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对上好生物化学绪论课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 :生命的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eg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绪论课的教学成效是一门课能否成功教学的重要指标,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作者结合多年生物化学课教学经验,聚焦怎样上好生物化学绪论课,总结了绪论课在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思考和实践: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提供给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指南,激发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启生命科学研究思维,增强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健康而努力的使命感等.探讨了绪论课中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等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方法,为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其他文献
氨基酸代谢是生化教学中物质代谢章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学习的基础.鉴于氨基酸代谢章节知识点较多,在以往课程中学生较难记忆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在教授此部分内容时,采用的“三字经”学习法、辩证学习法及转化医学设计.这些方法的设计,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整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章节内容.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知识整理工具.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学科的重要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复、拥有大量对比概念、需要与科学进展联系等特点.思维导图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针对这些方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优势,分别列举了以教师为对象和以学生为对象的使用方案,探讨了思维导图和其他教学模式的结合运用,并通过学生评价验证思维导图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全面型人才,我国一些综合性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建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生命科学奥秘探索是扬州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组在基于校园网络系统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情况调研下,将网络教学资源和实体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拓展了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
以赛促教是一种较受推崇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作者作为这一模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在思想转变、内容选择、课堂设计、拓展延伸和现场发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思想转变是指当教学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时,如何坚持以教学为根本;内容选择旨在阐述如何结合教师自身的爱好和听众的兴趣;课堂设计重点介绍作者对“糖葫芦理论”的实践;拓展延伸重在如何深挖所讲知识点背后蕴藏的普遍规律,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现场发挥旨在回答如何即兴运用语言将授课人与听课人之间被动的“讲与听”的关系,转变为“交流”的关系.本文就以上经验进行了总结,供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在线课程可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本文通过分析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线上教学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推动作用,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探索将课程思政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具体举措,以提升课程的育人效应.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政”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引领.近年来,本校医学遗传学教学团队深入挖掘医学遗传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开展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本文根据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探索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及实施途径,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者结合评估课程育人的成效,为相关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课程思政是培养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重要育人手段.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阐述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采用充分挖掘中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学科的贡献,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融入科学史内容,以此塑造师范生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师范生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能力等方式开展教学设计.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创新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较少引起关注.通过归纳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规律,再以其内在联系这一哲学规律为主要手段,以教、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授课,将所授知识点与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融会贯通、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以致用,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应用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良好.
生物化学是中医药类医学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听课效果欠佳.本论文基于中医药类专业本科学生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课精神不集中、听课效果差的问题,从课堂小游戏、小比赛的实施,雨课堂及腾讯会议等多媒体的媒介的利用,教师个人软实力的增强方面着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感官、激发想象力、提高共情能力来增强课堂互动效果.经过统计分析动态监测周章节测试分数及统计课堂听课效果的调查问卷,评价调动感官情绪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将个人的一点经验与同行分享,共同进步.
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糖代谢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物质代谢的重要章节,也是整个物质代谢的基础.根据近年上课的体会,本文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课后拓展设计以及课程思政三个方面,尝试以糖代谢的经典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为抓手,结合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相关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相关知识点和拓展点的传授,以期充分发挥本科生的学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