨。据统计,现在全国的专业修复人员仅百余人,而待修复的古籍却以千万计。  以最为常见的线装书
期刊
昆明一好友嘱我写一小幅横披,内容由我定,只告知用于书房悬挂。我思忖再三,书以“思无邪”三字应嘱。朋友早年是一名知青,在交通非常不便的云南山区插队,下乡那天,铺盖以外他带的主要行李有两件:一件是书籍,172本;另一件是一对大哑铃,重达50公斤。当时“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举扛铃练哑铃习拳使棍在很多青年人中是一种风尚,但是读书的很少,也无书可读。可见他与众不同,没有随波逐流,追求四肢发达,也向往头脑发
期刊
阅读,都去哪儿了?看似傻傻的问题,细琢磨还真是不太好回答呢。首先,要厘清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阅读与读书的差别,人们很容易混淆两者微妙的差别。  阅读与读书  我认为阅读与读书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阅读以闲适成份为主,读书则多少具有目的性;阅读几乎不设具体的考量,而读书则处处考量你的成绩。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十几年光阴,只干了一件事一一读书,而没有哪个学生会将“寒窗苦读”理解为闲情逸致
期刊
有人说,生活在民国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战争、逃难、饥荒等,但生活在那个时代人的气质也是与众不同的。章太炎、梁启超、于右任、蔡元培、鲁迅、田汉、老舍、张爱玲、吴昌硕……无论是政界的还是教育界、文化艺术界的人物,他们身上都标榜一个符号——文人,那个时代也赋予了他们一种特有的集体气质——民国范儿。  民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然而,社会的转型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各种文
期刊
傅抱石:人与神的距离并不遥远  作为美术史论界公认的近现代中国画第一人,傅抱石对于中国美术史以及当今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早已无须赘述。而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作为傅抱石创作成熟期的特殊题材人物画巨制,其对于美术史的学术价值和收藏界的市场价值尤为凸显,甚至对于傅抱石而言,该作的意义是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该作乃傅抱石以其充满浪漫情怀的笔触,描写了屈原《楚辞·九歌》中的两位神话人物——
期刊
女性和女性的日常生活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女性柔美的的形象,温婉的内心、丰富的情感,对于社会生活形态的影响格外明显。但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时代特征的不同,我们对于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关于女性的一些习俗、器物和日常生活的内容、由来与涵义已经知之甚少,对于这些习俗和物件在当时社会文化时空里所传达的情感意义也了解不多了,但是清代瓷画仕女图,以精细逼真的描绘,再现了古代女子的闺阁生活。  在古代,女性
期刊
前不久收到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的图录,我已经许多年不在拍场上买东西,可还是经常收到赠送的图录,心里头是感谢人家的。不买东西,所以图录到手只是大略翻翻,这一翻不禁一惊,第一页一行黑体大字“琉璃厂的‘杂志大王’”!上面一张“刘广振先生工作照”,我看了之后,往事如烟似梦—刘广振先生,我终于亲眼见到您啦。本场拍卖1-81号拍品为刘广振旧藏,所以特于卷首推举。  我的第一本书《漫话老杂志》,第一篇就是《北
期刊
海外书店 心动不如行动
期刊
2月28日一早,尽管北京刮起了7级大风,但在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外却排起长龙,吸引如此众多人士前来的是一场名为“闲事与雅器:宋人的生活与器用”的学术论坛。为配合正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热展的“闲事与雅器”古代珍品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特别邀请了海内外众多学者,相聚未名湖畔品茶论道。然而,让主办方始料未及的是,能够容纳三百人的论坛报告厅被围得水泄不通,讲台前、过道上、通道里满是席地而坐的听
期刊
30年,可以让一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也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白发满头。对于一个30年始终如一为中国民间收藏事业辛勤操劳的人来说,他经历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也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见证。他就是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  《中国收藏》:上海市收藏协会发展到现在,有多少会员?  吴少华:现在上海市收藏协会有会员将近7000人,而刚成立时只有50人。一路走来,其实协会的功能一直都是组织、协调、沟通民间收藏者之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