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来源 :生命的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x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政”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引领.近年来,本校医学遗传学教学团队深入挖掘医学遗传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开展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本文根据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探索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及实施途径,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者结合评估课程育人的成效,为相关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其他文献
在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学中,氧化应激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为了减少上述疾病引起的损伤,氧化应激显然成为有效治疗一些疾病的一个方面.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是天然产物及人工合成,目前已有多种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应用于评价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该文通过检索来自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近十年的文献,对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从非酶法和酶法两个方面展开综述,为评价药物的抗氧化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高校仪器共享平台的建立和高效、科学的管理是推进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和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国药科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为例,从仪器设备、人员配置、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总结分析了6年多来平台在仪器开放共享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介绍了其具体实践和建设成效.同时针对运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为推进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强调师生互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过程性学习管理为重要内容,并以加重过程性评价在综合成绩中的赋分比例为调节措施.基础生物化学是生物类、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构架和科研素质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教与学难度均较高的基础性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实施全面、公正、相对准确的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能“说得清”.本文试图建立基于雨课堂、微助教等教学信息平台的混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案,供本课程或类似的基础性课程教学参考.
医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为适应国家对卓越医生培养的要求,笔者基于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培养目标,围绕“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从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入手,有机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技术和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资源并融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建立了覆盖学习全过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分子与细胞整合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该理念打造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为深化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改革和卓越医生培养积累了经验.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全面型人才,我国一些综合性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建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生命科学奥秘探索是扬州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组在基于校园网络系统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情况调研下,将网络教学资源和实体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拓展了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在线课程可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本文通过分析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线上教学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推动作用,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探索将课程思政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具体举措,以提升课程的育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