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举塑新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w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地震灾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保护学生而牺牲自己生命的老师,他们用弱小的身躯铸就伟大师魂。大爱无言,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求有这样的壮举,只需要用细微之举教育和关爱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我是一名担任思品等学科教学工作的班主任,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细心人,平常细心观察学生的举动和表情,用心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快乐成长、愉快学习的蓝天,学生就会被塑造成为有希望的另一张“新面孔”。
  案例一:“老师,别不理我!”
  戈小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位男孩,既调皮又机灵,学习成绩也不错,我给了他一个昵称“小不点儿”。“小不点儿”读七年级时还不满十二岁,由于人小,经常无意之中把墨水弄到了脸上,作业也常常卷面不整洁。打心眼里讲,我还是特别喜欢他,平时总爱逗逗他,问这问那,他跟我特别亲近,主动跑路帮我买早点,偶尔课间休息时为我揉揉肩。一次单元检测他考差了,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但绝不是不喜欢他。接连三天,他上课规规矩矩,非常听话的样子,不主动答问,也没有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更没有创新的思考。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而是在作业后面批了一句:告诉我,这几天你怎么了?就在第三天最后一节下课时,他交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有三天没理我了,是不是我考差了,让你失望了?老师,你批评我吧!就是骂我一顿也行,千万别不理我!我真没想到,这个“小不点儿”还真有心计。于是,我找他谈心开导: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要有勇气面对挫折,要学会自我调控,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明确告诉他老师还是喜欢他,但必须努力学习,上课别开小差,我让他把这几天的变化以《考试之后》为题写篇日记。一篇情真意切的作文被当作范文在班上展读,同学们也意识到,原来老师常说的作文要真实也就那么简单。此后,一位活泼可爱的“小不点儿”又活跃在课堂上,同学们又能听到他独特的见解,新奇的想法,巧妙的构思了。
  如果老师不是有心人,没有在课堂上注意到他的情绪变化,不及时引导沟通,也许这个聪明的孩子可能从此就不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老师以不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屏障。这种亲身经历的心理过程变化,能够和谐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案例二:“好想跟爸通一次电话!”
  郝春华,从生下她后父亲就出外打工,家里只有忙于种菜、卖菜的母亲照料姐妹俩的生活,父爱得不到,母爱顾不上,因而养成了邋遢的习惯。同学们不愿意跟她同座,说她身上有股难闻的气味,更不喜欢跟她一起玩,时常叫她“花脸猫”、“乱鸡窝”等诨名。她老挨批评,但总是老样子。一次课外活动,我班一女生在教室内用手机给在外务工的爸妈足足通了半个小时电话。她在窗外踮起脚尖儿,脸蛋儿贴在玻璃上久久地望着,脸上流露出羡慕之情。就在那周的日记中她写到:我的同学有手机,爸妈虽不在身边,但一样可以享受到父爱和母爱。而我的爸爸长什么模样我没印象,就连他的声音我也很陌生。我家既没有装电话,也没有买手机,要是能让我看看爸爸的长相,听听爸爸的声音,那该多幸福啊!当我看了她的周记后心里一阵酸楚:作为老师,为什么不多给缺少父爱或母爱的“留守孩子”一些关爱呢?当天下午,我便想方设法与她父亲取得联系,并把女儿的心愿告诉了父亲。第二天上学后,我特意把她叫到办公室,用事先准备好的面盆、毛巾和热水让她洗净了小脸,并请来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帮她梳好头发、整理好衣服后,在电脑上通过视频和耳麦让她与爸爸见了一面,并畅所欲言地跟爸爸进行了一次交流。从此以后,她的脸蛋干净了,衣服整洁了,头发也由“乱鸡窝”变成了漂亮的小辫子,同学们也主动跟她一起玩了。课前,她也常常主动为我整理讲台,或从饮水机里为我盛上一杯纯净水递给我。
  郝春华同学的转变给了我难忘的启迪:老师在平时应密切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温馨的心去陪伴他们,让他们远离孤独,同样享受父爱和母爱的温暖,以父母般的期待之心去培养他们学会生存,让他们对生活多一份体验,多一份信心,多一份热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案例三:“他们当我不存在似的!”
  方幼君,是我新接手的七年级的学生,个子比我略高,留着长发,经常把双手插在裤兜里,衣服老不扣上,用一副不屑一顾的眼神看人。即使上课,也是侧坐着,埋着头做自己的事,偶尔抬头看一眼老师,几乎无视老师的存在。我心想:糟了,这又是一个“问题学生”,弄不好,就因为他,可能管不好这个班。于是,我想方设法亲近他:推选他任体育委员,课堂上借巡视的机会走到跟前摸摸他的头,发现他不认真时悄悄耳语提醒他注意,借他抬头看我时微笑着用眼神鼓励他,课间还亲手替他扣上衣服,告诉他要做—个有朝气、有精神的帅小伙。开始,他漠视老师的这些举动,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在我找他谈话的时候,他告诉我,爸爸妈妈在外务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从不过问他的学习。他说:“别的孩子回家,家长都会问有不有家庭作业,或作业做完没有,可我回家他们从来不问,当我不存在似的,只有爸爸妈妈打电话时才问一下我的学习情况”,他还叫我别到他们家去家访。没过多久,他能够主动与我交流了。课堂上终于听到了他读书的声音,看到了他微笑着认真听讲的神态、回答问题高高举起的手以及他专心记下的各科笔记。
  耐心让师生感情融洽,细心让师生情深意切。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敬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当然,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锻炼修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不屑从小事做起,要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
其他文献
一、一次调查受到的启发    数学课以理性见长,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与紧张,较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所以在学生眼里数学数学课堂没有太多的乐趣,产生“厌数”思想,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往往出现一些语文很棒而数学很烂的偏科生。我认为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得喜欢它。为此,我在高年级50名爱好上数学课的同学中开展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为什么喜欢上数学课?”统计结果如下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58-0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目前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以往一味追求分数,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教师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阅读  培养学生
心理学认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在思维的类别中,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期望中学生在求学阶段就做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通常是不现实的,但中学教育所应该做的是促使学生形成今后能够做出重大发明所必要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储备。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的低能儿。    一、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物理“探究活动”不以传授
[摘要]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其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神散朗”,“风仪落落”地抒情主人公形象,并且形成了“别有妙境,清淡自然”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清淡自然;壮逸;情景交融    1 孟浩然的诗歌特征与其人格的关系    说起孟浩然,人们都知道他是湖北襄阳人(今湖北襄阳市人),由此他被称为孟襄阳,闻一多先生也曾就张祜说过的“襄阳属浩然”之句,提出了“浩然也属于襄阳”,可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22-02  摘要:当今社会,各类学校的计算机不断增多,教职工办公、教学、制作课件等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计算机,为了实现日益繁忙的工作下做到资源共、经验共享、办公快捷、快速沟通等作用,校园内局域网服务和建设已是每个学校的必须品。本文首先描述校园网络的概况,横向介绍了校园网络解决方案。然后从校园网络的功能入手,阐述了当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83-01  摘要:举凡一个国家的昌盛不衰不无与创新有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缘此,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就不能发现真理。大家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易于发现真理。在阅读活动中,没有怀疑和批判,就造就不出创新人才。"只有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才能在语文学习中作出正确评价,从而提高学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19-01  在我们农村学校,教师往往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的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将遇到许多不便。通过在不断教学实践中摸索,我觉得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要求学生讲,往往不能激发学生说话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契机,选准读写结合点。小练笔作为促进语言积累、运用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以其耗时少,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灵活,注重吸收表达而颇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所青睐。小练笔不仅可运用在情感交融处,可用在知能转换处,可选在情节空白处,而且可选在课文的延伸处。  【关键词】小练笔;情感交融;知能转换    一、积极引导运用在情感交融处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选课本的文章,有的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77-01  摘要:教师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 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一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分析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操作活动的现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问题,如: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方面目标意识较淡薄,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及材料缺乏变化等。在指导幼儿操作过程方面注重教师的干预,而轻视幼儿的自主性;重视操作结果而轻视操作过程;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操作方法的引导等等。如何让幼儿在教育活